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 | 打造聯接兩洋陸海聯運通道,雲南出台最新物流樞紐布局規劃

2019-11-01     昆報經濟

10月30日,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雲南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2019-2035年)》(下稱《規劃》)。

《規劃》顯示,雲南計劃用16年時間,通過「推進樞紐集約化發展,推進樞紐開放化發展,推進樞紐專業化發展,推進樞紐網絡化發展,推進樞紐高效化運營」的發展路徑,全面形成「樞紐+通道+網絡」的多層級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將雲南省建設成為聯接印度洋、太平洋的陸海聯運國際戰略支點和滇緬印歐陸海聯運通道、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物流門戶樞紐。

分三個階段逐步實現

總體目標:

到2035年,貫通聯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滇緬印歐陸海聯運通道,全面形成「樞紐+通道+網絡」的多層級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將雲南省建設成為聯接印度洋、太平洋的陸海聯運國際戰略支點、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物流門戶樞紐,有效支撐「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一核一帶三翼」物流樞紐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流樞紐,物流樞紐集聚效應逐步呈現;依託物流樞紐建設,構建「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體系,打造樞紐經濟,物流企業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物流成本顯著下降;形成「設施+功能+區域」聯動的物流樞紐網絡,實現國內物流與跨境物流網絡無縫對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助推城鎮化建設。

1 近期目標(2019-2020年)是加快補齊國家物流樞紐基礎設施短板,全面建成2個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現代化運作水平較高、互聯銜接緊密的國家級物流樞紐。通過遴選布局建設6個對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支撐作用明顯、服務功能完善的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培育7家資源整合能力強、運營模式先進的5A級物流企業,形成雲南省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框架。

2 中期目標(2021-2025年)是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物流門戶樞紐基本建成,物流樞紐間實現聯動和特色發展,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大幅提高,帶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 遠期目標(2026-2035年)是全面貫通聯接兩洋的滇緬印歐陸海聯運通道,形成與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樞紐+通道+網絡」物流運行體系,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全省鐵路貨物周轉量比重提升至35%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降至全國平均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的要推進樞紐集約化發展,並計劃構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的物流樞紐,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提供暢通國內、聯通國際的物流組織。

雲南省物流樞紐空間布局圖。

同時,依據區域經濟總量、產業規模、基礎設施等,統籌考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以及「十縱十橫」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和國內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結合雲南省物流業發展實際,最終確定昆明、大理、紅河等5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玉溪、保山等9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迪慶、怒江2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重點建設昆明等7個國家物流樞紐

對物流樞紐布局和規劃建設要求,需具備交通區位條件良好、基礎設施存量優先、支撐國家發展戰略等條件,並重點建設昆明、紅河等7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19個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規劃建設11個省級培育物流樞紐,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骨幹,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為支撐,省級培育物流樞紐為補充的「一核一帶三翼」物流樞紐體系,以及「跨境+產業+扶貧」的雲南省物流樞紐特色發展格局。

雲南省物流樞紐「一核一帶三翼」空間體系圖。

在推進樞紐開放化發展方面,《規劃》提出,加快構建內聯外通的國際通道體系,有效支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承接北向成渝經濟區,南向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東向長三角地區、西向西藏自治區的國內外商貿流通,建設形成「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體系。

在銜接國際物流通道體系上,雲南將主動銜接中緬、孟中印緬、中越、中老泰國際物流大通道,促進雲南省與印度、孟加拉等南亞國家,緬甸、寮國、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商貿流通及產業轉移,加強雲南省對「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國家戰略及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支撐作用。

在銜接國內物流通道體系上,雲南將主動銜接「十縱十橫」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和國內物流大通道,促進雲南省北向成渝經濟區,南向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東向長三角地區、西向西藏自治區的商貿流通,加強雲南省對「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支撐作用。

雲南省物流通道體系空間布局圖。

推進樞紐專業化發展上,《規劃》明確通過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省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建設、省級培育物流樞紐建設三個維度提升專業化。其中,國家物流樞紐計劃通過空港型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陸港型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陸上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四大工程,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樞紐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雲南省物流樞紐專業化發展。

成立物流樞紐建設領導小組

在推進樞紐網絡化發展上,《規劃》明確著力打造樞紐核心增長極,依託雲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鐵路主骨架、「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骨架、航空網以及金沙江等水運通道,開展樞紐間多式聯運。支持物流樞紐的智能化多式聯運場站建設和運輸裝備升級改造,大力發展貨櫃多式聯運,推廣應用標準化運載單元,強化與國際多式聯運規則對接,提高幹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著力推進雲南省物流樞紐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優化多式聯運設施與節點布局,加快形成雲南省內外貫通的多式聯運網絡主骨架。

雲南省聯通國際、國內物流通道示意圖。

同時,依據各類型物流樞紐功能的差異性,充分發揮物流樞紐功能聯動效應,加快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進相關物流要素集聚,實現不同類型物流樞紐功能的優勢互補。依託雲南省特色產業及陸上邊境口岸區位優勢,打造具有雲南特色的供應鏈一體化體系,塑造城市經濟發展新模式,創新發展樞紐經濟。

以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基礎,以物流業發展為先導,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為目標,大幅提升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模經濟效應和綜合競爭優勢,培育形成物流發展新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還計劃實施促進電商物流融合發展;推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快物流數字經濟發展區;推動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物流設施標準銜接;加快運營主體協同培育六個方面措施,整合樞紐資源,推進樞紐高效化運營。

雲南省與周邊省市物流樞紐空間對比圖。

在電商物流融合發展上,積極探索先進物流模式在物流樞紐中的運用,改變傳統物流運作模式,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現代物流中的作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則依託雲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花卉、果蔬、野生食用菌、肉類、奶製品等為重點的冷鏈物流;推廣使用溫濕度全程監控系統,為高原特色農產品、醫藥、海鮮等產品提供冷鏈運輸保障。

此外,《規劃》還明確通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等措施,保障規劃的推進落實。其中,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上,雲南將對照國家級物流樞紐定期評估要求,對全省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運營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和定期考核,並向國家上報相關運營情況。

同時,成立雲南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領導小組,研究樞紐建設及發展的相關重大問題,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有序推動物流樞紐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DU5Jm4BMH2_cNUg5O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