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論壇(2023)」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聚焦「推動滿學研究高質量發展、繁榮發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主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繁榮發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等十餘家機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黑龍江大學等數十所高校的70餘位專家學者受邀參加會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100餘名科研人員現場聆聽。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張才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韓永福,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黨組副書記楊偉國,滿學研究所原所長閻崇年,滿學研究所原所長趙志強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魯亞主持。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張才雄致辭
張才雄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千年歷史看北京」,作為展現中華文明發展與傳承的首要窗口,北京肩負著極為重要的文化使命。他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凸顯「中國特色」,努力構建具有思想感悟力、精神感召力的理論體系;要回答「時代之問」,推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儲備性的高質量成果;要集中力量實現首都資源大貫通、大聯合,在合力攻堅中破解難題。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將與各單位一道,積極推進首都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韓永福致辭
韓永福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是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鎮,在首都社科界享有盛譽。滿學作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特色學科,30多年來堅守學術、重視研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次論壇充分體現了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滿學所在歷史文化傳承發展中的積極作為與服務中心工作的自覺擔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保管、利用和研究明清檔案文獻的重要基地,館藏檔案中有200多萬件滿文檔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淵源深厚,希望今後繼續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原所長閻崇年致辭
閻崇年在致辭中指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於1991年創立,已經走過33年路程。這是國內國外第一個專業研究滿學的學術機構。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領導下,同國內外滿學專家一道篳路藍縷走了過來。今天群賢畢至,相聚一堂,交流切磋,既令人感動,更令人振奮。一部學術史充分證明,學術研究,重在合力。滿學學科的發展,需要大家同心合力,交流信息,彼此合作,相互促進,以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國滿學研究事業,並為國際滿學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致辭
謝輝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滿學是我院的特色學科,需要跨學科的研究視野、多樣化的研究方法、紮實的史學功底以及漢文、滿文、蒙古文、藏文等多語種歷史文獻支撐。滿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應當與首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話語體系關聯起來,與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關聯起來,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關聯起來。
趙志強向論壇贈送滿文書法作品,譯為「弘揚滿學 繁榮學術」,表達了對論壇順利召開的祝福和對滿學發展的期望。
開幕式後,進行圓桌對話環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徐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定宜莊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劉小萌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趙志強研究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吳元豐研究館員、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令志教授等6位專家,圍繞《北京史》的編纂、老北京人的口述史、清代北京地區的民族融合、清代民族文化、北京地區滿文碑刻拓片、雍和宮滿文檔案等話題進行發言,凸顯了歷史上北京地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造燦爛文化的光輝足跡。圓桌對話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常越男主持。
21日下午至22日全天,將有兩場論壇學術報告會和四個平行論壇——「清代『大一統』觀念的表達與實踐」「清代多語種文獻的考察與辨析」「清代區域社會與八旗研究」「清代政治制度與統一多民族國家治理」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