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話:「骨骼驚奇」的潛艇,腦袋上「長個包」很像白鯨

2022-05-17     烽火俊赫

原標題:看圖說話:「骨骼驚奇」的潛艇,腦袋上「長個包」很像白鯨

【話說軍世】在一戰和二戰時代,德國潛艇的戰績都非常出色,二戰中其實美國潛艇的戰績也很出彩,不過,作為傳統強國,英國不僅陸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很一般,其傳統「強項」海軍方面,雖然水面艦艇面對德國占據明顯優勢,潛艇作戰也有著不錯的戰績,但是在潛艇方面也確實被德國甩開了一大截,二戰後,英國發展的一型潛艇更是「丑出天際」。

看圖說話:「骨骼驚奇」的潛艇,腦袋上「長個包」很像白鯨

下圖中的潛艇,其造型非常特別,腦袋上「長個大包」看起來很像是白鯨,又像是現代艦艇水線下的艦艏聲吶「安在了頭上」,其實這艘「骨骼驚奇」的潛艇,是一艘英國潛艇。

二戰後,面對冷戰的威脅,英國也發展了多型常規動力潛艇,第一型傳統潛艇為鼠海豚級,共建造了8艘,第二型傳統潛艇為奧伯龍級潛艇,總計建造了27艘,第三型為支持者級潛艇,因為其剛剛列裝就遇到了冷戰結束,所以只建造了4艘,也是英國最後一級常規動力潛艇,而上圖中的潛艇便是奧伯龍級潛艇。

奧伯龍級潛艇首艇開工於1957年,1959年完工,到1961年正式服役,英國及部分大英國協國家都有裝備,該級艇全長90米,寬8.1米,排水量為水上2030噸/2410噸,航速為水上12節/水下17節,下潛深度為200米,最大續航能力達到1萬350海里(1萬9168.2公里),艇上編制人員為69人,其中軍官為7人。

1、腦袋「有包」的奧伯龍級潛艇,其實設計缺陷

奧伯龍級潛艇的外形與鼠海豚級基本一致,在設計上受到了二戰中德國21型潛艇的影響,其實美國在1953年服役的大青花魚號潛艇,就已經確定了現代潛艇的水滴形線型外形,自此開始各國潛艇的外形設計都開始向此靠攏,不過,1961年服役的奧伯龍級的外形,還是與二戰潛艇的相似度較高,並沒有開始轉變。

奧伯龍級採用了二戰時代潛艇常見的線型設計,採用狹窄的尖船型,在艦艏的位置設計有可以向上摺疊的水平舵,艇底部外形為平直設計,主要是為了便於做沉海底,奧伯龍級相比較於鼠海豚級,主要提高了潛艇的強度,採用QT28高強度鋼建造艇身,並進一步加強了靜音的能力。

不過也正是因為奧伯龍級採用二戰時代潛艇線型設計,導致了其「骨骼驚奇」,現代潛艇的水滴形外形,其艇首上部搭載魚雷發射管,下部可以安裝聲吶,奧伯龍級的尖船型導致艇首內部空間過於狹窄,也無法像軍艦那樣將聲吶在艇首下方。

奧伯龍級潛艇的艇首在安裝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後,空間已經非常侷促,因此並沒有其他空間安放同樣重要的聲吶,沒辦法,只能將聲吶靠上安裝,在艇首上方單獨設計了一個碩大的聲吶艙,看起來像是一個大鼻頭,也很像海中頭上「有包」的白鯨。

2、性能十分先進的高科技潛艇

雖然腦袋上「長個包」,但是奧伯龍級潛艇也因此在艇艏的聲吶艙中,搭載了187型主動-被動攻擊聲吶和2007型遠距離被動聲吶,這兩型聲吶在當時都是非常先進的型號,探測能力較強。

早期的奧伯龍級潛艇主要搭載的武器為魚雷,前6後2共8具魚雷發射管,可搭載20枚魚雷或者50枚水雷,魚雷主要為MK-24型、MK-8型,後期為了適應冷戰的需要,奧伯龍級進行了相應的升級。

奧伯龍級改裝後,搭載有電子戰與誘餌系統、1002型水面搜索和導航雷達,並具備了發射反艦飛彈的能力,並加裝了防空系統,當然,與艦載區域防空系統不同,奧伯龍級搭載的六聯裝的「吹管」飛彈,實際就是一種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最大射程4800米,最大速度1.5馬赫,對於低空飛行直升機等飛行器防禦效果還是不錯的。

奧伯龍級有13艘服役於英國海軍,6艘服役於澳大利亞海軍,3艘在加拿大海軍,還有5艘在巴西和智利。

3、冷戰先鋒:被困漁網

在二戰後,美國海軍的潛艇逐漸向全核化發展,雖然潛艇性能十分強大,但是在近岸淺海區域,噸位較大的核潛艇機動很不方便,而英國建造的2000多噸的奧伯龍級潛艇就變得非常合適,正好適合用於到某大國海岸,悄悄地偷聽情報。

當時澳大利亞海軍的奧伯龍級作為「先鋒」便悄悄地出動了,在行動的過程中,其需要停留在距離目標5海里左右的位置上,而且只敢在晚上時上浮換氣,不過,該級艇在有一次執行任務時被漁網纏住無法擺脫,不得不上浮後,由艇員出艙去斬斷,之後才倉皇逃離。

最終,在冷戰結束後,已經十分老舊的奧伯龍級潛艇開始相繼退役,其中有一些繼續發揮「餘熱」,轉身繼續服役於他國海軍,大部分則都早90年代到2000年的時間段中退役了,其中有一些成為了博物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107e9ba9ac13452037b0a12d60fc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