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前董事長加盟新希望,或許伊利和潘剛才是最好的關係

2022-06-09   快消

原標題:光明前董事長加盟新希望,或許伊利和潘剛才是最好的關係

文丨歲月

近日,新希望集團公布了新一任獨董的名字,出現了一個熟悉又略陌生的名字:王佳芬。說這個名字陌生,是因為已經有十幾年沒怎麼看到有關她的新聞了。說熟悉,是因為她曾一手締造了光明乳業的輝煌時刻——帶領光明上市,並且長時間壓著內蒙雙雄的伊利和蒙牛。人稱,乳業鐵娘子。

如今,伊利市值過千億,銷售過千億;蒙牛提出再造一個蒙牛,並與可口可樂成立「可牛了」。曾經的老大哥光明,臥於上海灘旁,因為今年的疫情,讓光明高端奶又見「光明」,似是開了個好頭,卻又要面對朝日牛奶的威脅。

光明上市20年

2022年,是光明乳業上市的第20個年頭。在這20年里,它換帥無數,除了被批捕的郭本恆,其他人似乎都沒取得太大成績。這些主帥的時間,也沒人再長過王佳芬——至2008年王佳芬卸任,其執掌光明15年。

在王佳芬卸任光明後,有人評價其是「功大於過」。回顧其執掌光明期間,所謂的「過」可能是因為光明在上市一年後,即被伊利超過,第二年又被蒙牛超過。從昔日大哥變成小弟,光明主張的低溫奶策略完敗於伊利、蒙牛的常溫奶。而王佳芬帶領的光明並沒有及時改變策略、也進軍常溫奶,去追趕伊利、蒙牛。

但這樣的過,不見得應由王佳芬一人承擔,除了巴氏奶在2002年前占據全國90%的銷售份額,讓光明放棄自己的優勢項目,去追趕伊利、蒙牛顯然不現實,並且從王佳芬的接任者郭本恆的「結局」來說,王佳芬也不見得能左右光明的銷售策略。

1992年,王佳芬出任光明乳業前身上海牛奶集團董事長,在1997年提出進軍全國市場,讓光明從上海的牛奶變成全國性品牌。在光明改制以及上市期間,法國品牌達能出了不少力,並在2000年與光明達成協議,由光明生產達能的酸奶品牌碧悠——此後碧悠幾經易手(換生產、銷售公司),但其根基一直在上海,也正是看中上海在巴氏低溫奶這塊的技術優勢。2002年光明上市,營收突破50億元,超過當時第二名伊利25%。彼時,蒙牛營收入才16.68億元,不及光明乳業的一半。

此後,伊利、蒙牛發力常溫乳製品。常溫下長達六個月的保質期,解決了中國消費者沒有冰箱,買來奶必須儘快喝掉等痛點,讓牛奶曾經的「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最主要是常溫奶可以大面積鋪貨,沒有光明那樣對銷售網點的特別要求。於是,2003年伊利銷售額達62億,2004年蒙牛銷售額72億,而光明是67.86億。另外,伊利、蒙牛的營銷手段更是層出不窮,蒙牛還開創了中國的草根選秀時代——第一屆超級女生舉辦。

此時的光明,既要面對繼續走巴氏低溫的路還是改弦推常溫奶,又要面對達能希望掌握更多話語權的渴望。除此,一個超級現實的問題是,王佳芬快到法定退休年齡了。這個超級現實問題的癥結在於,無論王佳芬多出色,能為光明創造再多業績,都無法改變她只是個打工者的角色。

還是2002年,被稱為健力寶之父的李經緯被批捕入獄,罪名是挪用國家資產。2004年,一手創造了伊利輝煌的鄭俊懷被批捕入獄。多年後被稱為乳業教父的鄭俊懷被指,當年就是因為面臨退休局面,從而使用一些手段來獲得伊利的股份。要知道鄭俊懷只比王佳芬大一歲,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男性是比女性晚五年退休的。可在2004年鄭俊懷入獄時,顯然已經布局有段時日了。

沒人知道王佳芬當時怎麼想的,但從後面的事情來看,王佳芬對於權利、對於自己的位置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她是個打工者,個人能力再大也不貪功,不為所謂個人福利走險境。

在這裡,不對李經緯和鄭俊懷兩位的過往做出評判,他們都曾是行業里的真英雄、無法抹去的光芒,只是相較於王佳芬的結局來看,李、鄭二人都略顯悲涼。

在光明最後的時間裡,王佳芬一要解決鄭州回收奶的負面新聞,二要處理光明與達能之間的關係。2006年光明乳業併入光明集團的新領導班子裡,沒了王佳芬的身影;2007年1月王佳芬辭去總經理和總裁職位——組織有需要,她可以讓出一切。那年,王佳芬56歲,按女性最晚退休年齡55周歲,她屬於超長待機了。

同年,達能集團轉讓全部光明股份,這場糾纏了15年的「異國婚姻」結束。或許是覺得站完了最後一班崗,次年,王佳芬讓出自己董事長的席位給郭本恆,徹底離開了這個她奉獻了幾乎一生的企業。

在那個風起雲湧,機會、誘惑、風險都在的時代里,少有王佳芬這樣雲淡風輕的人。讓我們看一看那幾年行業梟雄的結局——2002年李經緯入獄;2003年華晨寶馬董事長仰融在美國起訴遼寧政府;2004年鄭俊懷入獄;2005年科龍董事長顧雛軍入獄;2005年廣州藥業董事長李益民被判無期,前董事長蔡志祥入獄……

潘剛和伊利

2008年,郭本恆接替王佳芬,那年也是中國乳業不願回首的一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讓伊利和蒙牛業績下滑,蒙牛賣身中糧。2009年,郭本恆帶領的光明推出莫斯利安酸奶——一款常溫酸奶,這對始終堅持巴氏奶的光明是一個補充,也是一款銷售利器,更說明走常溫路線,光明也不是不可以。

根據東北證券的研報,莫酸最高銷售額達80億,而在那些年光明的業績也是突飛猛進,到2015年光明銷售額達193億。而這一切的美好也在這一年結束,郭本恆入獄,一個創造近百億大單品的董事長,受賄336萬被判六年——這是光明經銷商無法理解的。用他的話說,「這幾年負責他那裡的省區,靠團購、收禮等手段弄的錢都不止百萬,一個董事長會在乎這些錢嗎」。

當然,這裡並不是對受賄這樣的行為叫屈,而是對於企業的發展,是不是應該給經理人們一些足夠的安全感。郭本恆入獄後,光明連續換了幾任董事長,可都沒止住業績的低迷,曾經王者的莫酸也不在財報上顯示銷售數據了。

相反,我們看看伊利公司。2002年,潘剛年僅32歲便擔任了伊利總裁,2004年在鄭俊懷入獄後,出任伊利董事長。這些年裡,潘剛和伊利公司經歷了各種風雨,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些伊利和潘剛的「負面新聞」。但作為國企的伊利,對潘剛給予了足夠的支持與信任。更制定了股權激勵計劃——作為提升一個企業的市值與銷售,給予職業經理人股權激勵,讓經理人與企業進行深度綁定是現代化企業最有利的激勵手段。比如,如今中國首富農夫山泉的鐘睒睒也對高管們進行了股權激勵。

在伊利被昔日小弟蒙牛超過銷量時,伊利公司沒有選擇換主帥,而是堅信年輕的潘剛和他的團隊。這才有了後面伊利重新奪回銷售老大的成績;當一個個壞消息出現時,伊利選擇硬剛,也沒有給自己的經理人來個背刺。正是這樣的信任與支持,才讓伊利能夠達成「雙千億」的目標。

我們說,快消行業是需要相當安穩的。平台成就人,可人也成就平台,這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關係。雖然我們說換個領導也能取得類似的成績,但是穩定的政策、企業始終朝一個方向前進,才能完成預期目標。有多少企業是每換一任負責人,就來一次人員清洗,目標清洗,方向清洗,否定前途成為最短時間的標配,但取得的結果卻不見得真好。

2020年,跟某個接孩子的老人聊天,他說自己的兒子在伊利做工人,媳婦在伊利做財務。言語間充滿無限驕傲。雖然他們領的工資不高,但卻代表著穩定,他們不會因為某些原因沒有收入,也不用擔心某天突然失業。我們的企業是由無數這樣的家庭組成,企業也需要為這樣的家庭負責。為上位者,更有必要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這些家庭的後盾。

如今,已經70餘歲的王佳芬選擇在新希望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是難能可貴的。很多人說王佳芬會不會像陳春花那樣,幫助新希望進一步狀大,對劉暢的工作進行幫助。尤其是在乳業這塊,王佳芬這個「鐵娘子」經驗更豐富,她在獨董這個位置上,應該不止是一個名字,也是一代拼搏的符號和一個時代發展的象徵。

願中國乳業出現更多的這樣的組合,互相信任,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