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部分社區食堂現狀
2、社區食堂的未來
社區食堂倒閉的主要原因
這兩天,網上突然出現很多「第一批社區食堂倒閉」的消息,幾乎一邊倒地批判社區食堂存在的合理性,斥其「怪胎」「違反經濟學規律」「遲早要關門」。
細讀內容,綜合來看,關於社區食堂倒閉的原因有二,一是成本高、賣價低、不盈利;二是顧客不信任。
各地社區食堂
看到一朵花落,有人就萬分肯定地認為春天已經過去,這個邏輯實在過於詭異,同時也說明,鼓破萬人捶,牆倒眾人推,果然是亘古不變的人性。
在他們看來,有第一批倒閉的社區食堂,一定會有第二批,接下來,咔咔一頓整,紛紛退出市場,消失於江湖。
我們用案例來看看這個詭異的邏輯。
2015年,牛肉火鍋大火,在全國拔地而起,2016年,牛肉火鍋市場投入資金約400億元,一年有10萬家店湧入市場,好景不長,2016年末就瘋狂陷入倒閉潮,到2020年,牛肉火鍋僅剩8000多家,按照以上邏輯,2022年是不是該全軍覆沒了?但是很遺憾,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與牛肉火鍋相關的企業有近2萬家,同時還跑出了八合里、潮正和這樣的品牌大牛。
再如2013年火起來的烤魚,自2014年起,烤魚市場的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2016年,烤魚市一片紅海,盛極必衰,開始倒閉,現在再看,品類不僅沒消失,反而廝殺出頭部品牌如半天妖、烤匠。
還有酸菜魚,興起於2016,2020年開始出現負增長,如今3年過去了,酸菜魚也殺出了太二、魚你在一起這般猛人。
一人一份,簡單快捷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用一家餐廳或一批餐廳的倒閉,去判斷一個品類的未來,有失偏頗。
儘管當下有一大批社區食堂倒閉,但火鍋餐見仍堅持認為,社區食堂的未來很光明。
社區食堂的未來
一個事物的出現,通常會出現四個階段,看不清、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諸君可自行參照對社區食堂的認知。
火鍋餐見之所以認為社區食堂有未來,理由如下:
1、社區食堂有需求、有場景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中國14億人,有4.94億家庭戶,而這近5億的家庭,分布在全國62.8萬個社區、村級單位里。
排隊的老人們
社區餐飲,是大蛋糕,亦是修羅場。
再看社區食堂的客群。安徽合肥建了800多個「社區助老食堂」,客群主要是老人;貴陽某社區的惠民食堂,也是主要針對老人、殘疾人;山東某縣城設立「小哥食堂」,不僅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提供就餐優惠,還提供熱水、充電、閱讀等服務。
由此可見,社區食堂的客群主要是老年人、部分年輕群體和特殊群體,他們的需求通常很直接——價格便宜、能吃飽。
單人就餐場景
另外,社區食堂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即「單人就餐」,解決了「無法做飯」「不能走遠」的客群痛點。
在任何一個時代,一個有需求有場景的產品,只要它能夠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自我更新,就絕不會消亡。社區食堂亦如此。
2、地方有支持,國家有補貼
社區食堂是由政府牽頭,第三方籌建而成,社區食堂的產生,不僅有法可依,還有國家補貼。
除了必備的餐補,各地還有不同補貼,像上文提及的合肥某社區食堂,用房90%由社區免費劃撥,裝修補助5萬到15萬。
山西太原對建設社區食堂,「按照1400元/平方米給予建設補貼,其中,市級財政補貼1200元/平方米、縣級財政補貼200元/平方米。」
在唐山,一個社區老年食堂,「每年按照4至6萬元的標準,給予運營補貼(建築面積200㎡以上的4萬元、300㎡以上的5萬元、400㎡以上的6萬元)。」
央視新聞報道社區食堂
政策的傾斜、地方的支持,餘下的就看運營者本領了,正如8000塊錢支個火鍋攤子,有人沒兩天就干黃,有人則能幹到上市。
倒閉的社區食堂,成本一定不是主要矛盾。
3、共享時代下,社區食堂或成平台
當一個社會產能過剩、出現共享平台以及人人參與時,共享時代才算真正來臨,而當人人共享、人人貢獻時,又會反過來刺激社會產能,進而形成正向循環,社會也因之變得更加富足。
共享時代下的人們,不再為物質煩憂,追求的是內心的舒適與安寧。這也是國家長期以來提倡共同富裕的基點。
「共享餃子」
同樣,在共享時代的背景下,社區食堂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平台,一個食材商、廚師和消費者來此共享的場地,這裡有物美價廉且安全的食材,有「拎包入住」的各路大廚,有悠閒的銀髮群體、有著急送貨送餐的小哥、有圖省事的年輕人、有負責片區衛生的工人、還有囊中羞澀的異鄉人。
屆時,可能會出現這麼一幅場景——
一位老人在社區食堂吃完飯,望了望大廳擺放的食材和後廚,拿些食材就進了廚房,三下五除二搗鼓完事,將賣出的錢,分給食材商一部分,如果盈餘,自己就留著;即便「資不抵債」,也無風險,就圖一樂。
寫在最後
無論從哪個維度看,社區食堂都不可能徹底消亡,唱衰之人,其心可誅。
社區食堂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希望我們都能看到「共享經濟大爆發、共同富裕」的那一天。
到那時,你我在社區食堂相見,一定要邊吃邊聊,好好說一說那些曾經胡言亂語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