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起委員:電影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

2023-03-09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霍建起委員:電影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

/李霆鈞

編輯/李佳蕾

製圖/包 全

責編/杜思夢

在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任期內,霍建起導演曾多次為電影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此次「連任」,他依然保持著對電影產業的關注。

今年以來,電影市場持續復甦,截至3月8日,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已超過143億元。談起對中國電影產業復甦的感受,霍建起表示,今年春節檔大片類型趨於多樣化,有懸疑、歷史、愛情、科幻、喜劇和動畫等,這說明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得更為成熟,導演們也更注意尊重市場,尊重觀眾。

他還提到《流浪地球2》,將高科技的科幻內核,與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交織在一起,以年輕觀眾們普遍願意接受的講述方式,拍出能和國際接軌的科幻大片,這是一個很令人欣喜的趨勢。

作為一名電影創作者,霍建起今年的提案也是從創作端出發, 呼籲在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的基礎上,也應考慮為電影拍攝「開綠燈」。

這份提案的緣起,是去年秋天,霍建起夜遊拙政園。行走在光影迷離的園林中,和白天的觀感完全不同。如果沒有導遊提著燈籠引路,一定會迷失方向,仿佛「遊園驚夢」似的不那麼真實。他認為,以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拙政園」,用類型各異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進行了拓展,應給予成為沉浸式體驗的互動之地。

霍建起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旅遊行走的重要構成,傳承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為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更為身臨其境的情景再現。

在夜遊「拙政園」的過程中,霍建起感受到不僅身在光影變幻間,且移步在篆刻、書法 、崑曲等已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徑通幽處,淡淡的夜霧瀰漫,人在畫中游,湖水倒映著亭中曼妙的古裝仕女,情景交融處飄落著婉約的崑曲,月色朦朧,舞動的水袖,飄飄欲仙拖著殘影,如夢似幻。

值得慶幸的是,當下相關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部署,而「拙政園」的巧妙創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新的靈感和生命力,讓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表現形式、鮮明的地域特色、迥異的民族風格,光榮綻放。霍建起表示,彙集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找到各自別樣的典型代表交流,使之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

其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過去常常在我們的電影中有所體現,如侗族的歌、維族的舞、雲錦的編織,漢字的書法等,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密不可分。

霍建起認為,電影是世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通過電影,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蜂擁而至前來觀賞具有人文價值的名勝古蹟;與此同時,也希望這些地方的管理部門能夠支持電影從業者為其提供便利的拍攝條件,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前提下,用真實的環境表達電影質感的重現,而不僅僅是仿造的拍攝基地,電腦特效的非現實臆想,因為這類景觀是不可替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唯一性,所以電影的參與與呈現就顯得彌足珍貴。

「在穿過荷塘的晚風中,我們感受了明四家曾經徜徉在夜幕下的燈火闌珊。有獨特創意和好的決策,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得到保護和傳承,才可能深入挖掘民間傳說的價值和精髓,從不同地域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素材,講好中國故事,賦予旅遊文創新理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核心思想、傳統美德、人文精神和獨特魅力,用最美的藝術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霍建起說。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e122b9a2d3f35abc486f481492ab6d7.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