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講究「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是養生的好時機,此時正處於高溫高濕天氣,要合理降溫,清淡飲食,不要貪涼,不要長期暴露在太陽下,避開養生誤區。
# 不宜暴飲暴食#
中醫講「暑濕困脾」是指在夏季濕氣重、暑熱環境的影響下,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胃脘不適、食欲不振等問題。這時若暴飲暴食會加重腸胃負擔,使濕氣進一步加重,加劇濕熱困擾的症狀。
入伏後,飲食上需要做到「兩不吃三多吃」。遼寧省瀋陽市中醫院老年病科病房主任歷飛介紹,「兩不吃」是指不吃生冷寒涼食物,忌食剩菜、剩飯、剩瓜果。天氣炎熱,很多人愛吃生冷寒涼食物如冰淇淋、冰西瓜、冰飲品等,以在短時間內緩解炎熱的感覺,但這些食物攝入過多容易生濕傷脾。三伏天也是高溫、高熱、高濕的代名詞,微生物、細菌很容易繁殖,如果剩菜、剩飯、剩瓜果沒有馬上放入冰箱,儘管味道還沒有明顯變化,也建議不要再吃了。「三多吃」指的是多吃養脾、祛濕食物,如芡實、茯苓、蓮子、百合等可以煮湯食用,而茯苓、陳皮、白扁豆、甘草等可以泡水飲用。
# 不宜過分貪涼#
夏季陽氣旺盛,人體表面的毛孔張開,汗液蒸發散熱,幫助身體降溫。如果過分貪涼,會導致陽氣受損,阻滯氣血正常流動。同時三伏時節濕氣最盛,這時過度貪涼,容易將寒氣帶入體內,引發身體的不適甚則出現疾病。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內科副主任醫師鄒譯嫻曾表示,三伏天要避免過度食用寒涼的食物,不然會損傷脾胃,可能引發腹痛、腹瀉等問題;長期待在空調房內,寒濕加重,也可能誘發腹痛、腹瀉,還容易使關節和肌肉出現疼痛等症狀。
# 不宜過度鍛鍊#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但在三伏天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出現中暑等問題。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時段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鄒譯嫻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進行適度活動,游泳、慢走、打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另外,運動時要控制強度,因為「三伏天」運動時人體的消耗比較大,如果控制不好運動量,容易誘發身體不適。特別是游泳時,要注意適當熱身和韌帶拉伸,以免冷熱不均,人體出現抽筋和中暑等症狀。運動後一定不要立即沖冷水澡,因為運動導致毛孔張開,冷水刺激很容易引起感冒等病症,最好等身上的汗都乾了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於體溫1~2攝氏度。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