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催生新需求,新需求賦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2023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主辦的「致追風趕月的你」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在北京舉行。現場百餘位嘉賓與數百位科技從業者齊聚一堂,全方位聚焦當前科技領域的前沿話題,探討如何創造一個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製造新紀元。
在12月1日下午「製造新紀元:智能製造、機器人、商業航天專場」活動中,黑湖科技合伙人李想為觀眾帶來了主題為《需求驅動,交付為王——從數字工廠到數字產業鏈》的演講。
李想認為,如何提升優質產能,更好地釋放中國供應鏈的能力、供給側的能量是每一個製造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個命題。
以下是黑湖科技合伙人李想演講實錄,「甲子光年」整理刪改:
大家好,我是黑湖科技合伙人李想。黑湖科技是一個面向製造企業的服務提供方,所以今天也特別開心碰到了老朋友,包括已經合作但未曾謀面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新的變化在發生,我嘗試對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所看到的一些趨勢做一些梳理,來看一下這些新趨勢、新變化對我們的未來有怎樣的啟發。
1.數字工廠賦能一線工人
黑湖科技剛創立之初,我們去的第一家工廠是給歐萊雅做口紅代工的,當時我們就在工廠工作、吃住。那個時候發現工廠正在經歷一種轉變——從主要接收大批量訂單逐漸轉向接收小批量訂單。這種轉變背後是工廠對於收入結構的優化需求,它們希望能承接一些毛利更高的定製化訂單。
然而,這種轉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每當我們從一種訂單切換到另一種訂單時,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例如確認機器、原材料和人員是否都已準備就緒。
在傳統的工廠環境中,這種協作的效率往往不盡如人意,可能會導致半天到一天的延誤。對於生產周期長達幾個月的訂單來說,這種延誤或許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如果我們頻繁地面臨每隔兩天就要停工一天的情況,那麼所帶來的損失就會變得非常顯著。
所以,這件事情給我們的觸動很大,也就有黑湖創立時候的初心:我們希望能夠實現製造的協同,通過實時聚集和分發數據,真正賦能給工廠一線的工人。這些工人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門,如生產、質量和倉庫等。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工人能夠良好地協作,於是我們在2018年推出了第一款產品——黑湖智造。
到了2020年,疫情來了,當時很多工廠在運營方面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開始思考我們可以給工廠做些什麼。那個時候對疫情的判斷差不多半年,於是我們想到,不如把黑湖智造這個產品向工廠免費提供半年。這個決定做了之後找我們的工廠挺多的,我們也挺開心的。
然而,在黑湖智造上線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儘管這個產品很好地服務了像農夫山泉和蜜雪冰城這樣的客戶,它們基於公有雲,可以在移動端操作,微服務架構也使得配置和上線非常靈活。但對於中小工廠而言,這個產品還是太複雜了。我們發現,這些中小工廠可能從未使用過任何軟體,但他們非常渴望進步和更好的發展。
因此,我們當時產生了一個非常樸素的想法:如何幫助這些中小工廠邁出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抽出來了一些對於這些中小工廠而言特別關鍵的一些功能,做出了「小工單」這樣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甚至不需要APP,它只是一個微信小程序,你上午購買後,下午就可以開始使用。這樣,我們大大降低了中小工廠使用數字化軟體的門檻。現在大家可以看到,「小工單」所服務的工廠,群體是非常龐大的,在中國有300多萬家。
2.數字產業鏈釋放供給側能量
最近一兩年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單單完成工廠內部的數字化效率提升其實已經不夠了。因為歸根結底,產品和產品之間的比拼實際上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比拼。工廠內部的效率提的再高,但如果上下游是存在瓶頸的,你的產品依然會有問題。所以我們就在「小工單」和「黑湖智造」的基礎上推出了供應鏈的產品,把工廠和工廠之間連接起來。
這個場景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可能就比較好理解。一個例子是麥當勞玩具,麥當勞玩具在全球有30多個供應商,一半在中國,一半在東南亞,還有一些在南美。過去他收到一筆訂單的時候,他往往會打個電話或者是發個郵件問一下他的供應商關於產能的情況,有的時候還要派人到上游的供應商去考察。但是當他把這些工廠都連接協同起來之後,就可以實時的看到這些工廠的數據,比如工廠的進度、人員操作、產品的質量等情況。所以當他再接到一筆訂單的時候,系統就可以自動決策出來訂單分發給上游哪些工廠,它的交期可能最快的,整體的交付的質量也是最好的。
另一個例子是華潤三九,即三九感冒靈。最近流感季節,大家可能經常聽到這個名字。對於中藥顆粒產業鏈,其實它的流程非常長,從最早的藥材到飲片顆粒,再到成品藥,每個環節都有許多分散的小型工廠分別完成各自的工序。當華潤將「小工單」和「黑湖智造」的產品推廣到上游的數百至數千家供應商時,它不僅提高了供應商內部的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整個產業鏈上產品的完整追溯。
這兩年我們陸續為兩萬多個製造企業提供了服務。最近我在回顧時突然意識到,這當中有很多製造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雖然這並非我們最初的規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意識到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因為這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工廠對消費端的變化非常敏銳。
隨著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和短視頻的崛起,以及物流效率的提升,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距離已經非常近。因此,壓力已經從營銷端迅速轉移到製造端供給側。對於這些工廠來說,他們面臨的挑戰類似於我們在歐萊雅口紅代工廠所看到的。訂單正在從大批量的標準化訂單轉向小批量的定製化訂單,這對工廠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工廠需要從設計驅動製造轉變為需求驅動製造。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說,黑湖的產品能夠通過協同研發、計劃、銷售和生產等部門,成功地將新產品的導入速度縮短,並將訂單的生產周期提升。這實際上實現了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的柔性製造。
當然此時此刻我們感覺有很多新的變化在發生,比如, AIGC它其實大大加速了營銷端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的工廠想從OEM轉型成為ODM,有很多的「廠二代」回國接班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怎樣提升優質產能,更好地讓中國供應鏈的能力、供給側的能量更好地釋放出來。我相信這是每一個製造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個命題,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攜手更多的工廠去探索這樣一個未來。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故事。在黑湖,我們有這樣一面陳列牆,牆上陳列了我們所有的客戶所生產出來的一些產品。前兩天有一個員工帶著她的小孩來我們公司,她指著陳列牆上的玩具、奶茶、電動牙刷這些東西和他小孩說,你看媽媽的工作就是讓這些產品能夠更快更好地生產出來。那一刻我在場,我非常動容,我相信那時候在場的很多同學都很動容,你會發現實際上製造業真的離我們非常近,它既是嚴謹的,也是溫暖的,既是傳統的,也是潮流的。它其實無處不在,並且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所以我們也非常有幸能夠成為這當中的一員。希望未來能夠和大家一起繼續努力。
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謝謝各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