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給孩子講講我們世代相傳的節日

2022-02-15     中少大低幼

原標題:元宵節:給孩子講講我們世代相傳的節日

正月十五,今天是元宵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元宵節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味道」,彰顯文化范兒。

中國文化和孩子最直接的連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看花燈、吃元宵,這是我想要的也是孩子想要的。既能體現節日氛圍,又能表現濃濃親情的圖畫故事,是我們給孩子講世代相傳節日的好抓手。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圖畫書選取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和重陽節七大傳統節日,以講故事的方式,循循為孩子展現中國節日的博大與絢爛,拉近孩子與民俗文化的距離,幫助孩子了解中國節,樹立中國心,體味中國魂。

今天我們講的《龍的故鄉》是一個與元宵燈會相關又有愛的故事。

作者/董宏猷繪者/於鶴忱

在透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故事裡,「龍」,自不必說,這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故事中的「春節」「元宵節」「湯圓」「舞龍」「高蹺」「龍門」等,亦無不承載著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可是,作者是如何將這些中國元素組合於一個故事之中呢?

爸爸叫大龍,「我」叫小龍女,小龍女要回龍的故鄉省親,但故鄉真有「龍」嗎?作品一開始就埋下了一個大大的伏筆。小龍女來到龍門島,家家張燈結彩,戶戶喜氣洋洋。

故事以小女孩兒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展現了一家人的團圓生活以及元宵節的民俗活動,爺爺扎龍燈、奶奶包元宵、爸爸舞龍燈,小女孩兒自己也被打扮成採蓮女跑旱船,將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表達得淋漓盡致。

故事結尾描寫放花燈和「鯉魚躍龍門」,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整個故事以兒童為本位,從孩子的角度和眼光來描寫,讀來富有童趣,故事中又隱藏著暖暖的鄉情和親情,蘊含著文化傳承的意味和普世價值。

小龍女最後找到「龍」了嗎?似乎找到了,似乎又沒找到。她夢見自己躍過龍門變成了真正的小龍女。

其實至此,小龍女是否真找到了「龍」,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一路的省親,這一路的回望,這一路的找尋,她親歷了這片古老大地上特有的「春節」「元宵節」「湯圓」「舞龍」「高蹺」「龍門」,體味到了中華文化的巨大存在。

孩子了解中國文化的入口

作為中國人,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幾個故事都是以兒童的視角,親切地帶著孩子走進節日。

春節時,家家戶戶掃屋除塵,採購年貨,添置新衣,貼春聯、掛紅燈籠、拜年。

中秋節,住在鄉下的爺爺奶奶製作了桂花糕、月餅,兒孫們回到家裡團聚,一起賞月,共度團團圓圓的幸福時光。

傳統節日,不僅包包含著親情,還有感恩、奉獻等美好的情感。關於清明節的故事,也是一個優雅的生命教育故事。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緬懷先烈的日子。小小的孩子,並不能真的理解「生與死」。但是,生命教育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題。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這些節日久經滄桑傳延至今,不僅有著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約定俗成的民間禮儀,而且蘊藏著歷代民眾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人們在盡情享受節日的歡娛中,在「平安吉祥」、「健康快樂」的美好祝福中,也譜寫著一曲曲對生命的頌歌。時逢元宵節,節日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3638d76db2f93ec3754d6184dce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