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夏侯、曹氏,生前誰擔任的軍職最高?夏侯惇排不進前三?

2022-05-28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三國:諸夏侯、曹氏,生前誰擔任的軍職最高?夏侯惇排不進前三?

三國魏、蜀(漢)、吳,最成功的當然是曹操打下根基的魏國,即使魏國後來被司馬氏取代,也無法否認他在三國時期的強大。

曹操能在亂世中,從弱到強,剿滅一個個諸侯,成為曹魏的開創人,除了那些足智多謀的謀臣的幫助,最主要還是依靠曹氏、夏侯氏等宗親幫其掌控的武裝力量。

三國紛爭,國力也好,謀略也罷,最終所有結果的驗證,都還是要在戰場上顯示出來,包括壓制內部的權斗等等。

因此,軍權才是任何一個勢力,或者魏、蜀、吳三國君主最重視的,也最依賴的力量。

對於曹魏軍隊來說,雖然也有如「五子良將」這樣的名將,但他們在決策權、指揮權上,始終只是處於二線,戰略區級別軍事的負責,從來不會真正交給他們。

如于禁那樣破天荒地被曹操授予統帶七軍的範例,在曹氏、夏侯氏還能扛起大梁時,也就僅僅出現過那麼一次。

曹魏軍隊的根本,到底還是曹氏、夏侯氏宗親,直到他們中間再無人才湧現,曹魏也就衰落到被司馬氏取代了。

從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起,到司馬懿得以掌控軍權前,曹氏、夏侯氏兩大家族中,也是人才濟濟,出現過許多威震四方的名將。

本文就對這些曹氏、夏侯氏諸將做一個小盤點,看看他們中間,誰在世時,做到的軍職最高。

第一:曹仁?

網上一直有人爭論曹仁和夏侯惇誰是曹魏第一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很難說服誰。

兩人生平的戰績,對曹魏政治、軍事上的幫助等等,本文就不比較了,行文過長。

單只論生前擔任過的職位,曹仁毫無疑問是要超過夏侯惇的,《三國志·曹仁傳》中記載: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

曹丕時期,曹仁先當大將軍,後升任大司馬,這是諸曹氏、夏侯氏中唯二獲得過的待遇。

大將軍已經是全國軍隊的統帥,大司馬的地位比大將軍還要高,根據曹魏制度,還位在三公之上。

備註:西漢以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也是軍隊統帥,位高於大將軍,但無實權。

這是曹丕在對曹仁封無可封時,從前漢找出來的官職,前漢比較著名的大司馬有衛青、霍去病、霍光、王莽等人,可見大司馬一職的顯赫。

如果不是曹仁獲封兩年後就去世了,真不知道曹丕還能拿什麼來封賞他?估計只能封公、封王了。

當然,有個歷史事實是,夏侯惇比曹仁先做的大將軍,他死後,曹丕才把這個位置給曹仁,然後才又升任大司馬。

不過,曹仁在夏侯惇活著時,軍中職位雖然低一級,只是車騎將軍,但食邑遠遠超過,曹丕繼位後,曹仁是三千五百戶,夏侯惇才兩千五百戶。

至於兩人到底誰第一,網友們可以繼續爭論,本文只比較在世時做的最大軍職,曹仁領先。

第二:曹真?

很遺憾,比生前軍職的話,沒了曹仁,夏侯惇還是得繼續往後排,因為他的晚輩,曹操的養子曹真,跟曹仁一樣,也是既當過大將軍,又當過大司馬。

魏明帝曹叡繼位的當年,升曹真為大將軍,四年後,入朝升任大司馬(此前的大司馬是早兩年去世的曹休),一年後,曹真去世。

小說《三國演義》中,把曹真描寫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蠢材,歷史上並非如此,不過,本文不是描述生平,就不闡述了。

曹真雖然是在曹休死後接任的大司馬,但他比曹休強的是,他當過大將軍,跟曹仁一樣,所以,把他排在第二。

第三: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侄,他於曹叡繼位的當年升任大司馬,成為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統帥,位在當時的大將軍曹真之上。

不過,他這個大司馬從來沒有入朝視事過,一直在曹魏邊境的東線抵擋東吳,所以,也只是名義上的大司馬。

但既然當過大司馬,在軍職上,就要超過一大堆前輩、同輩,因為他沒有當過大將軍,所以把他排在曹真之後。

曹休擔任大司馬兩年後,在「石亭之戰」中慘敗於東吳大都督陸遜,回去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比曹真強一點的是,曹休跟曹仁一樣,當了兩年大司馬,曹真只當了一年。

第四:夏侯惇、曹洪、曹爽、曹宇?

夏侯惇終於出現了,繼續遺憾的是,他在生前擔任的最高軍職上,要跟曹洪及兩個晚輩排在一起。

上述四位,都是生前軍職只到大將軍一級。

以職務論而非戰績和貢獻的話,嚴格來說,曹爽才是其中最牛的,他生前的職權遠超爺爺輩的夏侯惇。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同建安二十五年,當年十月,曹丕代漢),曹丕繼任魏王之位。

當年二月,曹丕升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僅僅兩個月後,夏侯惇就病死了,都沒有熬到魏國建立。

夏侯惇、曹仁死後,曹氏、夏侯氏一代中,就剩下曹洪了,曹丕繼位時,他升任衛將軍(二品將軍號中,位次僅低於車騎將軍)。

不過,他在曹丕時代過得比較慘,他跟曹丕有矛盾,《三國志·曹洪傳》注引《魏略》中的記載:

文帝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洪不稱意。

因此曾經有錢不願意借給曹丕,被曹丕一直記恨在心,當了皇帝後,當然要整治曹洪。

別說讓曹洪繼續帶兵了,曹丕都差一點殺掉他,還是曹丕的母親卞太后為曹洪求情,才換來了貶為庶人的待遇。

好在曹丕只做了不到七年的皇帝,否則,曹洪晚年的日子就難過了。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駕崩,曹叡繼位,才給曹洪這位僅存的曹一代元老恢復到了後將軍(三品將軍號,位低於四征、四鎮等二品將軍號)的職位。

四年後,曹真回朝接替死去的曹休,擔任大司馬,大將軍被曹叡給了司馬懿,讓司馬懿負責西線對蜀漢方向的軍事行動。

曹真的回朝,對於曹叡來說,有些難受,因為在一線的軍隊中,就沒有曹氏、夏侯氏的扛鼎之人了。

在前一年,曹叡還給在前線的外姓將領張郃升了個征西車騎將軍,就是為了讓張郃制衡司馬懿。

但他也沒辦法,曹氏、夏侯氏剩餘的人才中,就沒有夠資格去當大將軍的。

左右一看,還剩下個曹洪活著,這是真正的元老宿將,不是司馬懿可比的

於是,在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懿)都有人了情況下,曹叡把曹洪升為了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最早是漢武帝為霍去病專設的職位,地位等同於大將軍(魏制,驃騎將軍和大將軍是唯二的兩個一品將軍號,大司馬是超品)。

司馬懿在接替曹真的大將軍職位之前,就是驃騎將軍。

曹叡希望藉助曹洪曾經在軍中的威望,幫助自己稍稍壓制下在軍中的司馬懿等世家勢力。

不過,此時的曹洪也已經老了,已經拿不起刀了,只能做個名義上的驃騎將軍,兩年後就病死了。

在曹洪死前一年,曹真病死,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斷代了。

曹氏、夏侯氏三代裡面,掌舵的是曹真的兒子曹爽。

他在曹叡去世後,以「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的職位跟太尉(曹叡生前擔心司馬懿在軍中做大,把他的大將軍實權撤了)司馬懿一起輔政。

曹爽的這個大將軍,也是曹氏、夏侯氏在軍中職位的最後輝煌了。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廢掉曹爽,司馬氏主政,曹氏、夏侯氏開始逐漸被打壓,再也無法抬頭。

另外,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也當過大將軍,但他這個大將軍只當了幾天就被罷免了,《三國志·明帝紀》中記載:

十二月乙丑,帝寢疾不豫。辛巳,立皇后。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谷。以燕王宇為大將軍,甲申免,以武衛將軍曹爽代之。

曹叡死前,本來想讓曹宇輔政,結果被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兩人說服,罷免了剛任命的曹宇,換成了曹爽。

曹宇是否能壓制住司馬懿?歷史沒有給他機會驗證,但把他換成曹爽,卻是曹魏滅亡的根源之一。

第五:夏侯尚、夏侯淵、夏侯玄?

這三個人生前擔任的最高軍職是同一級,都是二品將軍,夏侯淵是夏侯尚的堂叔,但他生前擔任的職位雖然跟夏侯尚品級,但位次卻低一些。

曹丕稱帝後,夏侯尚是升任征南將軍,同年,因配合徐晃拿下上庸,逼降孟達,擊敗劉封之功,升任征南大將軍。

加了一個大字,在位次上(非品級),就高了堂叔夏侯淵那麼一點點。

備註: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真的妹妹,還有一個女兒是司馬師的原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淵於定軍死於老黃忠之手,在他戰死時,他的軍職是征西將軍。

以夏侯淵的本事跟資歷,正常情況下,當然不會只是區區一個征西將軍就到位了,可誰讓他死得早呢?

夏侯淵戰死的時候,當征西將軍已經三年多了,同輩中,曹仁當年剛升任征南將軍,夏侯惇只是前將軍(三品將軍號),曹洪才是個都護將軍(雜號將軍)。

由此看,夏侯淵能活到曹丕代漢時,應該位居其餘所有曹氏、夏侯氏之上,他最可惜。

再來說夏侯玄,他是夏侯尚的兒子,生前擔任的最高軍職是征西將軍(假節,督雍、涼諸軍事)。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曹魏朝中的反司馬氏派密謀殺掉司馬師,以夏侯玄為大將軍代之,事發,夏侯玄被誅三族。

第六:曹植、曹彰、秦朗?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本來準備讓曹植率兵去營救樊城曹仁,給他的軍職是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行是臨時的意思,征虜是三品將軍號)。

軍令下了,也就是說,曹植這個軍職是坐實了,不過,曹植裝醉沒接受。

原因是,在奪嫡之爭中敗給了曹丕,為了不讓曹丕忌憚,他拒絕擔任軍、政職務。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委任曹彰為北中郎將,行使驍騎將軍,讓他去平息烏桓部落的反叛。

曹彰獲得歸來後,曹操又讓他行越騎將軍(到底是個幾品將軍號,沒查出來,驍騎將軍應該是三品,越騎將軍應該也差不到哪去)。

曹植也好,曹彰也好,也真就只能做「行」將軍,不管他們是否有軍事才能,曹丕繼位後,統統雪藏。

秦朗是曹操的義子,雖然不姓曹,也不姓夏侯,但也算是宗親,他生前的最高軍職是正式的驍騎將軍。

除上述三位曹操之子外,其餘諸如夏侯獻、曹肇等人就不提了,沒名氣不說,軍職更低,連三品將軍號都混不上,全部和諧掉。

第七: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次子,夏侯尚的堂弟(或堂兄),夏侯玄的堂叔。

他其實在魏國軍中都已經做到右將軍的位置了,之所以把他排在最後,是因為他投降蜀漢了,在蜀漢又升了軍職。

「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擔心被清算,於是投降蜀漢。

他在蜀漢是有跟腳的,他的堂妹是張飛的老婆,生個女兒嫁給了劉禪,成為蜀漢皇后,他也是蜀漢的外戚。

在蜀漢,夏侯霸的軍職做到車騎將軍,只比大將軍姜維低一點點。

車騎將軍是張飛生前曾擔任過的最高軍職,是二品將軍號,但卻是二品將軍之首,軍中位次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

夏侯霸應該在蜀漢滅亡的四、五年前病死,也不用再次面對司馬氏,或殉國蜀漢了。

第八:結語

以上是我總結的,三國時期,諸曹氏、夏侯氏中擔任軍職最高的十四位將領。

他們都是當時比較厲害,在史書記載中比較出名的,其餘不入流的當然還有不少,就不用浪費筆墨了。

曹氏、夏侯氏家族,在東漢末年,屬於地方豪強,非士族,所以在培養子弟方面,對文不是那麼重視。

除了曹操這個奇葩是文、武都比較牛外,其餘大多都還是以行伍為主。

兩個家族的集合,出現十多位名將,不算少,主要是,兩代之後,沒有後備人才補充。

這或許也跟曹氏奪得江山有關,至少,為皇權計,曹丕要把二十多個兄弟中還活著的,及他們的後代給限制住,直接就減少了後備人才的來源。

沒有人才接替軍職,軍權逐漸旁落,是曹魏很快就丟失江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惜了上述那些辛苦為曹魏打拚江山的前輩。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