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穿紙尿褲,下班自我隔離,和家人互報平安後,含淚走進屬於自己的戰場一一病房。」1月31日上午,延安市抗疫一線一名女醫生的日記在朋友圈瘋傳,戳中無數網友的淚點。
以下是日記全文:
我叫馬萬青,是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一名普通的一線醫生。我是2020年1月6日進院工作的,在進院之前我就知道,這是我們延安市唯一一所傳染病專科醫院。必須高度重視學習感控方面的知識。不為別的,就怕萬一真的有什麼傳染病,還沒救患者,就先把自己折進去了。
當看到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時,院裡領導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大家學習相關知識,感控科,醫教科加班負責培訓全院職工,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隔離衣、洗手、手消毒等方面的知識,挨個考核,做到人人必須過關。
1月23日晚上,是我進醫院工作後的第二個值夜班,我和科室很多護士小姐妹們在二線湯芳梅主任醫師和護理部主任曹志敏的帶領下,一起在科室練習穿、脫防護服、隔離衣,萬一疫情真的來臨,我們要做到保護好自己的同時,還要更好的救治患者。本來想武漢距離延安那麼遠,就算疫情蔓延到延安,估計也是過年以後的事情了,再說新冠肺炎還真有那麼嚴重?就算嚴重,現在我們中國那麼強大,科學家們一定會很快研製出特效藥物的!同時我也在內心默默祈禱,可千萬不要來,我可是新來的,對這裡的很多東西還不熟悉,再堅持幾個小時我就可以下夜班,回家過年了。
人們常說怕處有鬼!這句話好像是真的,大約晚上10點多,我的二線湯芳梅主任醫師接到了上級領導的通知,說延安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人很快就由延大附院120送下來了。我們所有人表情呆滯3秒後,在院領導的帶領下,我院立即啟動三級防護,一級預案,準備接診該患者。
生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大家的消息都很靈通,這時手機不斷響起。我也一樣,來自愛人的,孩子的,父母的,弟弟、妹妹的,大家除了擔心,還是擔心,就聽見年邁的父親在電話里含淚說:「過年了,你調個單位,現在有傳染病,我和你媽急得吃不好,睡不著,就怕你傳染了,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告訴他們,我一定會好好的回來,掛斷父親的電話後,我偷偷的哭了,這麼大人了,為什麼還要讓父母和家人為我擔心。
擦乾眼淚後,我還是毅然決然的穿好防護服,走向屬於我的戰場一一病房。
我知道大家都很害怕,我也一樣,但是當我穿上白大褂時,那種神聖的使命感就呈現在我面前,因為我是一名醫生,同時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軍人為我們衝鋒陷陣,而今,在疫情肆意蔓延的今天,我們醫務工作者必須沖在最前面。
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罷了。
我和我的二線湯芳梅主任醫師、李春艷主治醫師在呼吸科專家李元軍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很順利的收治了延安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當然也意味著過年我們是回不了家了,雖然防護很好,但我們還是接觸了患者,就算讓我們回去,我們也不敢回了,擔心自己萬一感染了病毒,傳染了家裡人怎麼辦?
與其想著回家,還不如待在醫院安心上班,和大家一起努力戰勝疫情,就這樣,我們醫院所有人,在一起渡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2020年。
說實話,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在外面過年,還過得這麼難忘而有意義。
老天爺偏撿軟柿子捏,明知道我不熟悉,還偏偏喜歡考驗我。我也是豁出去了,來吧!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大年初一我值夜班,延安確診的第2例新冠肺炎,又在我值班時住進來了,有了第1例患者救治的經驗,第2例患者處理起來感覺就輕鬆多了,在二線湯芳梅主任醫師的幫助下和呼吸科專家李元軍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很快給出了恰當的治療方案。
疫情面前大家都在說白衣天使偉大!致敬醫務工作者!其實你們不知道偉大的後面,我們付出了多少。
進入病區前,我們要穿紙尿褲,因為不能上廁所,也不能喝水,避免交叉感染,防護服本來就緊缺,又是一次性的,出來一次,再進去就又要浪費一套,大家為了不浪費,所以就忍著不喝水,也不上廁所,如果真的要小便,就靠紙尿褲解決了。
防護服不透氣,穿的時間過長,熱的受不了,面屏、護目鏡和N95 口罩佩戴時間太長,就感覺頭暈、目眩。
或許有人會說,這本來就是你們的工作,在這裝什麼,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但是我們醫務工作者也是人生父母養的,不求大家的誇讚,只求大家日後對醫務工作者多一份理解。
特殊時期,我們所有的一線醫務人員下班後就會主動隔離自己,待在特定區域。每天給家裡人報個平安。大過年的,讓大家擔心了,真的不好意思,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疫情面前,我們必勝!我能有幸沖在第一線,說實話,我感到自己很榮幸,生平第一次讓我感覺我是醫生,我驕傲!
據記者了解,馬萬青今年35歲,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疫情發生後,她一直工作在第一線,每天只能通過電話和家人互報平安。「我希望戰勝疫情後,能儘快和家人團聚,我想他們了。」馬萬青說。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周鵬
編輯:王少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aqr_G8Bgx9BqZZIfR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