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都罵不動的男人,鄭爽卻想和他結婚?網友:我又恐婚了

2019-10-18     壹心理

壹心理主筆團 | 凌扶搖

鄭爽又哭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鄭爽要在生日會上表演,出門期間都抽空練習,忽略了張恆。

鄭爽還想解釋,有些人性格就是比較怕這些,自己是在努力克服。

張恆則一句話堵回去:「那我不是替你分擔了嗎?」

其實,她想要的根本不是張恆幫她想辦法,而是希望他明白自己現在的感受。

可是張恆卻沒能察覺到這一點,甚至覺得壓力很大,開始扯開話題,談自己小時候在這裡的回憶。

回頭看鄭爽還在看生日會,就嘆了口氣:「我感覺你對我的事情好像沒興趣。」

鄭爽說,表演臨近,只能抓緊時間看。

張恆冷不防地來了一句:「那就分開嘛。」

這也是張恆第一次在節目裡,提到關於分開的話題。

鄭爽就覺得很無奈,在一起就一定要說話嗎?就不能一邊練習一邊聽你說?

可是這時候張恆聽不進去了,不耐煩地發脾氣:「你練吧,不用跟我解釋。」

等到張恆下車買東西後,在車裡等他回來的鄭爽,頓時眼淚就停不住,低頭大哭。

談戀愛的事情,你嫌我作,我嫌你冷漠,其實可能雙方都沒錯,只是性格不合。

如果結婚前,沒有及時了解清楚雙方合不合適,婚後很容易鬧各種各樣的矛盾。

彩禮,就是很好的試金石。

在知乎提問「江西省真的彩禮巨多嗎」的5919個回答里,一條回答瞬間衝上熱門:

和女友相戀整整3年,卻敗給了60萬的彩禮錢。

男生26歲,杭州人,大學畢業,家境不錯;女生21歲,高中肄業,目前無業,花唄要男朋友幫還。

他拚命扛住家裡的壓力,要和女生結婚,直到談彩禮那一關,被兜頭一盆冷水潑醒。

女方媽媽要價66萬。

彩禮這麼高,那陪嫁總得也有一些吧?

不好意思,沒有。

扯皮許久,女方爸媽答應用女生的7萬塊工資當陪嫁。

他當場火氣上來,抽了好幾口煙,再問彩禮以後會怎麼安排。

女方爸媽卻來了句反問:7萬嫁妝都給了,還問彩禮去向?


他微信問了一下女友,覺不覺得66萬有點多。

而女友的回覆卻是:70萬的都有了。

這種漫天要價的彩禮,裡面又還剩幾分是愛情呢?

一個年輕人,要多久才能攢到女友說的「區區70萬」?

彩禮不返還,意味著還沒結婚,就要背上幾十萬的債和高額利息,日子根本過不下去。

女友冷冰冰回覆:「不就是錢嗎?是我太天真相信了你,呵呵。」

都說戀愛是2個人的事,結婚卻是2個家庭,6個人的事,果不其然。

男生咬牙拿出70萬證明愛情,今後就能好嗎?

兩個人的差異,不能用戀愛里的樂觀心態來解決。

背上債務,工資還債,女生不理解賺錢艱難,說他沒出息,沒能力。

他也可能會嫌棄女生學歷低、幫不了家庭、父母意見太多......

這樣的事情,不是少數。

百度「婚姻吧」里, 類似的討論已經達到3933萬——

剛結婚,懷孕了不想生,老公說不生就離婚。

性生活慾望強,被男朋友拒絕得多,不知道這樣能不能結婚。

被老公/老婆家的親戚干擾生活,日子過得很疲憊......

結婚前,可能都覺得一點小分歧「問題不大」,真愛至上。

結婚後,面對最現實的生活質量,這些小缺點就可能被無限放大,最終離婚收場。

為什麼我們明明彼此相愛,卻會在婚姻面前如此脆弱?

專注研究親密關係的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花40年追蹤研究700對夫妻,最終發現婚姻幸福的秘密,早就被這3件事決定了。

1)我和你媽,哪個更重要?

很多中國式婚姻,都是六個人的婚姻。

雙方父母的意志,能極大程度影響情侶感情的走向。

雷佳音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媳婦是女王》里,段大偉和妮妮的十年感情,就輕易被婆婆拆散。

婆婆小住一個月,天天對妮妮挑三揀四,吵得段大偉頭都大了。

他選擇了自認為最好的方式,兩頭和稀泥,讓妮妮多讓著她媽。

可這種分不清邊界的處理方法,才是導致矛盾越演越烈的原因。

這天,妮妮和婆婆又因為孩子的教育方式吵起來,婆婆得寸進尺要抱走孫子,妮妮去搶,不慎把婆婆推到了沙發上。

平時做慣縮頭鵪鶉的大偉,瞬間暴怒,一巴掌打翻妮妮,大吼:「那可是我媽!」

妮妮心灰意冷,終於看清,在大偉心裡,媽媽永遠比她重要,果斷離婚。

段大偉不懂,為什麼我們十年感情,我只是打了你一下,你就這麼絕情呢?

有諮詢師說,很多人都不敢光明正大地告訴父母:我結婚了,請尊重我小家庭的邊界,請尊重我的妻子/丈夫。

結果,一旦遇到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分歧,他們都只會跟伴侶說:

畢竟是我媽,你要原諒她、跟我結婚就要融入這個家、父母哪有不為孩子想的,你多忍一忍、我媽辛辛苦苦養大我,我肯定要對她更好......

最後,還要反過來責怪伴侶太小氣。

像70萬彩禮事件一樣,讓男生心寒的不是這些錢,而是女生完全只遵循父母意見,從沒為自己的小家庭努力過。

所有的「突然不愛」,都是這麼一點點累積起來的。

約翰·戈特曼說,婚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把自己的配偶放在第一位。

換言之,結婚後之後,你們的小家庭就應該排在各自的原生家庭前面。

不是說結婚後就不管父母,愛伴侶和愛父母是不衝突的,只是,你不需要把全部人生都奉獻給父母。

2)這個家庭,到底誰說了算?

完成和原生家庭的分離和邊界構建,只是第一步。

決定婚姻幸福度的第二件事,是兩個人之間的權力平衡。

約翰·戈特曼在對130對新婚夫婦的長時間研究中,發現越是願意接受伴侶意見的夫妻,婚姻越幸福,離婚的可能性更低。

相反,當一個人不願意與他配偶分享權力時,婚姻破裂的可能性達到了81%。

熱播美劇《致命女人》里,羅伯和貝斯就是典型的控制型關係。

兩人青梅竹馬,羅伯事業有成,貝斯就做全職太太。

在貝斯心裡,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把丈夫服侍得舒心,才是婚姻的意義。

久而久之,羅伯也真的把她當了保姆。

「有穿衣打扮的時間,不如多烤個蛋糕」,羅伯不斷洗腦貝斯,「照顧男人的女人才最性感」。

到後期,更過分的是,羅伯敲下杯子,貝斯就得主動給他倒咖啡。

鄰居做客時看見,三觀都被震驚了,貝斯卻說:「照顧老公是我的榮幸。」

但這種權力失衡的婚姻,真的是幸福嗎?

羅伯在妻子身上得到服從,結果卻出軌女服務生,要去別人身上尋找激情和愛;貝斯努力學習、打扮、做家務,卻換不來丈夫一絲愧疚,想離婚也沒有經濟能力養活自己。

即使貝斯找到自己的人生樂趣,彈起了鋼琴,羅伯仍舊不以為意,強硬命令她必須先去給自己拿東西配酒......

所以她才會發出那樣的感嘆:「死亡比離婚便宜。」

像羅伯那樣的溝通方法,在當下能極大程度滿足自己,可這樣的控制欲,也是對伴侶的嚴重忽視和打壓。

他非常熟悉如何掌控親密關係的主動權。他會用洗腦、心理暗示的方法,讓你覺得他發脾氣都是你的錯、你不好、你不行,久而久之,你也會變得抑鬱。

誰都不想和一個「我只要我覺得,我不許你覺得」的人共度太長時光,一段關係里長期出現這樣的話語權失衡情況,婚姻就很難有堅實的基礎。

3)吵架的時候,你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又是如何處理的?

一段關係長不長久,不看好的時候,要看壞的時候。

吵架時,才能見真感情。

有人可能覺得,好的婚姻就是從不吵架,和平過完一輩子,事實恰恰相反:

那些幸福的婚姻,只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怎麼好好吵架。

鄭爽上次上熱搜,也還是因為張恆。

《女兒們的戀愛》里,鄭爽和張恆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問題起了爭執,鄭爽感到張恆不開心,於是主動牽他的手,準備解釋和安慰。

可張恆完全不搭理,只冷冷地扔了一句:「不說了,跳。」

鄭爽只能一邊拉著他的手,一邊默默流眼淚。

看了這一幕大家都很生氣,都想起了自己跟男朋友、女朋友吵架的時候,對方也是這樣迴避溝通,冷戰處理。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那麼強大,生氣了也不發脾氣、不冷戰。

但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去解決。

想起知乎上看到的一個故事,女生情緒不穩定,會和男朋友冷戰、吵架,就算男朋友怎麼哄,她也只會拒絕不見面,摔門就走人。

她明知不是男朋友全錯,也知道自己在傷害別人,但是氣頭上,就是下不來。

後來,她想了一個辦法,在柜子上放了一對企鵝玩偶。

每當她覺得自己要冷戰、要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就會把玩偶轉個面,背對外面。

男朋友看到了,就知道不該現在去哄。

等到她情緒下去了,再把玩偶轉回來,這時候兩個人就會在一起擁抱,溝通,給彼此回應,解決當時的問題。

當男朋友因為吵架而生氣時,也會去擺玩偶,這樣女生也會明白什麼時候才適合找他說話。

於是,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冷戰而越來越難,反而日益更愛對方。

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發現,在婚姻中,69%的問題是永久性的。

小到笑點、金錢觀,大到要不要孩子、性生活頻率、對下一代的教育理念,每一件事都可能引發爭吵。

所以,重要的不是避免爭吵,而是避免因為吵架,把感情吵散。

看好這三個細節,步入婚姻時,你們的感情會更加堅強。

既然說到,幸福的婚姻要看三個細節,那麼不幸的婚姻,是不是就只能怪自己倒霉呢?

不是的。

無論是戀愛中、結婚前、結婚後,你們都有非常多的機會做出改變。

在這裡,把約翰·戈特曼的三條幸福錦囊分享給你們。

1)建立情感銀行。

親密關係不是追到手就算了的事情,感情是在每天相處的細節中累積的。

戈特曼在愛情實驗室里看到過一個場景:

丈夫看向窗外,說:「哇,有艘船。」

妻子從雜誌中抬頭:「是啊,還記得嗎,去年夏天我們也看過類似的船。」

丈夫「嗯」了一聲,然後他們各自又開始做自己的事情。

別看這樣的交流很廢話,在準備離婚、或者婚姻不幸的夫妻中,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交流。要麼就是對方不回應,要麼就是批評和諷刺。

心理學裡,我們有時候會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過程:情感帳戶。

每一次,你誇對象、陪對象的時候,都是在存入;

每一次,你發脾氣、否定對象的時候,都是在支出。

如果支出太多,情感帳戶里的「錢」就會逐漸減少,最後清零,對方也就會離你遠去。

當然,你不需要每一筆都算得無比清楚,最後弄出「分手後列Excel向前女友索賠177塊「這樣的事情。

但是你大概要知道,你對伴侶大概給過多少情感陪伴,哪怕是說說廢話,也是愛的一種。

2)積極傾聽,減少指責。

積極傾聽,是婚姻治療中的常用技巧。

首先,是輪流傾訴,兩個人每人可以說15分鐘,到時間就交換。

聽的一方,不要主動提供意見。雖然你想幫她,但是能想到的,她其實都能。

特別是男人,經常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處理女朋友的問題,卻經常忽略女朋友更想要是情感陪伴。

唯一守則就是,別講道理,別講道理,別講道理。

講道理的時候,看似平等,其實是帶有預設立場的:我比你懂得多,我是對的,你得聽我的。

你是什麼感受不重要,因為我是為了你好,這本身就是一種指責。

你說這誰頂得住啊。



Papi醬說,有時候她老公也這樣。但其實女孩子跟你說,自己壓力大、很緊張,其實也不是需要你怎樣,只是想你哄一哄。

張紹剛就提問,如果一方安慰,另一方還是焦慮,怎麼辦?

郭瑭璜說:「那就是閉嘴。」

積極傾聽的時候,只需要站在伴侶那邊,告訴對方,我們是「一致對外」的,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煩惱的,就可以了。



除非對方主動說需要幫忙和建議,這時候給對方提供解決辦法,才不會超越邊界,當然,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對方的。

兩個人彼此靠近,就會帶來溫暖,而拒絕傾聽,就是一種傷害。

3)接受幸福的婚姻,就是會有不完美的地方。

他迴避讓你覺得被冷落、他黏人讓你覺得窒息;他喜歡蘋果,你喜歡李子......

愛情就是這樣,它並不完美,甚至有真實而粗糙的地方。

有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比如生活習慣、作息習慣;

有些問題,是長久存在的,比如情感模式、性格差異。

在不穩定的婚姻中,人們常常會為了長久存在的問題爭吵、冷戰,固守自己的立場,從而漸漸疏遠對方。

而那些長久經營的婚姻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學會和問題相處。

約翰·戈特曼說,化解問題,不代表立即解決問題,而是擁有在僵局中對話的能力。

當某一天你能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談論衝突時,你就學會了婚姻幸福的秘密。

親密關係里的所有問題,都不是突然就發生的。

它們日積月累、被忽視、被逃避,最後瞬間爆發。

正因如此,談戀愛時看清細節,結婚後共同成長,是每一段戀情的必修課。

希望所有的愛情,都能有美好的結局。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L0b5m0BMH2_cNUgN0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