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高官爆料:俄烏衝突去年3月就可以結束,是西方欺騙了我們

2023-11-28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烏克蘭高官爆料:俄烏衝突去年3月就可以結束,是西方欺騙了我們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目前,俄烏軍事衝突已經爆發641天。根據《環球時報》援引《烏克蘭真理報》11月24日報道,烏克蘭執政黨「人民公僕黨」議會黨團主席、俄烏談判代表團團長阿拉哈米亞當天突然披露了一些去年年初俄烏衝突爆發之初、俄烏兩國談判的細節。

根據阿拉哈米亞的說法,當時俄羅斯談判代表向烏克蘭提出了保持中立、裁撤軍隊等談判條件以結束衝突,同時還做出了撤離基輔的舉動,以表達自己的談判誠意。但由於各種因素,包括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以及受到了時任英國首相的詹森的勸說,烏克蘭決定撕毀和俄羅斯已經草簽的停火協議。

俄烏和談的傳聞

毫無疑問,阿拉哈米亞的此次表態,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對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方面透露出的信息形成了極其有力的印證:

從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角度來說,今年6月17日非洲國家領導人代表團訪問俄羅斯的時候,普京總統在會見各位非洲領導人時,曾經向大家出示了一份去年3月29日在土耳其草簽的俄烏和平協議方案。根據普京的說法,當時俄烏已經接近達成協議,但隨後北約的破壞搞砸了一切,烏克蘭決心撕毀這份草案、和俄羅斯對抗到底。

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的說法,如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情報官員斯科特·里德和美國陸軍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麥克格雷格也曾披露過,俄烏之間在衝突爆發之初,曾經十分接近達成相關和平協議。但隨後俄烏之間的談判遭到了西方國家的破壞,尤其是英國首相詹森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詹森在2022年4月9日突然訪問烏克蘭,高調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其後烏克蘭的態度又轉強硬。

當然,作為當事一方,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面之詞在外界看來,不排除是有些誇大其詞的,而麥克格雷格和里德作為美國的民間人士,對外釋放出的消息一向是魚龍混雜,不排除在華盛頓官場聽到點啥消息都往外說。因此俄烏在衝突爆發之初曾經進行過談判、而且談判甚至一度達成過成果這一說法,一直以來大家都是半信半疑,沒想到現在這一說法被烏克蘭高官自己證實了。而且各種細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披露的大差不差,基本確證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被騙的烏克蘭

那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非洲國家領導人時,披露這一消息無可厚非,麥克格雷格等人作為民間人士,披露這一消息當然也不奇怪,那作為當事另一方的烏克蘭,現在怎麼突然也開始拿發生在2022年3月份的這一次談判說事兒了呢?

大伊萬的觀點,這大概是烏克蘭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吧,畢竟綜合各方的表現來看,烏克蘭之所以在和俄羅斯草簽了和平協議之後,態度突然轉為強硬。所謂的俄羅斯誠意不足,並不是關鍵性的因素,畢竟俄羅斯當時已經做出了部分表達誠意的舉動——也就是從基輔周邊撤離部隊。

去年俄軍開始從基輔周邊撤軍時的態勢圖

其實我們復盤當時的戰場態勢,俄軍如果想在基輔周邊,或者切爾尼戈夫附近維持軍事存在,以對基輔形成巨大的牽制,是完全有把握做到的,但是俄軍依然毅然決然地全部撤離了。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俄軍為了和基輔重建信任,其實是放棄了自己的部分戰略優勢,做出了讓步。

烏軍沿著俄軍撤退的路線一路打卡拍照

俄軍做出讓步、以和烏克蘭重建信任之後,烏克蘭並沒有做出相同的舉動,反而突然往前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唯一的解釋就是北約國家領導人、尤其是詹森到了基輔之後,和烏克蘭談了一些什麼。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詹森很有可能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畢竟以美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詹森去了基輔,就等於是拜登去了,詹森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拜登的態度,甚至基輔方面是有這樣的判斷的。

那麼詹森必然是代表英國,甚至代表美英兩國,對烏克蘭做出了相關的保證,讓烏克蘭堅定了打下去的決心。至於這種保證是什麼,其實也不難想像,能讓烏克蘭鐵了心打到底的也就這幾個因素了:一是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北約必然對烏克蘭做出了相應的軍事援助保證,確保烏克蘭可以在衝突中迅速擊敗俄羅斯;二是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確保俄羅斯的經濟走低乃至崩潰,通過俄羅斯的經濟崩潰導致俄羅斯戰場失敗甚至內亂;三是對烏克蘭的政治支持經濟支援,用美元歐元撐住烏克蘭,對烏保證,始終堅定地和烏克蘭站在一起什麼的。

也正是因為有了北約國家的相關保證,讓烏克蘭認為自己能撐下來,畢竟軍事上,俄制的軍事垃圾怎麼可能和北約的先進裝備相提並論呢?經濟上,北約經濟制裁大棒打下來,俄羅斯怎麼可能撐得住呢?政治上,北約的政治圍堵之下,俄羅斯必然會發生內亂,到時候咱們可就是抗俄第一功,分食俄羅斯的屍體可是好處大大的。這應該就是當時烏克蘭的戰略考量,畢竟,單純的對俄不信任,如果沒有了北約的保證,烏克蘭大可以對俄羅斯繼續虛與委蛇,能拖一段時間拖一段時間。之所以讓烏克蘭如同吃了大力丸一樣敢於和俄羅斯翻臉,簽好的協議都敢撕,唯一的解釋、最根本的原因必然是北約在背後做了實力上的保證。

所以,烏克蘭之所以當時下定決心要打,正如阿拉哈米亞說的那樣,是北約告訴我們不要和俄羅斯談判的,只要打到底,烏克蘭收穫的利益絕對會比和俄羅斯談判多的多,那麼現在過去了一年八個月,咱們回頭看呢?其實烏克蘭在今年初阿特木斯克損失巨大的情況下,形勢就已經非常不妙了,大量戰鬥力尚存的老兵在阿特木斯克與華格納集群的絞肉中被消耗殆盡,此後6月份開始的夏季攻勢更像是在整體戰略態勢不利的情況下搞的一錘子買賣,俗稱戰略冒險,很顯然這一冒險以失敗告終了。

烏克蘭的困境

現在對於烏克蘭來說:北約裝備在和俄軍的對抗中沒有什麼戰術和技術上的優勢,烏克蘭僅有的人力已經損失接近臨界點,最近已經出現了女性甚至孕婦當做突擊步兵這種離譜的事件;北約對烏克蘭的彈藥和物資供應,以及經濟支持也在逐步下降,尤其是在夏季攻勢失敗和巴以衝突爆發之後,這種下降已經到了烏克蘭人越來越難以接受的地步。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北約給烏克蘭畫的大餅越來越難以實現,而烏克蘭再這樣打下去唯一的結局就是被徹底拖死,到時候別說分食俄羅斯的屍體了,烏克蘭倒是有可能成為被分食的對象……這換做是誰都心有不甘,你當時說保我一定贏的,現在成了這個樣子你拍拍屁股想跑路,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非洲國家領導人出示和烏克蘭草簽的協議,是為了向大家展示俄烏軍事衝突真正的來龍去脈,展示北約國家的不可信任;美國的兩位民間人士在直播的時候提到有協議這回事,是為了告訴西方國家民眾,此次衝突本質上是可以避免的。而烏克蘭高官現在突然證實了普京總統的說法,說確實有這麼個協議,是為了給西方國家施加壓力——或者我更願意稱之為撒嬌,當時主意是你出的,讓我和俄羅斯翻臉也是你教的,現在我變成了這個樣子,你可不能不管我的啊!

當然,正如發哥的那部電影《無雙》裡邊的台詞一樣,「看來李先生真的要當主角」。現在烏克蘭的情況也是一樣的,「烏克蘭真的要當主角」,現在也就是北約國家出於決策慣性,暫時什麼也沒做而已,真要等到北約國家下定決心拋棄烏克蘭的時候,那時候估計這些烏克蘭高官才知道,到底誰才是主角了。但即使如此,俄羅斯是否還會給烏克蘭機會也不一定了,畢竟撕毀條約這種事,有第一次就肯定有第二次,你烏克蘭上次簽好的條約說撕就撕,誰知道我再跟你簽的條約你會不會再撕?

所以現在對於烏克蘭來說,就算要和俄羅斯談判,最大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現在應該輪到烏克蘭想方設法地獲取俄羅斯的信任了。否則,無論是北約還是烏克蘭,現在能夠付出的條件,比如就地停火,或者對俄羅斯放鬆一些制裁,這種可以隨時反悔的條件,根本不足以讓俄羅斯回到談判桌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烏克蘭在去年三月份被北約忽悠的暈暈乎乎之下、做出的魯莽行為,簡直是在拿自己國家的前途命運開玩笑,造成的後果可以說幾乎找不到彌補的辦法。這種教訓已經不能用鮮血淋漓來形容了,而是堪稱亡國滅種的翻車式教訓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aef3a5a7c966e03e6b440628f92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