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共同締造,全社會共襄保護盛舉

2024-07-21   求是網

在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人民群眾不僅是見證者、受益者,更是參與者。要堅持共同締造、多方參與、形成合力,通過各種手段問需於民、問情於民、問計於民,激發各方主體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各方主體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這是2014年2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提出的明確要求。北京市在崇雍大街的保護更新中,主動踐行了「共同締造」的理念,持續開展全過程公眾參與工作,推動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實施前,積極問情於民,通過舉辦「認領你的街道」工作營和公共空間設計競賽、研發公眾參與小程序、開設老照片回顧展、舉行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新年逛東四等活動,「眾籌」智慧,吸引全社會參與。實施中,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通過「居民共建」,踐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創立了整治方案統一規劃自行建設的「統規自建」工作方法,鼓勵房屋所有者、使用人、產權單位參與城市更新改造,從「我給你設計」到「一起來設計」。實施後,持續問效於民,建設了「崇雍客廳」實體空間,開展社區營造、居民議事、沙龍等活動。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0月24日下午在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調研時的重要指示。廣州擁有2000年延續的古城營建史,也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近年來,廣州市探索參與式設計方法的制度化實踐。在泮塘五約街巷保護更新過程中,首次嘗試了由政府代表、專業技術代表、社區社工、居民代表、商戶代表、媒體代表等多方組成的「共同締造」委員會工作機制。在保護更新過程中共組織了百餘次本地居民調查和日常生活的空間觀察,開展居民公共討論與公眾參與活動,新老居民形成良性的溝通交流,實現了規劃建設的多元主體協商,促進了社區空間環境的共建共治。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後人。」新時代以來,經過多方參與、凝聚合力,全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顯著提升,保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明顯提高,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城鄉歷史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更多精彩,詳見《求是》2024年第13期楊保軍文章《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從城鄉建設的幾個案例談起》

(策劃:許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