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那麼不容易,你怎麼可以給差評呢?」

2020-01-05     青年文摘

作者:灰鴿叔叔

來源:灰鴿叔叔(ID:unclehuige)

前不久,一起外賣小哥衝動殺人事件,讓#外賣員疑因差評持刀傷人#微博消息四處傳播。隨後官方澄清,此訂單用戶沒有差評信息,也沒有投訴記錄。這原本是一起偶發性的事件,卻在傳播過程中讓很多人進入誤區……

突然之間,「給差評」好像成了一件沒道德的事。

「外賣小哥那麼辛苦,你怎麼可以給差評呢?」

「快遞員那麼不容易,你怎麼可以給差評呢?」

「你難道就不能多等一會兒嗎?」

「你難道不長腿自己不能下樓嗎?」

「你難道不能理解普通勞動人民的疾苦嗎?」

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個意思:

你要是給差評,你就是尖酸刻薄、有點權力就濫用的混子;只有給好評,全五星,你才是和諧社會的締造者,才是關心勞動人民的消費者,才能散發著愛與正義的光芒。

給了差評,就活該被罵,活該被打。因為「一個差評,會讓小哥幾天白做」。

「你知道他會多難過多絕望嗎?」

「也許他的孩子正等著他的禮物,他的父母正等著他的匯款。」

「而你的一個隨意的差評,就毀了這一切……」

每次看到這種評論,我就想:那這些軟體還放著「差評」這個按鈕做什麼?

應該就只放三個:滿意、很滿意、非常滿意。

我一直覺得「差評」是非常有價值的發明。

千千萬萬的人都在從事的一項職業,難免水平有高低。做得好的,符合標準的,用戶打好評;做得爛的,不符合標準的,用戶打差評。差評一多,達不到工作要求的就會被淘汰。

這不是什麼辛苦不辛苦、容易不容易,也不是什麼外賣小哥和快遞員的專利。

就像我做節目,質量高,用戶好評多,付費用戶就多,平台補貼就高。

如果我不是這塊料,節目爛,大家打差評,非但沒人買單,平台還會下架。

我絕對不可能說,「我也很辛苦在做啊,昨天還通宵寫腳本呢,大家怎麼能打差評呢?」——這不是通宵不通宵的問題,是產品爛嘛。

教師、醫生、程式設計師……幾乎社會上的每個職業,都處在一個結果導向、優勝劣汰的評價體系里,都得接受被「打差評」,怎麼到了外賣和快遞行業,這事兒就不能做了呢?就是冷漠無情不和諧了呢?

這肯定不對頭。

總會有一些「愛心人士」在評論區里說,「我從來不給外賣小哥和快遞員差評」。整個人顯得聖潔得不得了,然後還很多人點贊。

我實在搞不懂點贊的邏輯在哪裡。

我也從來沒給過外賣小哥和快遞員差評,但我覺得這談不上聖潔——他們配得上好評。快遞及時送到,言語禮貌規範,我找不到不給好評的理由。

但我並不會因此放棄給差評的權利。如果他們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一小時,也給不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或者把東西弄灑了砸壞了,我未必會覺得「你也不容易,我還是給個好評吧」。

憑什麼?就算你披星戴月,但你弄壞了我的東西對不對?就像計程車司機,路不熟多繞了一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然後說「哎呀我也很辛苦多開了一個小時,你得承認我是個好司機」——這是什麼邏輯?

就算你不多收我車錢,我也硬生生浪費了一個小時對不對?我為什麼要被感動呢?

好評,當然給值得得到好評的人;差評,當然給不配得到好評的人。

這才是正常的邏輯。

呼籲給一個行業「差評豁免權」,覺得不給差評就是榮耀,是一件特別不靠譜的事。

我們要反對的,應該是濫用差評權的人,是不切實際的差評,而不是差評本身。

怎麼反對?通過申訴、通過取證,對濫用這一權利的人,可以拒絕提供服務,並在業內共享黑名單。

但如果一股腦地反對「差評」這件事,其實非但維護不了消費者的合理權益,還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傷害:真正優秀的外賣小哥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褒獎,而業務能力不行的南郭先生倒可以光明正大地不思進取。

就像教育孩子,考100分說你真棒,考50分也說你真棒,孩子當然會覺得沒必要去考100分。

這不是寬容,這是縱容。

如果真要糾結,那也應該去糾結「差評」的標準:比如兩小時是不是合理,比如雨天是不是延長規定時間,比如收到差評後的申訴和處罰方式等等,而不是倡導大家放棄自己的「差評權」。

每個行業都有好人,每個行業都有壞人,絕大多數行業都很辛苦。有人規規矩矩接單,認認真真包裝;也有人執著於跑量,逆向行駛撞了老太都不扶。

那麼多鮮活的個體,不可能每個人都配得上好評。

如果真想呵護一個行業,我們給到的,應該是平等與公正而不是「以道德為名,消滅差評」。

圖片來源:基於CC0協議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lfacm8BMH2_cNUgHN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