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海歸學霸、谷歌高管,花千萬買學區房,卻養出個「學渣」」

2022-07-25     窈窕媽媽

原標題:「我,海歸學霸、谷歌高管,花千萬買學區房,卻養出個「學渣」」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個省心的學霸。

但現實是,學渣常有,學霸難得

孩子是「學渣」,難道要放棄嗎?

看了這個海淀學霸媽媽養出「學渣娃」的故事,相信很多媽媽會決定換個思路養娃。

「我現在也沒想好老大適合幹什麼,他想的掙錢的法兒都寫在刑法上」。

說這話的是一位海淀媽媽,叫李琦。

一家四口人住在北京的「教育高地」海淀區。老大小帥11歲,在人大附小讀五年級,即將面臨小升初;老二馬上小學,也準備進入和哥哥同一所學校。

李琦高考後來到北京,大學畢業就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工作,自己攢夠學費去美國留學並加入谷歌,成為「谷歌中國」的創始員工之一。

老公是北京人,一路保送到大學,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夫妻倆妥妥的學霸。

但,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李琦卻自嘲:在谷歌,她是鄙視鏈最底端的人。「最頂端是沒參加過高考,國家集訓隊的;下一級是參加自主招生,競賽在全省排名前幾的。」

按照這個標準,成績中等的兒子小帥是妥妥的「小學渣」一枚。

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孩子,小帥穩定在班級後十名,且好幾次數學沒到平均分。

這個成績,對即將小升初的他來說並不樂觀。

小帥感慨,同學都太強了,有人已經學到初中甚至高中的數學了。

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家長無法淡定。

起初,李琦也是如此。

幾乎所有人都告訴她,孩子學習差是你沒有教育好。

她嘗試過給小帥報五花八門的興趣班,但成績並沒有顯著提升。

這讓她焦慮了很長一段時間。

焦慮過後,她認清了孩子的平凡。

孩子有他的使命,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現在她還沒有看見」。正是這個想法,改變了她的教育理念,也無形中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雖然嘴上說著自家娃「平凡」,但李琦知道,兒子只不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而已。

在學校,小帥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班上同學一起外出參加活動,小帥帶著滿滿一箱食物,等別人把零食吃完,他再高價賣給別人。

成本兩百來塊,他一轉手,賺了六百多。

除了喜歡賺錢,小帥還喜歡剪輯視頻、玩遊戲。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數碼控,經常免費幫別人解決選購電腦的問題。

一次,李琦同事問小帥「我想買電腦,你給我推薦一下唄」。

小帥脫口而出「你預算多少?」

講述時,想起當時小帥認真的模樣,李琦滿臉笑意。

李琦說,小帥還在B站(視頻網站)開了個帳號,上傳自己剪輯的視頻,目前已經積累了八百多個粉絲。

「B站一百萬視頻播放量有三千收益,要是能接上廣告,賺上千萬不是問題」。他

毫不掩飾地說,自己的夢想是當博主,養活自己。

李琦沒有否定,但是會提醒小帥想做頭部UP主很難,沒法養活自己才是常態。

儘管覺得兒子的想法不切實際,但她十分欣賞兒子的個性。「做視頻很辛苦,如果能讓他養成自律和吃苦的好習慣那也挺好的」。

不執著於將來的成就,而是注重過程會帶給孩子什麼,是李琦作為母親的智慧。

在學校,小帥算得上是名人。

他創建了只有六個人微型出版社「劉呱花花」。幾個人分工明確,有人畫稿,有人寫字……小帥負責創意,並自任CEO。

雖然畫工粗糙、情節簡單,卻已經連載了14本,讀者遍布各個年級。

就連老師看到了都嘖嘖稱讚。

李琦非常善於觀察,能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了解孩子的特性。

她很早就知道,小帥從小就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小孩。

「他只有幾個月的時候,看見大人吃苦瓜,他也鬧著非要吃。一邊吃一邊思考人生,好像在想大人怎麼會吃這麼難吃的東西,就那樣他也吃完了」。

李琦很清楚,兒子雖然學習不好,但也有優點。

他專注、有主見,認定的事情,就會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

在谷歌做高管的她堅信:真正有領導力且把事情給做成的人,他不一定是狀元,而是能夠理解別人的難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知道事情的關鍵點在哪裡……這些都不是學校能考核出來的。

她了解兒子,不是靠施加壓力就能奮起直追立竿見影的孩子。

為了不給孩子施加更多壓力,她放棄了給兒子補課的想法。按照孩子的特質去培養,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生長空間。

小帥製作的土味視頻,被她珍藏在手機;

孩子喜歡玩遊戲,只要在規定的時間玩,都不干預;

喜歡賺錢,她沒有責備,只是提醒他「現在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就是學習,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

……

周末,一家人騎車去西郊看麥田,麥子長勢很好,顆顆飽滿。正如她對孩子的期望:成為一個身體健康、心智健全、對社會有用的人。

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為此,很多事情她都考慮得比較周全。

李琦很少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但是,也有例外——練琴。

她告訴孩子,你彈得不好,是因為練得不夠。

「沒有孩子天生喜歡練琴,如果他能把一件不喜歡的事情堅持下來,以後他們再遇到艱難的事,也會有信心去把它做成」。

自信的孩子,更有韌性。

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自信,李琦很少否定他。

一次,小帥興沖沖地給她講解題思路。

聽完,她發現解法是錯誤的。

她沒有直接指出,而是說「我感覺這道題真的挺難的」,然後通過引導讓孩子主動意識到錯誤。

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在知道孩子進不了人大附中的情況下,她果斷放棄了該校的「早培選拔」。

這場選拔是從十萬名學生中挑選一千名學生入營,再從中選拔120名學生面試進入人大附中。

李琦清楚兒子的實力,所以並沒有報名。

選拔結束後,李琦把一道看圖題拿給2位清華的同事做,都沒做出來。

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沒讓孩子去考試是對的。

「何必呢?打擊了你所有的自信,也沒學到什麼東西。這是挑神仙呢,我們就沒必要跟神仙競爭了」。

她對海淀的教育有信心,她決定等候「派位大鍋飯」。

她希望孩子將來靠技術吃飯,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比如醫生、工程師。

作為家長,李琦看得很長遠。

雖說在學習上,小帥沒辦法跟上節奏和腳步,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對孩子更深層次的教育。

課餘時間,她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了解幾百年前國內與國外的差距,講述後輩們是如何奮起直追。

參觀李大釗故居,她告訴孩子這是那個時代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看到那個社會的問題,努力在國內外尋求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實施。

帶孩子參觀錢學森的宿舍,去天文台、大學、校史館,告訴孩子什麼人在這裡留下足跡,又為什麼要來參觀。

「我們能給孩子留的就是精氣神,這個永遠奪不走」。

她會在飯桌上跟孩子聊社保,講中國的產業結構,討論「先進技術不要指望其它國家賣給你」……

在她看來,任何人、任何時代,都要有更大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能純是利己的,得有對社會的責任。

在她的教育下,小帥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

他關注熱點事件,經常和父母探討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次,飯桌上,小帥提到一個騎手送外賣受傷了,因為和外賣平台沒有簽合同,只被賠了三千:

媽媽:他們都是外包的。

小帥:就算簽了,他們也自願放棄五險一金。

媽媽:那是不合法的,不能生效。

……

孩子儘早了解社會,這與其它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責任感,這對孩子以後立足社會至關重要。

這一點,李琦做到了。

她非常愛孩子,但是如果再來一次,她願意當爸爸:媽媽管得事情太多了,從來沒人問爸爸是怎麼平衡事業和家庭,但女得做得好一點,別人就會問你怎麼平衡事業和家庭。

為了這個家庭,李琦付出了太多。為此她已經錯過了幾次升職加薪的機會,有些許遺憾但她並不後悔。

孩子評價她:聰慧的媽媽。

其實,她給孩子教育的力量來自她的母親。

她上初中時,學校要求六點半到校跑步,她是自由散漫的孩子,很抗拒這一規定。

如果是其他家長,大概會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但李琦媽媽卻告訴老師:我的孩子八點上學、不跑圈,五點放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於是,李琦就成了最特別的孩子。

老師提議「你的孩子太特殊了,要不你們退學吧」。

李琦媽媽說「這是黨的學校,不是你的學校,我們不會退學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特別大的力量,讓我知道我可以與眾不同,我可以做自己」。

成為媽媽後,她把這種力量帶給了孩子,尊重、平等成了她的教育底色。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我有理由相信,以後小帥會成為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人。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李琦身上學到平等對話,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我想起一個經典的概念,叫「啐啄同時」——小雞在殼內的吮聲謂之「啐」,母雞助力其出而「啄」殼,二者「同時」發力,新的生命才可能誕生。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啐」與「啄」兩相吻合,才能點燃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焰。

教育不是把樹苗拔高,而是培育適宜的土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444a7fc37fcc23d3eedfcc3eca385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