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開局就是一場追捕和逃亡戲,作為全劇正義的使者,也就是侯亮平的打算。此時雷霆出擊,只要按照原定計劃來,是完全可以達到抓捕趙德漢和丁義珍的目的。
可惜,越擔心什麼,越來什麼,前腳侯亮平還打電話詢問好朋友陳海,別掉鏈子,後腳便得到消息,丁義珍真就跑了。
丁義珍之所以能順利潛逃,除了有高人指點和他本身足夠機智以外,更重要的是漢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季昌明,在關鍵時刻擋住了陳海派出的抓捕小組車輛。正是因為陳海聽了季昌明的話,跑到省委去彙報,才有了抓捕消息的泄露,以及丁義珍的逃跑。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季昌明為何要這樣做?
楊角風談《人民的名義》第3期:全劇隱藏最深的人,季昌明為什麼阻止陳海抓丁義珍?
一、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搞清楚,漢東省的政治格局是啥樣的?
原本漢東省還是一片太平的,雖然各勢力也在暗潮湧動,但終歸沒有顯現出來。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平靜,很快便被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的到來打破了。
侯亮平經過多年的調查,盯上了某部委的一腐敗分子,也就是趙德漢。在收集其受賄的證據時,又發現京海市的一位副市長丁義珍跟其交往甚密,且有巨額資金來往。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侯亮平當機立斷,決定對趙德漢實施抓捕。
與此同時,他也電告遠在漢東省的好友,時任漢東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的陳海。讓其配合自己的行動,對當時正在漢東國際酒店參加光明峰項目開發協調會的丁義珍,實施抓捕。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陳海也派人出動了,可惜剛剛走出檢察院的大門,便被突然迎上來的車輛擋路,再一看,竟然是漢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季昌明。
季昌明搖下車窗後,對陳海說的第一句話便是:
「陳海,你膽子不小啊,和省委一聲招呼都不打,你就要抓一位廳局級的幹部,你想幹嘛呀?」
陳海也委屈,這事他剛剛已經給季昌明打過電話彙報過,當時老季是默許的,怎麼等到真出動了,他又來阻攔呢?
況且,這也不是陳海私自行動,是最高反貪總局下的命令,要求配合北京的行動。
二、
可惜,不管陳海怎麼解釋,季昌明就一句話,上車,跟他去省委彙報情況。
在車上,陳海還跟他爭論一番,可惜季昌明跟陳海明確講到: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不屬於侯亮平領導,我們屬於漢東省委領導,要抓我們的副市長,還得通過省委同意。」
雖然陳海一再強調,我們也要聽最高檢的命令,聽從他們的指揮,但季昌明直接一句話:
「可問題是,手續沒有傳過來嘛,所以我們才緊急到省委進行彙報!」
這就有問題了,原先陳海打電話彙報情況的時候,季昌明並未明確自己的態度。可是,等到陳海真正開始行動了,他又突然出現在檢察院大門口,並阻攔陳海抓捕丁義珍。
按照陳海後來在汽車裡交代的那樣,最高檢的手續尚未辦完,等於是程序不全。從這個角度考慮,季昌明確實可以拒絕陳海的提議,不讓他去抓捕丁義珍。
只不過,這也是在季昌明攔下陳海之後,才知道手續並不全。也就是說,在季昌明攔下陳海之前,他並不知道最高檢的手續尚未下來。
換句話說,不管最高檢的手續下來沒下來,季昌明都會阻止陳海去抓丁義珍。只是最開始接到陳海的電話,季昌明聽到了最高檢下的命令,潛意識中支持陳海這樣做。但是放下電話之後,他又開始產生了顧慮,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攔著陳海行動,先帶他去省委彙報。
三、
季昌明的這種前後不一致的行為,也讓陳海產生了深深的疑慮,甚至都懷疑這位老領導是不是在刻意保護丁義珍?
雖然季昌明也在解釋,陳海啊,遇到事情不要著急,先想一下再做決定。而且咱們漢東省啊有點複雜,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就不說了,單一個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咱們就惹不起。是啊,畢竟要抓的是李達康的人,他又是省委常委,真出了事,吃不了兜著走。
但從陳海不屑的表情中能看出,他並不認同季昌明的說法。由於自己這邊的行動受阻,還得及時將情況彙報侯亮平,讓他有所準備。隨後,他的一個異常舉動,也坐實了對季昌明的不滿。
雖然他對季昌明的言論不認同,但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於情於理,他都沒法反駁。於是給侯亮平打電話,在電話接通之前,他「不經意」地打開了窗戶。
陳海開車窗可不是因為熱哦,也不是為了透透氣,而是為了屏蔽自己電話中的聲音。坐過汽車的人都知道,一旦開啟車窗後,就會有很大的風聲,會干擾到正常的聽力。當然,電話這頭的陳海說啥,開不開窗都屏蔽不了,但是電話那頭的侯亮平說的話,卻可以不被季昌明聽到。
若是開著窗打電話的話,車內比較安靜,季昌明是可以聽到侯亮平在電話中的聲音。雖說陳海是不經意開了窗,但在季昌明看來,這小子還跟我玩心眼兒,給你個白眼珠!
四、
那麼,如果季昌明沒有選擇向省委彙報,而是直接命令陳海抓人,行不行呢?
其實是可以的!
季昌明所在的漢東省人民檢察院,事實上有倆上級,一個是省委,一個是最高檢。但是,檢察長的任命不是由省委任命,而是由最高檢任命的,副檢察長才是省委任命的。當然,雖然省檢察院歸最高檢管,但經費來源還是由省里撥付,自然不能跟省里鬧僵。
但是,抓捕丁義珍這事,從程序上看,侯亮平確實搞錯了。
也是侯亮平太自信了,都自信到沒邊了,不提前走完程序,就貿然實施抓捕行動。就算事出突然,他也完全可以給自己的領導,也就是最高檢的反貪局長打個電話說明情況。由最高檢領導出面給季昌明打電話,要求他配合工作,這樣一來,就算出了事,最高檢也會承擔責任。
但是,侯亮平這套程序全都反了,還拉上了另外一個糊塗蛋陳海。成了上級領導還不知道咋回事呢,下級卻帶著行動方案來彙報,這讓領導怎麼判斷,怎麼選擇?
如果靠個人關係,就能不按程序辦事,那國家豈不是亂了套。
畢竟季昌明不久後就要退休了,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確實沒必要冒這個風險。當然,也不是季昌明不願意承擔責任,事實上,他是非常信任陳海的。在後來的省委會議上,他就撒謊說反貪總局的手續已經下來了,這事必須配合最高檢,同時將案子移交最高檢。
五、
那麼,就回到我們的問題了,季昌明並非沒有擔當,可是為什麼卻要阻止陳海抓捕丁義珍呢?
看完全劇之後,我們能明白,季昌明是劇中數一數二的高手。無論是口才,頭腦還是做事風格及手段,都是頂級的。他也不是不想配合侯亮平工作,相反,他的這種行為,恰恰是幫了侯亮平和陳海。
我們看劇,往往會從正義的角度思考問題,就像侯亮平一樣,占據法理之後,勇往直前!
其實不然,侯亮平嘛,大家都知道,說白了,若不是開了主角光環,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當然,大家也可以拿他的後台說事,只是別忘了,他要懟的人,其後台並不比他弱。
季昌明的所做所為,若是站在侯亮平非黑即白的角度思考,那確實有問題。但若是站在陳海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季昌明或許不是完美的人,但絕對是個好領導。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入了職場一定時間之後,日積月累的,也會對領導的一些行為和方式產生怨氣。這當中,有一些確實是領導的問題,但更多的是我們的問題。
不管是職場上,還是官場上,領導的作用其實總結起來就倆:
一個是管好並指導好下級,和他們一起完成自己的上級布置的任務。第二便是,在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之後,幫助下級爭取到他們應得的利益。
如果這兩點最基本的邏輯做不到,要麼是上級不滿意,要麼是下級怨氣衝天,終歸不會太好。
六、
對於季昌明來講,他對陳海的作用,也脫離不開這兩條基本邏輯,只不過做了相應的延伸。
因為抓捕丁義珍的行為,風險太大,漢東省的水有多深,別跟我說季昌明乾了這麼多年的檢察長,一無所知。他是清楚的很,如果莫名其妙出手,並且一無所獲後,他這麼多年的韜光養晦,也終將付之東水,而陳海,也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所以,季昌明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陳海!
還是剛才那句話,作為一名好領導,在沒辦法幫助下屬爭取利益時,那最好的做法則是保護他,免受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事實上,劇中很多師徒配,都是採取的這種方式。
如果陳海沒有去省委彙報,就抓了丁義珍,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都會得罪整個漢東省官場,其結局不會太好。事實上,後來的劇情發展就驗證了這條結論,陳海確實未能逃過這一劫,受了重傷,昏迷良久。
季昌明知道自己的權限範圍在哪,能授權陳海行動的邊界在何方,這樣,出了問題,自己還能保他一下。但若是超越了這個權限範圍,他就要發揮自己的領導權力,予以阻止了。
年輕人好衝動,愛做事,這不是壞事,但是怎麼保護他在成長起來的過程中免受傷害,就是一個好領導的必備素養了。
這也是,季昌明到達省委之後,說最高檢的手續已經下達,等於把壓力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保護陳海免受傷害。
七、
那麼,季昌明想不想抓丁義珍呢?
他當然想抓啦,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使命。只是,怎麼抓,由誰去抓,抓之前要注意什麼,他還需要細細思索。
就拿由誰去抓這件事上,不同的人,得到的效果不同。就像有人偷東西,小孩子偷東西,大家是一種看法,老人偷東西大家又是一種看法,穿制服的人去偷東西,那更是不同效果了。
他想抓丁義珍,但不是由陳海親自去抓,也不能不彙報省委就去抓。事實上,按照季昌明對當時情況的把握,丁義珍已經被周正和林華華盯牢了,如果他們倆少談情說愛,真正盯死丁義珍。就算有人給丁義珍報信,有他倆死死盯著,丁義珍能逃掉嗎?
所以,當丁義珍真逃掉了之後,得知消息的季昌明,臉色有多難看,劇中已有展示。後來侯亮平給陳海打電話,得知黃花菜涼了一半後,季檢察長坐在一邊也是一臉愧疚。
但這並非全是壞事,反而更加證明,他當初阻止陳海抓丁義珍的決定是正確的,尤其是得知有一通電話從省委辦公室打出後,估計他也是一頭冷汗。
按照季昌明當初的設想,只要到了省委,見到了高育良書記,抓捕丁義珍的事就能成。要知道,高育良是漢東省政法委的最高領導,理論上是不用跟李達康打招呼,直接就能下達抓捕副市長丁義珍的命令。
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干,而是在省委召開了緊急會議。
八、
要知道高育良和李達康其實是競爭關係,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雖說高育良和李達康都進了省常委,但是,李達康目前的勢頭是壓過高育良的。民間傳說沙李配,就能說明一切,未來的李達康是要晉升為省長的。
作為副市長的丁義珍,說白了就是李達康的黑手套,髒活他干,利益他拿,但是名聲得歸李達康。若是丁義珍被拿下,那麼第一個吃癟的人必然是李達康,這對高育良來講是好事。
但是,自己的徒弟,那就是祁同偉又跟丁義珍有來有往,這其中的貓膩,高育良不會不知道。所以,如果為了讓李達康吃一次癟,就要犧牲掉自己的徒弟,甚至還會牽連到自己。那這種賠本的買賣,高育良可不願意做,所以他才故意拖延時間,給丁義珍逃跑的機會。
中國的反貪工作,主要集中在中紀委、監察部和最高檢這三個部門上面。前兩個一般合併辦公,統稱為紀委監察部,前者主要針對幹部,後者則針對整個系統。
一般的公職犯罪,檢察院可以直接辦理,但是涉及到一些高級別幹部時,往往會先讓紀委介入,這邊的事辦妥了,再移交檢察機關。但兩者都可以獨立調查,甚至調查的結果並不互通,等於是各干各的。
正因如此,李達康會後才會沖京州市紀委書記大發雷霆,丁義珍犯罪的事,自己竟然一點風聲都沒聽到。當然,丁義珍乾了些啥,他是清楚的,但這麼被動,還是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九、
說白了,丁義珍的案子,紀委和檢察院都有權力辦理,這也是省委會議上李達康要爭奪辦案權的立足點。
要不怎麼說季昌明聰明呢,先是表明最高檢的手續已經下來了,確實得由最高檢負責辦案。但是,見大家爭論比較大,自己還是得聽省委的,那就都行:
「高書記,我尊重您和省委的意見,北京那邊呢,已經把立案的手續傳過來了,讓我們拘。但要是歸起來呢,也行,先把人控制住了,以後想怎麼樣都行!」
但末了,他還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還是建議從司法程序上辦,也就是拘!從李達康拉成驢臉的神情來看,即使老季已經很委婉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但還是將其得罪了。
不管怎麼說,老季絕對是老油條,他也很清楚自己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既不是丁義珍,也不是李達康,或者高育良,而是遠在他們背後的神秘人。別忘了,在他們來漢東省之前,他老季就已經在這裡待了很久咯。
要想跟這些老狐狸斗,不能逞強,也不能玩硬的,需要懂得順勢而為。所以,我們也會從後面的劇情中看到,在逆境中,季昌明選擇明哲保身,以及保護手下的人。在順勢時,卻不適時宜的蹦出來推波助瀾,甚至在勢頭出現異常時,及時跳出來撥正方向。
作為一名馬上退休的,又沒啥背景和靠山的季昌明,就靠著自己的這套,最終贏得了勝利,當然,這是後話了,等我們講到那裡的劇情時,再詳細展開。
總而言之一句話,季昌明阻止陳海抓丁義珍,其實是保護他,與此同時也在保護侯亮平。若真這樣乾了,無疑把漢大幫和秘書幫推到了一起,他們要是合起伙來對付季昌明和陳海。更何況,他們的身後還有一個能量巨大,可輕易碾壓季昌明的趙立春。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人民的名義》,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