西遊記:孫悟空為什麼總愛稱妖怪的外公,而不是爺爺或其他稱呼?

2023-10-11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西遊記:孫悟空為什麼總愛稱妖怪的外公,而不是爺爺或其他稱呼?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孫悟空的稱呼問題。

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書中稱呼他是「那猴」,又蹦又跳,到處玩耍;等到眾猴注意到山澗中的水後,又開始稱呼他為「石猴」,並一躍進了水簾洞;再等到進了水簾洞之後,孫悟空又搖身一變,成了美猴王。

等到美猴王撐著小竹筏,漂過兩座大洋,來到靈台方寸山之後,才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孫悟空!

在隨後的道路中,不管別人稱呼他是弼馬溫,還是齊天大聖,亦或者孫行者,斗戰勝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孫悟空每每自稱時,要麼是「弟子」,要麼是「老孫」,再有便是「外公」了。而前兩個稱呼我們都能理解,但最後一個「外公」,是咋來的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50期:孫悟空為什麼總愛稱妖怪的外公,而不是爺爺或其他稱呼?

一、

關於自稱這件事啊,面對的人不同,所採取的稱呼也不同。

在孫悟空還沒有名字之前,他對自己的稱呼就是「我」,直接了當的表明自己的意願。畢竟當時他所面對的群體就是一群猴子,也沒必要抬高,或者降低自己的身份。

等到他找到靈台方寸山之後,遇到的第一個人,也就是砍柴的樵夫,他上來就是:

「老神仙,弟子起手!」

等到他見到菩提祖師之後,更是一口一個弟子,態度相當謙卑:

「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其實孫悟空的「弟子」稱呼,不僅僅對菩提祖師如此,面對觀音菩薩時,孫悟空也是自稱弟子。只不過,那是在他多次領略到菩薩的厲害之後,才這樣稱呼。比如黑熊精「偷走」了袈裟之後,孫悟空苦尋無果,無奈之下去找觀音菩薩理論。一開始他還氣呼呼的找菩薩問罪呢,說自己的袈裟就在她的禪院丟的,讓她交人。結果被菩薩直接點破了原因,若不是你這隻猴子愛顯擺,怎會有此一劫?況且,你還燒了我的禪院。

孫悟空聽完,當時就跪了:

「菩薩,乞恕弟子之罪,果是這般這等。」

而在此之前,以及離開菩提祖師之後,孫悟空更多的稱呼便是「老孫」!即使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出現,並給他指了一條明路後,他也是這個稱呼:

「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二、

孫悟空自稱「老孫」這件事啊,從他學藝歸來後,便一直掛在嘴邊。

畢竟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視劇也好,動畫片也罷,亦或者是各類西遊題材的電影。孫悟空的口頭禪里總會自帶「老孫」二字,什麼「俺老孫去也」,「吃俺老孫一棒」,「俺老孫來也」等等。

事實上在書中,孫悟空也確實常愛把「老孫」掛在嘴上,只不過並沒有前綴字「俺」。比如他第一次自稱老孫是對戰混世魔王,當時他學藝歸來,回到花果山後發現小猴子們被欺負了,一怒之下就找上了水髒洞:

「這潑魔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

比如孫悟空去東海龍宮尋找武器,東海龍王又給刀,又給錘的,孫悟空來了一句:

「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

包括大鬧地府時,孫悟空不管是對兩個勾死人,還是面對十殿閻王,都是一樣的說辭:

「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

以後的歲月里,孫悟空不管在誰面前,都是自稱老孫,甚至於太白金星帶他去見玉帝,玉帝問「妖仙」是誰,他也是一句「老孫便是」!當時就把現場的眾神嚇了一跳,一個個在下面呵斥孫悟空,說他無理:

「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

三、

由此可見,面對地位比自己高的大神時,孫悟空是不能自稱「老孫」的。

或許是孫悟空明白了這點道理,也或許他本就是性情中猴,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大都用「我」自稱。也只有氣急敗壞之時,才會偶爾蹦出一句「老孫」來,大部分時間都還算比較禮貌。

甚至於二郎神前來降他,一句一個「潑猴」,一句一個「猢猻」,孫悟空都沒惱,也沒有在他面前自稱過「老孫」。倒是後來被太上老君用金剛鐲偷襲,又被二郎神的狗咬了一口,才氣得罵了狗一句:

「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

包括後來孫悟空從八卦爐中出來,大殺四方的時候,面對如來佛祖,他也不敢自稱老孫,除了心裡嘀咕過一句,其餘對話中,都是以「我」自稱。

至於前面提到的很多電視劇中,給孫悟空加的台詞「俺老孫去也」等等,其實在原著中是沒有的。畢竟「俺」這個字一聽就是山東大漢的味道,吳承恩老爺子又是南方人,對北方的方言使用不多,所以全書中也僅出現過三次。

一次是附錄中出現的,唐僧跟父親團聚後,對自己的奶奶說過一句:

「這不是俺婆婆?」

再有就是涇河邊的樵夫和漁夫斗詩的時候,也到過一次「俺」字。而孫悟空在書中也僅說過一次「俺」這個字,當時是老鼠精出沒,他來了一句:

「不好,不好!黑氣罩暗祥光,怕不是妖邪害俺師父!」

四、

除了以上這些稱呼以外,取經路上的孫悟空最常掛在嘴邊的,便是題目中提到的「外公」了。

其實孫悟空對自己稱呼的把持,還是相當到位的,大部分時間是自稱「我」,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需要自吹,需要刻意拔高自己的時候,就自稱「老孫」,最起碼嘴上不饒人。但是,在師門面前,前面是菩提祖師,後面是觀音菩薩、如來佛祖,他往往自稱「弟子」。

按理說,他也應該在唐僧面前自稱「弟子」,只可惜,整部西遊記中,他更多的是在唐僧面前自稱「老孫」。這也說明,從某種程度上講,孫悟空還是有點瞧不上唐僧的。

但這還不算最嚴重的,孫悟空在瞧不上對方,或者故意羞辱對方時,往往就會自稱「外公」了。而且,這種情況在取經路上發生的次數,甚至都超過了自稱「老孫」。

比如在觀音禪院,因為其他的和尚嘲笑孫悟空丑,氣的他跑一邊敲鐘,結果把全寺的和尚都給引出來了,還嚷嚷說是哪個野人在敲鐘,孫悟空就懟了回去:

「是你孫外公撞了耍子的!」

同樣在觀音禪院,孫悟空因為師父的袈裟丟了,氣不打一處來,得知有隻黑熊精在附近出沒後,直接就飛過去了:

「不要閒講!快還你老外公的袈裟來!」

在黃風嶺的時候,面對黃風大王,孫悟空仍然一句:

「你外公手兒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這一棒!」

五、

可以說,取經路上,凡是跟孫悟空對戰過的妖怪,很少沒被孫悟空用「外公」占便宜的。

金銀角大王被噴「錯認了你孫外公」,青牛精被孫悟空喊過來「吃老外公一拳」,還有南山大王被孫悟空喊住別走「吃你外公老爺一棒」!

甚至於,獅駝嶺的老大獅子精,被孫悟空鑽進肚子之後,也只能順著孫悟空的心意一直喊:

「外公,外公!是我的不是了 !」

不過,大部分妖怪都知道孫悟空這是在占自己便宜,也有不知道的妖怪,比如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當時孫悟空偷走了真正的紫金鈴,隨後便在門口叫喊,說:

「我是朱紫國拜請來的外公,來取聖宮娘娘回國哩!」

當時金毛犼就納悶了,急忙找到金聖宮娘娘,還問她朱紫國一共有多少將帥,金聖宮娘娘一一給他列出了將帥的數量,金毛犼還問呢:

「可有個姓外的麼?」

金聖宮娘娘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只能回答,百家姓上是沒這個「外」字,但是千字文上有。結果這個金毛吼真就傻乎乎出來問,哪個是朱紫國來的外公,本來還在繃著的孫悟空一聽這話,反而樂了:

「賢甥,叫我怎的?」

聽到這一句,金毛犼才醒過味兒來,敢情是來占我便宜啦!

所以,在激怒對手方面,孫悟空確實有一套,對方越生氣,他也就越高興,這也成了他致勝秘訣的一種了,樂此不疲。

六、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孫悟空抬高自己身份的行為可以理解,可是為什麼不自稱「爺爺」,偏鍾愛「外公」這個稱呼呢?

要知道人家豬八戒急眼了,啥都稱的,比如面對黃袍怪的時候,他一會兒罵他是兒子,一會兒又自稱老爺:

「我兒子,你不認得?我是你老爺!」

面對獅駝嶺的三妖時,豬八戒也很威風,站在洞口就喊上了:

「妖精出來!與你豬祖宗打來!」

基本上,整個取經路上,豬八戒要麼罵人家是兒子,要麼自稱自己是老爺或祖宗,壓根就沒稱過外公。倒不是說他沒想到,事實上,在烏雞國的時候,孫悟空騙他去井裡撈寶貝,氣的他就跟師父吐槽:

「猴哥的外公,教老豬馱將來了。」

可見,「外公」是孫悟空的專屬稱呼,不僅他自己用,連豬八戒挖苦他,都拿這個稱呼。

有人說,孫悟空自稱過「爺爺」啊,不是有一集,銀角大王舉著紫金紅葫蘆喊孫悟空名字的時候:

「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孫悟空就對著瓶口回答:

「爺爺在此!」

而且還回答了好幾遍呢,怎麼到你這裡,卻沒有自稱過「爺爺」呢?

雖說這已經成了流傳甚廣的一個梗,但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確實沒有回答過「爺爺在此」。僅僅提到,孫悟空不斷氣的情況下,接連回答了八九聲。至於回答的什麼,書中沒說,但完全可以是「外公在此」!

七、

那麼,雖然孫悟空沒有自稱過爺爺,但別人有沒有喊過他爺爺呢?

有的,在孫悟空還沒上天當官的時候,他喊花果山的猴子就是「孩兒們」,面對混世魔王的時候,也是說這妖怪欺負自己的兒孫。但是,這時候的群猴只喊他「大王」,並沒有喊「爺爺」的。

可是,等到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再次回到花果山時,有幾隻小猴子就怯生生的過來喊爺爺了:

「大聖爺爺!今日來家了?」

同樣,有些妖怪被孫悟空整慘了,求饒的時候,也會喊爺爺,比如孫悟空用毫毛變的繩子拴住獅子精的心後,獅子精就喊爺爺:

「爺爺呀,割斷外邊的,這裡邊的拴在心上……」

但,這些都是別人這樣喊他,他自己卻從來沒自稱過「爺爺」。為啥孫悟空這麼鍾情於當人家外公呢,這個稱呼究竟好在哪,讓他這麼屢試不爽?

中國有句老話叫:

「子不教父之過!」

還有一句老話叫:

「上樑不正下樑歪!」

而這個「父」,還有「上樑」,不僅指父親,往上倒一下,還指爺爺。所以,孫悟空在花果山的時候,自稱那些猴子是猴子猴孫,也就代表,他有責任教導他們,也有責任看護他們。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上講,外公就沒有義務去看護外孫。而且,外孫的好與壞,從來不會有人把責任怪到外公頭上去,說他沒教育好外孫。

八、

孫悟空就是抓住這點,在妖怪面前自稱「外公」,既能占到便宜,還能開脫自己的責任。

是啊,你干這麼多壞事,可不是外公教的哦,而是你的爸爸和爺爺沒教育好。而我這個外公,就代替他倆對你教訓一下,讓你明明事理。

你看,壞事都是他們乾的,好事都是自己這裡,還平白無故提升了兩個輩分,孫悟空的這個買賣可不傻哦。

但若是自稱「爺爺」的話,子不教父之過,當爺爺的也有責任,雖然占了點稱呼上的便宜,但也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這買賣不划算。畢竟,爸爸或爺爺,跟自己同姓,這屬於自家人,不能算到親戚的陣營。而外公、舅舅、姨媽這些親近的人,因為不同姓,不能算自家人,算親戚。

去外婆家算走親戚,她得做一桌子好飯好菜吃,但去奶奶家不算走親戚,算回自己家。所以,我們平時出門吃飯,杭州這邊有「外婆家」,但沒有「奶奶家」一說。同輩分換算過來,就成了去爺爺家是回家,去外公家是走親戚。外公也成了和你關係最近,輩分又最高,但不屬於自家人的親戚。

所以,孫悟空面對妖怪的時候,只能自稱外公,不能稱爺爺,不然,豈不是跟妖怪成自家人了?

況且,孫悟空根本就瞧不上這妖怪,真自稱爺爺了,這妖怪豈不是成了他的直系子孫,那不就等於丟了祖宗的臉面嘛。再說了,孫悟空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也不敢稱爺爺啊。

九、

當然,孫悟空心目中的子孫只能是猴子,不能是妖怪,而花果山的猴子們都自稱姓孫:

「大王是老孫,我們都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一家孫,一國孫,一窩孫矣!」

除了孫悟空的孫子只能是猴子以外,他自稱妖怪的外公,還有進一步激怒對方的作用。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只要孫悟空說出這樣的話,妖怪往往都會惱羞成怒,發瘋般的跟他斗個死去活來。

道理也很簡單,妖怪們啊,通常沒有爹,當然,紅孩兒除外啊。但都有個娘,都知道自己的娘是誰,畢竟人是人的媽媽生的,妖是妖的媽媽生的,都有媽媽。

論攻擊力的話,自稱你爹都是我生的,肯定沒有你媽都是我生的效果好。很久以前,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雜文,就是以他MD為題,總結中國人罵人的經驗。其中這句話,他認為都可以跟牡丹相提並論,一個是國花,一個是「國罵」。

因為這三個字,省略了前面的主語我,省略了前面的動詞,也省略了後面的名詞。所以,這三個字,大家還是不要用,太髒了。

用我是你爹,不僅LOW,還有前面我提到的顧慮,達不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用我是你姥爺,效果就完全不同了,這裡就不翻譯了,大家自己腦補。

當然,孫悟空的輩分確實高,一般的妖怪是活不到他這歲數的,自稱外公,也不能算完全占便宜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4ab789a99a0b1f24188de29ff4a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