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後多次獲得縣優秀教師、市師德標兵等多種榮譽稱號,從教23年,獲同行和學生交口稱讚。她,服務社會公共活動、關愛空巢老人,帶動一批熱心志願者奔走社會公益活動一線,匯聚社會正能量。雲浮市鬱南縣千官鎮中心小學教師鍾燕珍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一位共產黨員、基層教師的助人為樂與敬業奉獻。
讓寄宿留守兒童在關愛中健康成長
「鍾老師對我們就像對自己的子女一樣。有一次我住在學校生病了,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是她為我送水熬藥。」學生國輝說。在鬱南縣千官鎮中心小學,除了鎮上的學生住在家中,其他的多是來自各村的學生,平時就寄宿在學校,其中不少人的父母平日都在外地打工。在鍾燕珍的班上,有28人是寄宿生,其中20人的父母在外打工,對於這一部分學生,她每次都會傾注更多的關注。「他們都是10來歲的孩子,在迅速成長的階段,不僅需要知識的『澆灌』,更需要愛的呵護,對於這些寄宿在校的留守學生,我都會多留心一點,希望他們能在身邊長輩的關愛中健康成長。」鍾燕珍說。
學生吳桃桃是來自雲霄村的寄宿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偏內向,數學和語文的成績相對較好,但英語成績剛好合格。為了改變她偏科的問題,鍾燕珍一有機會就和她交流,培養她開朗的心態,樹立她學習英語的信心。一個學期後,吳桃桃變得開朗了許多,英語成績也明顯提高,升學考試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中學。
分享教學經驗 推進基層教育
「鍾老師在我們的心目中算是一種『偶像般』的存在,除了承擔日常的教學任務,還毫無保留地向新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成果,在她的指導下,王老師在2009年的縣育人杯教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潘老師、余老師等分別榮獲2010、2014年縣育人杯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同時還培養了謝東梅、覃茵婷等一批新骨幹教師。」千官鎮中心小學譚奮老師告訴記者。鍾燕珍1997年站上三尺講台,23年的時間裡,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同階段學生接受能力的分析等等,一切問題都是記之於筆,化之於心。基層教育的推進,在於教師個人教學經驗的積累,更在於教師集體經驗的分享。無論是學校公派指導新教師的任務,還是新進同事的私下請教,她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全部經驗。在最近一次的公派任務中,學校指定她指導謝東梅老師參加雲浮市小學青年英語教師能力大賽和鬱南縣育人杯課堂教學競賽,分別榮獲二、三等獎。「我們學校的教職工一心撲在基層教育工作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服務能力,如果我再將我的經驗分享出來,他也將他的經驗共享出來,我們群策群力,就會進步得更快。」鍾燕珍說。
以志願活動匯聚強大社會正能量
2017年,鍾燕珍加入了雲浮惠健良善志願隊,她利用周末和日常假期參加義工活動。2019年4月,在她的帶動下,成立了雲浮惠健良善志願隊千官分隊。自分隊成立以來,得到一大批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志願分隊由原來的8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0多人。鍾燕珍利用假期積極組織志願者開展社會公共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等活動,積極參與鎮內的禁毒宣傳、森林防火宣傳和大型民間文藝匯演活動,先後累計籌集資金18萬餘元用於公益事業。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作為千官鎮普慈志願服務協會黨支部書記,鍾燕珍與會長一同帶領志願者們共抗疫情,一邊發動志願者參與設卡點的值班值守,一邊發動社會力量為防控疫情捐款,共籌集捐款1.3萬多元,購買了消毒液、手套和口罩等一批抗疫物資,捐給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和鎮衛生院。「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困難時候,更應該沖在前面,我如果不這樣做,就對不起我的教師身份,更對不起我的黨員身份。」鍾燕珍說。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周帥
編輯:賴秀梅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