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增訂本)》出版

2024-10-27     中工網

原標題: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增訂本)》出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公元1189年,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孝宗禪讓皇位,其子趙惇登基稱帝,是為宋光宗。宋光宗、宋寧宗父子統治南宋近三十六年,短短三紀,南宋卻走上了從「欲有為」到「抵於亡」的歷史下坡路。一個君臨王朝五年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一個智力庸弱卻被迫上位的兒子。暗弱的君上治下,權臣便相繼趁勢登場……

中年繼位的宋光宗,為何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匆忙登基的宋寧宗,為何治國無能卻居於帝位三十年之久?

一代權相韓侂胄,為何要罷官朱熹、平反岳飛?

著名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虞雲國教授的《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是一部以光宗、寧宗為傳主的時代史,也是一部享譽讀者近30年的經典之作。最近,該書的增訂本由世紀文景出版,從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審視宋光宗、宋寧宗的統治。

宋光宗和宋寧宗的統治時期,是南宋歷史的轉折點。宋光宗登基次年,驚聞後宮殘酷血腥的殺戮事件,又在之後不久的典禮上遭遇狂風驟雨和火災,接連的震懼激發了趙家的家族遺傳病精神病,以至無力掌控政治,局面開始混亂,即便想有所作為,也難有起色。宋寧宗雖然個人品質不錯,但作為君主卻智能平庸,晚年醉心修道煉丹,無法有效處理國家大事。權臣韓侂胄、史彌遠幾乎架空皇權,極力維持「傀儡」下的專政,朝政腐敗愈加嚴重。長達三十年的下坡路,讓南宋失去了翻身的最後機會。

韓侂胄作為南宋的權臣,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大肆排除異己。朱熹作為理學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與韓侂胄的權臣專制政治存在天然衝突。朱熹建議寧宗凡事「皆出陛下之獨斷」,以免「主威下移」,這暗示皇帝提防韓侂胄干政,朱熹便成了其首要解決的絆腳石。韓侂胄為了消除潛在的政治威脅,罷免了朱熹的官職,並發動「慶元黨禁」,斥理學為偽學,鼓動御史攻擊朱熹,通過黨禁來壓制理學的發展。

之後,韓侂胄為了挽回因慶元黨禁而失去的人望,試圖「立蓋世功名以自固」。當時,北伐金國,恢復故土,是自靖康之恥以來幾代臣民難圓的夢,蓋世奇功莫過於此。於是,韓侂胄決定發動北伐,收復中原。為了給戰爭製造合法性輿論,他採取了「崇岳貶秦」的政策,即為岳飛平反,同時削奪秦檜的王爵,籠絡主戰的陸遊。可急功近利,沒有充分考慮到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導致了北伐全線潰敗。

虞雲國教授認為,南宋歷史的逆轉定形於光寧時代:政治上,皇權的衰弱和權相的專政開始於這一時期。經濟上,嘉定初年的紙幣信用風潮標誌著南宋社會經濟的全面失衡。軍事上,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困頓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爭中的敗局。思想上,理學的官學化反映了統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對新的統治思想的迫切需求。

而其衰敗也並非偶然,而是君主世襲制和專制政體內在弊病的必然結果。虞雲國教授說:

父子兩人,父親是精神病患者,發病前迫不及待地準備禪代皇位,發病後戀戀不捨地拒絕交出君權,以一個精神病者君臨天下近三年;兒子則是一個智能庸弱者,作為一個普通人可非議處雖不多,作為一個君主卻是絕對的不合格和不勝任,被擁立時儘管連呼「做不得」,卻終於被趕鴨子上架。所有這些,最充分暴露了君主世襲制荒謬絕倫、缺乏理性的那一側面。

這次推出的增訂本,作者重寫第四章第四節第1小節《寧宗「作家活」》,新增附錄1《宋理宗前期的史彌遠專政》,此外還充實史論,潤色原版遣詞行文,內容全面升級。

瘋癲的父親和庸碌的兒子一旦登上皇帝寶座,會帶來怎樣的災難?這本歷史下坡路上的帝王傳記不可不讀。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204985b1245a41ea2499473a98aab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