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大賽(第16季)丨耕夫:走筆拙政園

2023-07-02   安茜聊生活

原標題:頭條大賽(第16季)丨耕夫:走筆拙政園

走筆拙政園

耕夫

中國園林仿佛是一首描寫自然美景的詩,也仿佛是一幅可以身臨其境的立體山水畫,它是繪畫與文學結晶而成的美景,凝聚著中國文化無限豐富的靈秀與巧智。

——題記

拙政園在中國的園林建築中很有名氣。凡到過蘇州的人都要去那裡看看。但是,若要問,為何此園以「拙政」二字為名,恐怕沒有多少人能答得上來。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除了皇家能夠動用國庫之銀造園以外,大概只有封建貴族、富商、士大夫能夠以私幣製造像拙政園這樣的私家園林。這些人,大都經過宦海沉浮,與當時的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拙政園的建造者也不例外,明代的一位御史名叫王獻臣,其與當時朝中的權貴不合,棄官還鄉,退居林下。他將心中不快之意寄於園林之中,取晉代名流潘岳的一句「此拙政之為正也」的話,將這座園林命名為「拙政園」。從這裡不難看出,王獻臣官場失意,欲藉此園排遣心中鬱悶。

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了幾千年,官場上人心叵測,世態炎涼。「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清代文學大師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可謂是對封建社會官場傾軋的真實寫照。今天看來,當時的失意者尚可斥資修宅造園,享用後世,可見一朝為官,幾世富貴。權利與財富,在那個時代就如同一對孿生兄弟,與生俱來,難以分辨。我想,對於這些「權貴」,百姓是嗤之以鼻的,或許這就是人們記住了這座園林而淡漠了園主及其名稱的原因吧。

其實,就沿襲家族的富貴榮耀而言,王獻臣也是個不幸者。他有一個嗜賭如命的兒子,王死後,其子在一夜之間把個拙政園輸掉了。隨後,拙政園幾經轉手又幾經修葺。到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攻下蘇州時,這裡曾作為忠王府。太平天國失敗後,拙政園被清代的官吏和大地主一分為三。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方始合璧,並列為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拙政園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多水。園林的設計者利用窪地積水、浚沼成池建成了一個以水為主的風景園。整座園林陸地和水域大約各占一半,主要建築分布在水的周圍。在縱長的水面和蒼翠滿目的綠蔭之中,各式樓閣亭軒,交相掩映。池水的交匯與轉彎之處,每以橋樑或走廊相連,人們的視線隨著這種起伏變幻,感到空間更為深遠。而老樹傍岸、垂柳點水、槐蔭路曲、樓台相映,這是從中國山水畫構圖中脫胎而得的精妙之處,一幅江南的景色在這裡呈現得惟妙惟肖。

拙政園分東、中、西園,一般遊人從園門而入,即是東園。

東園以花草樹木、亭榭樓館見長。進園後,給人以舒暢爽朗之感。

中園不但是拙政園的整體部分,這裡也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中園裡有一座石欄小橋,雕刻古樸自然,石質斑駁,據說這是園中僅存的幾件明代遺物之一。跨過小橋,便可到達中園的主體建築「遠香堂」。在此堂,可以觀看到四方的景色,所以又稱「四面廳」。我們遊園時正值夏季,堂外池中荷花綻放,滿堂清香沁人心脾。中園的景觀,似乎都是圍繞遠香堂而設。堂南屏立假山,堂東有「繡綺亭」,位於土山之上,其名取杜甫「綺繡相展轉,琳琅愈青熒」的詩意。土山四周種植著牡丹、芍藥,景色如詩中描繪的那樣繡綺。山南的「枇杷園」中,遍植枇杷,至初夏成熟之時,果實纍纍。枇杷園之東有「海棠春塢」,因多植海棠得名。

在中園遊覽,你必須細細品味,因為這裡的景色,大多與中國詩畫有關。如李商隱的名句「留得殘荷聽雨聲」,蘇舜欽的詩句「日光穿竹翠玲瓏」,在這裡都有景物相對應,真可謂移形換步,處處為景。

舉目向遠香堂的北面望去,一片水面上的景色呈現眼前。據說,這裡是採用「欲揚先抑」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裡造成了緊收與開放的強烈對比,使人覺得有視線跳躍的感受。您不得不讚嘆造園者的匠心,起伏錯落,變幻有序,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隨山轉」的意境。

若遠眺四周,可登山園中的見山樓,此樓三面臨水,據說,當年太平天國時,忠王李秀成常在這裡處理公務。在「遠香堂」西部,有一座橋,取名為「小飛虹」,橋上復有走廊,這是蘇州園中唯一的一座廊橋。微風吹起,水波蕩漾,橋影隨波而動,臨如飛虹。

西園的建築非常具有特色,其中「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這裡的主要景觀。這座主建築,其樑上配有彎椽,四周帶有耳室,中間銀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風,把整座廳堂一分為二。北邊是鴛鴦館,南邊是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是山茶花的別名,因為這裡曾有名貴的山茶花十八株,故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館南「塔影亭」,亭建在長池南端,影子倒映水中,宛如一塔,亭從頂部到底部及周圍八面窗格,拼成八角圖案,此亭是園內最精緻的建築之一。

拙政園堪稱中國古代私家園林的經典之作。中國的園林建築是自然山水的風格,追求天然之趣,設計者往往將自然之美與人的情趣結合起來,把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然為上品。中國園林仿佛是一首描寫自然美景的詩,也仿佛是一幅可以身臨其境的立體山水畫。它是繪畫與文學結晶而成的美景,凝聚著中國文化無限豐富的靈秀與巧智。

美哉拙政園,偉哉中國園林藝術!

(初稿於上海,二稿於北京)

版面欣賞

審核: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