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齊發,黃牛必黃

2023-09-14   張書樂

原標題:五招齊發,黃牛必黃

黃牛要失業了?

這一次,是真的了。

9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一則通知明確要求,觀眾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實名入場制度.

而且每場演出每個身份證件只能購買一張門票,購票人與入場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這次《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好契合了演出市場上觀眾對於「強實名制」的強烈呼籲。

今年演出市場快速恢復發展,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大量增加。

但在各大演唱會售票開票後,卻常能看到不少粉絲搶不到票,黃牛手握大量門票資源、坐地起價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以下五招:

實名購票:每個身份證每場演出只能購買一張門票。

實名入場:購票人和入場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公開銷售:面向市場門票數量不低於核准觀眾數量的85%

其餘門票:演出前24小時進行個人信息綁定。

落實責任:誰舉辦誰負責。

五大招,真的能徹底解決黃牛問題嗎?

對此,浙報傳媒銀沛財經記者胡淑娟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黃牛常走的後門,基本被堵死,黃牛要黃已是大勢所趨。

從模式上看,一人一票的實名制認證確實可以解決黃牛問題,就如此前火車票實名制所達成的效果一般。

但在具體執行上,演出市場產業鏈各方都必須做好「守門員」角色,用技術手段、人工檢查等方式,真正確保「人票一致」。

同時,面向市場門票數量85%的要求,、是一條紅線,可以有效避免內部倒票的行為。

此外15%的空間,在贈票等特殊門票上,再次確定實名要求。

這些既嚴苛又不失靈活的要求,都可以有效封堵黃牛票過去慣用「後門」。

不得不說,該通知從內容上看,可以體會到有關部門針對票務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

其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都具有一針見血的效果,而且不再是鼓勵、應當。

而是劃出各種紅線,列明在時間、地點和對象上的精準要求。

如此明確的規範,勢必讓到處漏風靠行業自律的演出行業整個產業鏈,進入正本清源的新階段。

當然,認為一個通知就一攬子解決黃牛,肯定不現實。

後續,在此通知基礎上,應該還會有更多針對性的規範陸續出台,完成對整個演出市場各種問題的解決。

例如代搶票的行為,暫時還沒有體現在通知之中。

誠然,代搶確實是一個漏洞,同時也有一定的黃牛性質。

但在購票環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購票者實名驗證,人證一致,還是可以做到一定的防範。

當然,類似過去搶火車票的那種加速應用,或線下代排隊的行為,則需要後續整頓市場過程中逐步破解。

通知不可能對整個票務問題一攬子解決,都是一個逐步完善和堵漏的過程。

通知的出台,同時也說明了另一個現實,即:

演藝市場如果靠行業自律無法有效規範,就需要行政監督介入來助推其規範。

相應行政規範並不會影響繁榮性,只是確保其在市場經濟下有序健康發展,而不是野蠻生長形成亂象。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