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健康杭州」 可以訂閱哦!
來自溫州的陸阿姨(化名)今年57歲,在杭州市老年病醫院康復治療的日子裡,她說的最多就是「我還要再走幾步,早點恢復,就可以出院回家做飯給兒子吃了!」當她依靠助步器在病房內行走的時候,醫護人員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著陸阿姨自信的笑容,誰都想不到幾個月前,她從頸椎到腰椎一共植入了20幾顆鋼釘,術後一度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陸阿姨曾患椎管狹窄導致四肢活動不利,生活不能自理。當地醫生判斷,如果不手術的話,她將很快全身癱瘓,如果做了手術,能再度行走的可能也微乎其微。為了那一絲希望,家人決定拼一下,帶著陸阿姨來杭州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從早晨一直做到晚上,陸阿姨從頸椎到腰椎被植入20幾根鋼釘,成了一個「鋼鐵俠」。手術以後,陸阿姨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需要別人照顧。想著自己才57歲就成了家裡的累贅,完全沒有自理能力,陸阿姨越來越沮喪,完全喪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更糟糕的是,在家臥床1個月後,陸阿姨的皮膚開始發紅,身上出現壓瘡,她的膝關節屈膝攣縮,完全喪失了活動能力。看著媽媽一天天憔悴下去,兒子心急如焚。今年2月,陸阿姨被送到杭州市老年病醫院。主治醫師吳硯仔細地對她進行了康複評估,制定了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並對陸阿姨下肢關節攣縮,進行了針對性的治療。
剛入院的時候,陸阿姨精神狀況不佳。護士們對她進行耐心指導,精心護理,使她了解到長期臥床的危害性及康復治療的必要性。她們還時常主動關心,幫助陸阿姨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通過積極的康復治療,陸阿姨下肢攣縮的關節恢復了關節活動度,具備了站立行走的條件。吳醫師通過傳統方法進行評估的同時,還使用了表面肌電圖、智能化運動分析系統,對陸阿姨下肢殘留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定,了解了損傷程度和功能狀態的準確信息,並對陸阿姨的功能預後進行判斷。吳醫師還通過心肺功能評估,制定了科學的運動治療方案,增加心肺運動耐力及目標肌群的肌力。
通過每日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訓練,陸阿姨在康復治療師章繼剛的陪伴下,攣縮的關節得到了糾正,肌力得到了強化訓練,從開始的床上坐位訓練及體位轉移訓練,逐步過渡到在輪椅上進行運動訓練。當陸阿姨1年來第一次真正靠自己獨立站起來時,陸阿姨熱淚盈眶,恍如新生,她說自己真的是太高興了!甚至把來探病的兒子嚇了一跳。
目前吳醫師對陸阿姨進行了階段性的康復方案調整,使她能在助行器的幫助下步行,現在陸阿姨已經能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上下樓梯。吳醫師還針對性地對陸阿姨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褲,如廁,自我衛生整理等進行了訓練。
供稿 / 杭州市老年病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