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34歲新總理 馬克龍的接班人?

2024-01-18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法國34歲新總理 馬克龍的接班人?

法國34歲新總理 馬克龍的接班人?

支持率跌至27%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起用了一位新總理,颳起他執政七年來的又一場政壇「青春風暴」。年僅34歲的加布里埃爾·阿塔爾,成為法國現代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也是法國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國家領導人。

丟掉議會絕對多數地位後,曾經的法蘭西「政壇金童」馬克龍的第二任期麻煩不斷。2023年春季,數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養老金改革;夏季,警察槍殺非裔少年再度引發全國騷亂;年終,執政聯盟又因新移民法案加劇分裂,元氣大傷。

在近期的民意調查中,阿塔爾位居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領導人之首。從許多維度考量,他像是馬克龍的「翻版」:外表俊朗、能言善辯、雄心勃勃,並相信中間道路可以克服極右翼勢力的挑戰。

但這位馬提尼翁府(總理官邸)的新主人,能拯救馬克龍嗎?執政黨復興黨的議員稱讚阿塔爾的任命是「好消息」,認為他是能夠體現馬克龍親歐理念、抗衡極右翼勢力的政府首腦。但也有分析認為,阿塔爾的飛速崛起讓馬克龍的重量級盟友大為光火,他們對這位後起之秀接掌政府持懷疑態度。

被視作「刺頭」的傳統右翼共和黨人普拉迪耶評價稱:「快速成功是一回事,證明自己是另一回事。」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則表示對新總理不抱任何期待,呼籲選民在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開闢一條「變革之路」。極左翼領導人梅朗雄也批評說,「總理的角色蒸發了」,淪為馬克龍的代言人。

1月11日,新一屆內閣名單出爐,經濟、內政、司法、國防四個主要部門部長留任,總體比以往更加右傾。阿塔爾讚揚內閣部長們「有活力」,會「200%致力於滿足法國人民的期望」。對於自己的新職務,阿塔爾表示深感榮幸,誓言將「帶著決心、謙卑,不帶政治禁忌地為法國人民服務」。

2024年1月12日,法國總理阿塔爾抵達巴黎總統府愛麗舍宮參加新內閣首次會議。攝影/本刊記者 李洋

「翻版馬克龍」的進階之路

幾個星期以來,處於政治風暴中的愛麗舍宮一直在醞釀更換總理。2023年12月下旬,一項備受爭議的移民法案在國會兩院過關。這項法案被質疑為迎合某些極右思想,大幅收緊移民政策。在馬克龍陣營內,有近四分之一議員投票倒戈,衛生部長甚至請辭抗議。

每當法國出現政治動盪時,負責政府日常運作的總理常常成為「保險絲」。此前退休改革受阻時,時任總理博爾內便表態自己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新移民法案通過後,博爾內直言「感到已完成任務」。1月8日,馬克龍接受了博爾內遞交的辭呈,並在社交媒體上感謝她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指其「堪稱楷模」。

1月9日,阿塔爾接任博爾內,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此前該紀錄的保持者是洛朗·法比尤斯,在37歲時被當時的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命為總理。獲得任命後,阿塔爾對馬克龍表示了感謝,稱「共和國最年輕的總統,任命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是對年輕人擁有信心的象徵」。

時間撥回12年前,名校畢業的阿塔爾還是法國衛生部長圖蘭手底下的一名實習生,負責議會聯絡及撰寫演講稿等事務。四年後,阿塔爾離開前總統奧朗德曾領導的左翼「社會黨」,轉投馬克龍新成立的中間派「共和國前進黨」,從此開始平步青雲。2019年,29歲的阿塔爾出任國民教育和青年部國務秘書,成為法國第五共和國時期最年輕的政府內閣成員。此後,他又先後出任政府發言人和經濟財政部負責公共帳目的部長級代表。雖然他在這些職位上任職的時間都很短,但都交出了成績不俗的答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阿塔爾2023年7月出任教育部長前,身邊的人曾警告他,雖然該職位可以帶來更多的政治資源和媒體曝光,但高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一旦做不好將導致他政治生涯的終結。走馬上任後,阿塔爾推動了多項重大改革落地,在短短几個月內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通過禁止長罩袍進校園、推行校服等針對學生服儀的改革,阿塔爾獲得了右翼共和黨人的賞識。據法國媒體報道,自出任教育部長以來,阿塔爾與共和黨議員喝咖啡的次數越來越多,與某些右翼重要人士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前總統薩科齊的一位盟友就公開表示,雖然阿塔爾是來自左翼的人,「但他的言辭確實有力,他的行動也令人期待」。

在注重隱私、避談私人生活的法國政壇,阿塔爾還是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總理。2023年11月,法國政府發起新一輪反校園霸凌運動,阿塔爾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自己因性傾向遭受欺凌的經歷,包括中學時期被同學網暴,又在2018年被迫出櫃。阿塔爾承諾,將「不惜代價,保護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

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2023年12月的一項調查顯示,阿塔爾的支持率在5個月內上升了14個百分點,達到40%,成為當時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不過,分析人士此前並不認為阿塔爾會被提拔為總理,一方面是因為他與其他總理候選人相比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他才掌管教育部不久,對於推動教育改革不可或缺。一位教師工會的領導人對法國媒體表示,阿塔爾的快速升遷,難免讓人留有一種印象,認為他是「一個步履匆匆的人,把教育當作政治跳板」。

2023年9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中左)與時任法國國民教育和青年部長阿塔爾(中右)。圖/視覺中國

「一場小小的哥白尼革命」

彭博社專欄作家萊昂內爾·勞倫特指出,年輕、忠誠以及受歡迎程度是阿塔爾脫穎而出的原因。然而,再多的青春活力和公眾魅力也無法改變根本問題。阿塔爾面對著和前任博爾內一樣的挑戰,即如何在管理少數黨政府的同時,繼續兌現馬克龍的改革承諾。

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39歲的馬克龍以66.1%的得票率取得了摧枯拉朽的勝利,成為拿破崙之後最年輕的法國國家元首。他一直主張,其中間務實路線可以回應人民訴求,克服極右翼政治力量的挑戰。然而,到了2022年總統選舉,馬克龍與勒龐的差距已經從5年前的33個百分點大幅縮減至17個百分點。

在第一任期內,馬克龍坐擁350席國會多數支持。當時有分析稱,在法國政治體制內,沒有任何政治力量能阻礙馬克龍的政治作為,只有來自街頭的抗爭能讓他低頭。然而,在2022年的議會選舉中,執政聯盟丟掉超過100席,使得馬克龍成為近30年來首個未能擁有國會多數席位的法國總統。而另一邊,梅朗雄領導的的左翼大聯盟取得131席,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議席也從7席暴增至89席,遠超選前預測。

面對桀驁不馴的反對黨,博爾內竭盡所能。《養老金改革法案》就是她在動用「49.3條款」的背景下,才能成為法律。根據法國憲法第49條第3款,政府可以不經國民議會投票,直接宣布某項法案通過,除非反對黨派可以在國民議會通過不信任案,推翻內閣。據統計,在其一年半任期內,博爾內一共23次使用「49.3條款」繞過國會表決通過法律,因而被反對派嘲諷為「49.3夫人」。

由於「49.3條款」有使用限制,馬克龍也不得不開始學習如何妥協,以尋求傳統中間右翼的支持。這也讓馬克龍所謂的中間派政府看起來越來越像右翼政府,與左翼漸行漸遠。飽受爭議的新移民法案最初是一份「不左不右」的平衡文本,但遭到在野黨的反對。為了贏得共和黨議員的支持,馬克龍政府被迫在法案中引入了限制外國人領取福利等右翼政策。妥協後通過的法案在馬克龍政黨內部遭到許多左傾議員的抗議,但獲得了勒龐一派極右翼議員的支持,最終成功在議會過關。對此法國媒體諷刺地寫道,勒龐給了馬克龍一個「死亡之吻」。

2011年,勒龐擊敗了父親老勒龐扶持多年的候選人,成為「國民陣線」的新掌舵人。為了向政治中心靠攏、吸引更多中間派選民,勒龐推行了一系列「去妖魔化戰略」,避免觸碰納粹、猶太人大屠殺等敏感話題,轉而專注於經濟、移民和治安問題。2017年敗選後,勒龐將國民陣線改名為「國民聯盟」,以顯得更加友好和團結。除此之外,「法國脫歐」等主張也從她的競選綱領中消失了。到了2021年,勒龐還放棄了黨主席的身份,讓位給自己的「門徒」、如今才28歲的喬丹·巴德拉。專門研究歐洲民族主義運動的政治學家讓-伊夫·加繆表示,對巴德拉的任命,表明國民聯盟正在弱化勒龐家族給該黨打上的「極右翼」標籤。

傳統上,激進的右翼選民通常是白人、男性、未受過大學教育者和老年人。然而,在2022年總統選舉的決選中,年輕的法國選民越來越受到極右翼的誘惑,有39%的18至24歲選民投票支持勒龐。在25至34歲選民之間,她的支持率更是高達49%。

作為「國民聯盟」的新生代力量,巴德拉在最近的民調中直追「導師」勒龐。巴德拉來自巴黎郊區犯罪猖獗的移民社區,在16歲那年就加入了「國民陣線」。據他後來講述,自己當初之所以選擇這條道路,是因為兒時目睹了移民社區的糟糕狀況,不想讓「整個法國都經歷我的童年」。他的同僚曾這麼向媒體形容巴德拉的受歡迎程度:「母親們希望他成為女婿,女兒們希望他成為男朋友,男人們則希望長得像他。」

2024年1月12日,法國總理阿塔爾(左)在巴黎一所學校訪問。圖/澎湃影像

近期民調顯示,在今年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國民聯盟」領先馬克龍所屬黨派的優勢會超過10個百分點。這樣的結果預測,給馬克龍政府敲響了警鐘。馬克龍常常警告說,極端主義有可能摧毀歐盟。如果馬克龍連法國內部的極端力量都無法阻止,他在歐盟內部可能也不再有威信可言。分析指出,馬克龍似乎在打賭,阿塔爾的人格魅力將幫助其在歐洲大選中縮小與極右翼政黨的差距。阿塔爾曾經六次在電視辯論中與巴德拉交鋒,是馬克龍陣營中可以與巴德拉一較高下的「最好對手」。

馬克龍出任總統7年來,頻繁更換總理,到阿塔爾已經是第四任。阿塔爾的前任大多是經驗豐富的技術官僚,但完全沒有名氣,也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只是充當總統的助手存在。新冠疫情期間,時任總理愛德華·菲利普聲望看漲後,馬克龍很快與其分道揚鑣,被指是因為「無法忍受對方令其黯然失色」。一些媒體也因此批評馬克龍,稱他是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最有威權氣質的總統。

2016年,剛剛辭任經濟部長、成立新政黨的馬克龍開始在媒體上批評其前上司、來自社會黨的時任總統奧朗德。在馬克龍看來,法國人需要的不是奧朗德式的「正常的總統」,而是像羅馬諸神之首朱庇特一樣的強人總統,以其信念和行動領導整個社會。現實是,到了第二任期,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朱庇特」也不得不低頭。

法國《世界報》指出,任命阿塔爾這樣政治存在感強、有抱負、受歡迎的政治人物出任總理,也許是2017年以來馬克龍首次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獨當一面,需要獲得政治夥伴的支持和幫助。文章寫道,「馬克龍表明了他有能力改革自己,走出舒適區,接受他人參與政治並成為焦點。這是一場小小的哥白尼革命」。

法國媒體人瑪麗-勒孔特則評價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馬克龍的政黨完全有可能被歷史銘記為「一個人的樂隊」。馬克龍顯然不希望看到,他的中間力量在2027年大選後銷聲匿跡,因此他必須找到一個能在未來接替他的人。「這個人可能是加布里埃爾·阿塔爾嗎?現在還很難說。」

發於2024.1.22總第1126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阿塔爾:最年輕的法國總理

記者:陳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