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可能:人類文明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文明?

2023-06-15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有沒有一種可能:人類文明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文明?

有沒有一種可能:人類文明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文明?這種說法看上去似乎很自大,但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覺得這也並不是絕對不可能。

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如果人類文明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文明,那就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銀河系中存在著不少智慧文明,而人類文明是其中最強大的,第二種情況是,人類文明是銀河系中唯一的文明,當然也就是最強大的文明了。

總的來講,出現第一種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畢竟人類的科技水平有多高,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然而第二種情況,卻存在著不小的機率,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下文分析。

一顆星球上要出現智慧文明,首先就得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並且這樣的條件應該保持長時間的穩定,否則的話,生命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出智慧生物。

據我們所知,只有像地球這樣的岩石星球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而生命的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則是來自附近的主恆星,然而在宇宙中,並不是每一顆恆星都能提供生命生存的環境。

一方面來講,恆星質量太大不行,因為恆星質量越大,其「壽命」就越短,所以大質量恆星根本就無法提供生命發展所需要的時間,就算在這種恆星附近偶然演化出了生命,也只是「曇花一現」。

另一方面來講,恆星質量太小也不行,因為小質量恆星釋放的能量很弱,運行在其「宜居帶」的行星太過靠近主恆星,容易被「潮汐鎖定」,除此之外,小質量恆星表面活動通常都很不穩定,會經常出現巨大的耀斑,這會嚴重威脅到生命的生存,因此就算在小質量恆星的「宜居帶」中運行著像地球這樣的岩石星球,最多也只會存在一些簡單的生命。

所以只有像太陽這樣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中等質量恆星,其「宜居帶」里運行的岩石星球才有可能具備出現智慧生物所需要的條件,為什麼要說「有可能」呢?

這是因為銀河系中的恆星密度是由外到內不斷增加的,如果中等質量恆星距離銀河系中心過近,其附近區域就會充斥著各種致命的輻射以及引力的擾動,如此一來,就算在其「宜居帶」里運行著像地球這樣的岩石星球,也非常不適合生命生存。

反過來講,如果中等質量恆星距離銀河系中心過遠,其附近區域的恆星密度就會太低,這又會使生命所需要的重元素極度缺乏,畢竟這些重元素都是恆星在不同演化過程中的產物(註:這裡的重元素是指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

所以銀河系也是有「宜居帶」的,它離銀河系中心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其範圍大約為距離銀河系中心1.3萬光年至3.5萬光年(如上圖所示)。

可以看到,僅憑以上所述,就可以排除掉銀河系中的絕大部分星球演化出智慧生物的可能性,那麼,如果一顆岩石星球滿足以上述的所有條件,就一定可以演化出智慧生物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謎題,現在的我們只知道,生命非常複雜,以至於以現代人類的科技,都無法利用非生命物質去創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命細胞。

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都是基於相同的基本生化組織,並擁有幾乎一樣的遺傳代碼,這就強烈暗示了,在過去的幾十億年時間裡,生命只在地球上起源了一次,也就是說,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祖先,科學家甚至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LUCA」。

由此可見,從非生命物質演化出生命是一件機率非常小的事件,這就意味著,即使某顆岩石星球具備了像地球一樣的條件,也很可能不會演化出生命。

退一步講,就算某顆岩石星球上真的演化出了生命,它們也不一定就會一路進化出智慧生物,要知道進化的方向其實是更好的適應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而智慧只不過是生命進化過程的一種偶然,否則的話,恐龍也不會稱霸了地球1億多年之久,卻始終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

實際上,如果沒有66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就不會滅絕,哺乳動物就不會崛起,人類當然也不會出現,又或者說,如果沒有「東非大裂谷」的形成,人類的祖先就不會進入陌生的草原……

更重要的是,即使某顆星球上真的演化出了智慧生物,也不一定能發展出智慧文明,要知道在複雜多變的大自然中,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智慧生物,其實是很脆弱的。

比如說在大約7萬年前,人類就差點滅絕,根據科學家的估算,當時地球上的人類數量最低時僅有2000多人,而造成此次事件原因,則可能是一次超級火山的爆發,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當時的自然環境再惡劣一點點,那現在的地球上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了。

綜上所述就可以推測出,我們人類文明的出現,其實是一系列偶然的疊加效果,其發生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以至於在有限的銀河系中,這樣的事情很難再次重演,所以在整個銀河系中,人類可能是唯一的智慧文明,自然也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文明。當然了,這只是根據我們人類文明自身的情況進行的推測,所以大家看看就成,不必當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412611f8a8e05e73923886b8f6a9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