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為陪兒子20年輾轉三個城市 為解鄉愁每天跑街畫畫

2019-12-23     陝西都市快報

兒子上學、工作、成家,王師傅和老伴兒20年里從黑龍江跟到山東再到陝西,畫筆放下又撿起,「我現在沒事就出門,畫畫鐘樓、大雁塔、小雁塔,看著美麗的西安心情能變好,畫畫也算是解鄉愁。」王師傅說。

跟隨兒子腳步 輾轉全國三個地方

近日,鐘樓腳下,65歲的王師傅每天下午都會在這裡畫鐘樓。12月22日,正值冬至,寒氣襲人,下午2時許,王師傅依然帶著顏料、調色盤、畫板來到鐘樓西北角的廣場台階處畫畫,「只要天不是太冷,我都會過來畫鐘樓,前幾天畫了大雁塔,小雁塔也去畫了。我是黑龍江人,兒子來西安工作,我們老兩口去年也跟著過來了,戶口也落在了西安,現在也算西安人。」王師傅說,這些年他和老伴兒跟著兒子輾轉走過三個地方,從兒子讀大學到讀研究生,再到如今工作。

「老話說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時代變了,這話也跟著靈活運用成兒子在哪父母就跟到哪。」王師傅說,2000年兒子考上了青島大學,老伴兒想去山東青島陪讀照顧兒子,老兩口商量後賣掉黑龍江的房子跟著兒子一起去了青島,在青島買房安家,「我覺得男孩子就得鍛鍊,讓他自己闖蕩,闖蕩成啥樣是啥樣,但就這麼一個孩子,老伴兒不放心,那也行吧,我們就跟著兒子去了,在青島待了18年。」

王師傅說,兒子學的是動漫設計專業,在青島不好找工作,剛好西安這方面需要人才,2018年兒子來到西安開公司,他和老伴兒又一起來了西安。「我在青島一直都住得不快樂,18年都沒有畫畫。東北老家我們有兄弟姐妹8個,那會兒父母還在世,我們一大家子27口人,逢年過節可熱鬧了。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沒事就自己畫,工作以後經常在單位畫,同事們都知道我愛畫畫,後來去了青島就再沒畫過。」王師傅說,在青島的時候,他賣海參掙錢養家,老伴兒在家給孩子做飯,兒子工作不順利,他忙著生計也沒有時間畫畫。

「2018年來到西安以後,我沒事就領著小孫子出門遛遛彎,發現西安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慢慢心情也好起來了。鐘樓、大雁塔、小雁塔,這些不光是西安的標誌,也是咱們祖國美麗壯觀的名勝古蹟,我就有了畫下來的念頭。」王師傅說,剛好之前有次去青島見到老友,老友家裡畫作摞了一尺厚,他心裡也痒痒想畫畫。

鐘樓腳下畫鐘樓引路人圍觀 為了畫好鍾專門上鐘樓

今年8月,王師傅決定撿起畫筆,「我這才發現,兒子早就把宣紙、墨水、顏料在家給我準備好了。從那時候起,我每天都開始練習畫畫,主要就畫西安的各種名勝古蹟。剛好我今年65歲,上哪也都免費,剛開始我在家畫,後來兒子說讓我出去畫,多轉轉心情也會好,所以現在只要天氣好,我都會出來畫畫。」王師傅笑著說,剛開始畫鐘樓的時候,他把柱子都畫錯了,後來白天畫完晚上回去對著照片改一改,慢慢就熟悉了。

「離得遠我看不清,為了畫明白鐘樓那口鐘上的圖案,我還專門上去看了一次。鐘樓附近轉了一圈,最後覺得西北角這個位置角度最好。」王師傅說,之前畫大雁塔的時候,有個遊客路過要買他的畫,他一下子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我也沒要價,我畫畫也不是為了賣,就是圖個愛好。有人能提出來要買,就說明他認可我畫的東西,這是令我高興的地方。」

12月22日,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斷有遊客、市民圍觀王師傅畫畫,「我都站這兒看半個小時了,畫得真不錯,天氣這麼冷還出來畫畫,也挺有毅力的。」市民劉先生說。50多歲的鄧先生領著小孫子路過,小孫子駐足看了一會兒。過了半個小時,鄧先生又領著小孫子過來看王師傅畫畫,「我帶他去了回民街,他非要吵著回來看畫鐘樓,我就又帶著娃過來了。」鄧先生說,王師傅這算是發揚街頭藝術,手畫的西安古蹟也很有意義,能吸引來來往往的人們駐足,對西安也是一種宣傳。

王師傅說,如今故鄉已經變他鄉,難免懷念小時候大雪滔天的日子,「屋外冰天雪地,屋裡燙壺小酒,透過窗戶看著外面的白雪皚皚,別提多愜意了。現在西安就是我的家,沒事畫畫西安的地標性建築也是解鄉愁的一個方法。」

提起王師傅愛畫畫,老伴艾阿姨說,王師傅每天畫一幅畫需要八九個小時,早上在家大概用鉛筆畫個輪廓,下午帶著東西出門勾線上色,「我在家看孫子,孫子今年7歲了,兒子兒媳也很支持他畫畫,給他買了畫畫的紙筆。只要他高興,就多畫畫,從8月到現在,一瓶墨汁已經快畫完了。」艾阿姨說。

來源:華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eMzNW8BMH2_cNUgMH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