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幸福》帕斯卡爾:人類必然瘋狂,不瘋狂就是對瘋狂的瘋狂扭曲

2023-11-26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人類幸福》帕斯卡爾:人類必然瘋狂,不瘋狂就是對瘋狂的瘋狂扭曲

企鵝蘭登×商務印書館聯合出品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擔任顧問遴選書目

陳嘉映、戴錦華、董強、葛兆光、林道群

聯袂推薦!

跨學科、跨語種、跨流派、跨國別,以專業角度為讀者提供最豐富的閱讀體驗!

上榜:

【商務印書館2023年大眾類十大好書TOP1】

【新京報書評周刊好書推薦】

【文匯報好書推薦】

【百道網好書推薦】

【今日頭條好書推薦】

【介面文化周榜推薦】

【貝書單好書推薦】

《偉大的思想》是企鵝蘭登的「鎮社之寶」,收錄了推動人類文明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經典短篇著作,包括休謨、叔本華、托爾斯泰、薇依、福柯等。話題廣泛、指引當下,涉及美學與愛的體驗、人生價值、憂鬱與規訓、戰爭與暴力、女性主義等。融人類生活的敏銳觀察、微妙推理、精確表達和令人驚嘆的想像力於一體,啟發世人感受並讓其成為有洞察力的頭腦。中文版封面復刻原版設計,由「英國50大設計師」之一的大衛·皮爾森操刀,曾獲D&AD國際設計大獎。

企鵝蘭登出版人西蒙·溫德爾曾說:「倘若沒有這個作家或這本著作,我們將無法想像今天的世界」,這就是它歷久彌新的迷人魅力。

《偉大的思想》中文版全六輯,首發第一輯、第二輯。本次分享第一輯01冊《人類幸福》,作者是17世紀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爾,譯者是同濟大學文學博士、上海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擺貴勤。

《偉大的思想》(第一輯)

01

《人類幸福》

Human Happiness

人類必然瘋狂,不瘋狂就是對瘋狂的瘋狂扭曲。

——帕斯卡爾

《人類幸福》的作者是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帕斯卡爾(Pascal,1623—1662年),17世紀的博學家之一。帕斯卡爾十六歲時發現了著名的帕斯卡六邊形定理,十七歲寫成《圓錐曲線論》,此後,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器,以積分學的原理解決了擺線問題,對賭金分配問題的灼見則影響了早期機率論的發展,此外,還製作了水銀氣壓計,後人為紀念他在真空問題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他的名字為壓強單位命名。帕斯卡爾於1655年隱居修道院,三十九歲去世時留下了未完成的經典著作《思想錄》。

閱讀、理解一個在距離我們出生360年前就已逝世的哲學家的思想,會給人帶來十分神奇的感覺。帕斯卡爾把自己的哲學觀融入生活,透過帕斯卡爾式的沉思去體驗理性主義的在場,或者是缺失,都是令人興奮的。在一千多個思想和觀點的片段中,有些邏輯連貫,有些則是警句或神秘箴言,長期以來,學者們一直對片段的順序問題爭論不休。

本書節選自哲理散文集《思想錄》,沿用了備受推崇的A. J. 克萊爾謝梅爾(A. J. Krailsheimer,牛津大學法語教授,於1966年最早英譯了帕斯卡爾的《思想錄》)翻譯數字體系,擇取可用片段總數的大約五分之一,按順序排列,以序號21開始,以序號940結束,由密集圍繞謎題、難題和人對處境狀況的嚮往等主題鬆散地構成詞條。帕斯卡爾努力解釋人類的偉大和悲慘的雙重處境。帕斯卡爾不僅沉思死亡,還為犯錯的人指明可能的救贖之路。《人類幸福》沒有序言,然而,許多片段的永恆價值和寶石般的品質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序言的缺失,如「人類對小事的敏感和對大事的麻木標誌著奇怪的無序狀態」。

箴言的作用很有限,但最珍貴也最深邃的恰恰是它的有限性。這種有限性並非靜止在某個國度、某個民族文學、某個領域裡,而是充滿了際遇性,它渴望呈現在不同的場域、陌生的精神中。

遍布書中的「人」,對人性人的動物性人的社會性人的自然性自然的「屬人性」的深入思考,是經驗被拆解、人性被祛魅和復魅之後,驅以淺直名稱達以犀利、豐厚的美學意象。具體到散文和箴言,敘述張力生成的意象化身為不同的「主體」,試圖階段性地回答身份、認同等靈魂拷問,仿佛是在更加努力地諷刺和思考不幸,如能贏得戰鬥、麻痹我們的思想、吞噬我們的肉體的蒼蠅;與跛腳的人相比,更令人憤怒的傻子;當訴諸服飾的身份建構功能的想像力,才會使人產生認可其身份和能力的想法的律師、議長、法官、醫生;坐穩了被奴役身份的卡爾特修士和想擺脫奴隸身份而不得的士兵;為身體(整體)而存在、為身體(整體)而滅亡的腳(部分);向野獸低頭,甚至崇拜野獸的人類;自然界最脆弱卻能思想的蘆葦——因思想而偉大的人;每晚做十二小時國王夢的工匠和每晚做十二小時工匠夢的國王;借身體生病隱喻的病態靈魂……在此基礎上,特定的主體(蒼蠅、蘆葦、腳等)既統攝了「人的故事」,又將故事消解為「人」。

那麼,「人」究竟是怎樣的人?

是理性戰勝想像力的人?

還是理性與想像力結盟的人?

想像力征服理性的內在矛盾,並久居上風的情形倒很常見。

「人」是有思想的人?

人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書中寫道:「一個想法逃脫了:我本試圖把它記錄下來,可我寫下的卻是它逃走了。」「人」是思想與物質相結合的人?可是人又最不了解作為心靈依附於身體的人。

作為哲理寫作的結晶,《人類幸福》不僅集中體現了上述風格,收錄的散文和箴言互文見義、哲理拼貼,還展現出帕斯卡爾以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審視人類是否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抑或對上帝的信仰至多是一場明智的賭博。

「什麼是幸福?」「是什麼在妨礙人類感受幸福?」的時代之問在《人類幸福》中聲情並茂,帕斯卡爾對人性的洞穿似乎是永恆的,身處17世紀的他預言21世紀的今天,人性沒有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很多都沒有變化。現代人類著迷於「受分心驅動」,自己在這裡,卻從現在的世界中分離出來,帕斯卡爾關於「無聊」「受分心驅動的人類」的洞見仿佛是為我們這個時代而作。

靈魂不朽是帕斯卡爾自我折磨式思慮的主題之一。他認為人的一舉一動要麼在通向永恆救贖的途中,要麼在通往永恆詛咒的路上,那些生活在焦慮中的人就是遭到了長久的詛咒。帕斯卡爾同情那些對這個問題本身關心很少或根本就無動於衷的人,對他們把自己、把永恆、把一切置於危險之境卻滿不在乎的態度感到憤怒和震驚。這就是人類所有的歡娛都只是虛空的原因,苦難無窮無盡,死亡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我們,隨之而來的是徹底的毀滅或永遠的不幸。可悲的永恆。孤獨的帕斯卡爾道出了我們是什麼,以及我們要承受什麼真相,永恆的靈魂仍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為什麼要讀帕斯卡爾?

——他引發了一場大討論,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其中。

為什麼要讀《人類幸福》?

——它融對人類生活的敏銳觀察、微妙推理、精確表達和狂熱想像力於一體,成為有洞察力的頭腦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返回以獲得洞察力和靈感的泉源。

這就是《人類幸福》歷久彌新的迷人力量。

擺貴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08836ee9c3aaf404ffde50b7698f823.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