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伊古當面向普京報捷,俄軍用人命堆了一年多,終於啃下了硬骨頭

2023-12-30     科羅廖夫

原標題:紹伊古當面向普京報捷,俄軍用人命堆了一年多,終於啃下了硬骨頭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日前當面向普京彙報戰場情況時表示,俄軍已經完全控制了位於頓涅茨克地區的重鎮馬林卡。

對此,普京指出,對馬林卡的完全控制可以使俄羅斯軍隊獲得「更廣闊的作戰空間」。不過普京也強調,關於下一步的進攻計劃,他需要跟紹伊古單獨商談,如果有必要的話,也需要找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進行討論。

【紹伊古向普京彙報戰場情況】

對於俄軍來說,拿下馬林卡這樣的重鎮,確實是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不過有一些俄媒將這場戰役形容為「衝突的轉折點」,也確實是有些興奮過頭了。

事實上,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雙方圍繞馬林卡進行了長時間的激烈爭奪。從去年3月開始,俄軍開始出兵攻打馬林卡,並不斷用炮彈轟炸城區,但依舊無法從烏克蘭軍隊手裡討到任何便宜,雙方一直僵持很久。

同年5月,在馬里烏波爾圍城戰役結束後,俄軍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馬林卡上,不斷派出大批精銳部隊,誓要攻破這座被烏克蘭武裝了多年的「戰略要塞」。

【從去年3月開始,俄羅斯就派遣大量精銳攻打馬林卡】

到了去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在戰報中稱,烏克蘭武裝部隊第54機械化旅在幾天的戰鬥中損失了60%以上的人員和裝備,這時候雙方之間的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8月,俄羅斯國防部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占領了馬林卡超過一半的地區,下一步就是全面控制該地區。

隨後,雙方開啟了長達一年的陣地戰,直到今年12月12日,俄軍在馬林卡西側郊區升起了俄羅斯國旗,宣布奪取了該地95%的控制權。

現在的情況是,俄羅斯宣稱完全占領了馬林卡,但烏克蘭方面卻堅決予以否認。烏軍方面表示,關於馬林卡被完全占領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烏軍仍在該地區作戰,但這座城鎮已經完全被摧毀,淪為了一堆廢墟。

【經過一年多的激烈戰鬥,馬林卡已經完全淪為了一堆廢墟】

客觀來說,烏克蘭再堅持的意義其實不大了,就像他們說的,馬林卡已經成為了廢墟。不論是烏克蘭一直否認馬林卡被占,還是說他們真的還在那裡戰鬥,更多地還是政治意義上的考量,藉此向外界展示出「烏克蘭誓死不放棄每一寸國土」的決心。

只不過,這種政治上的考量,對於現實的戰爭局勢,並不會有多大的幫助。在馬林卡淪為廢墟的情況下,執意在那裡投入兵力戰鬥,除了增加不必要的傷亡外,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回過頭來看,對於完全拿下馬林卡,普京說的還是比較客觀的,他並沒有把這場勝利吹上天,只是強調「俄軍有廣闊的作戰空間」。從地理位置來看,馬林卡的確是一個戰略要地,戰前人口不到1萬,但卻被雙方爭奪了一年多。

由於靠近頓涅茨克市,該地一直是烏克蘭軍隊控制的關鍵據點之一,雖然面積只有2.3平方公里,但進可威脅頓涅茨克市,退可擋住俄軍西進的道路,而且該地還扼守著一條重要的公路線。

【馬林卡一直是烏軍控制的關鍵據點之一】

如今,俄軍完全拿下馬林卡,意味著他們打開了頓涅茨克和頓巴斯的大門,在避免烏軍炮擊頓涅茨克市的同時,還能以此為切口,向更深的烏軍腹地發起進攻,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戰場的主動權。

不過,雖說馬林卡的戰略位置確實很重要,但俄媒將這場戰役說成「戰爭轉折點」,多少就有點硬吹的意思了。

要知道,巴赫穆特的戰略意義要比馬林卡大多了,當時俄軍完全占領巴赫穆特城區後,俄羅斯媒體也將其形容為「轉折點」,但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在拿下巴赫穆特後,俄軍在前線的戰況也沒出現什麼「重大的轉折」,還是一樣的僵局。

【俄羅斯當時拿下巴赫穆特城區,也沒見前線戰況出現什麼「轉折」】

因此,拿下馬林卡頂多也就只能算是前線戰事的一個「勝利」,遠遠談不上「轉折點」。而且俄軍拿下這塊戰略要地後,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從此一路向西推進,畢竟在馬林卡以西周圍,還駐守著大量烏克蘭軍隊。俄軍也很清楚,雙方在這裡用人命堆了一年多,現在他們啃下馬林卡,只是一個開始,想要繼續向西推進,他們恐怕還得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總的來說,俄烏衝突打到現在這個地步,一城一池的得失已經很難算得上「轉折點」了,除非說能夠一鼓作氣拿下對方首都,或者說集中兵力殲滅敵方有生力量,不給對方任何反彈的機會。

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顯然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現在的戰場態勢正朝著長期化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意味著雙方還要消耗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其中一方先撐不住倒下為止,屆時衝突才有可能迎來最終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f1e0a08db95a3783e71111c842bda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