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運用「高效成長定律」?

2022-05-11     獵頭老王

原標題:如何在工作中運用「高效成長定律」?

大多數職場人都在努力地拼搏,渴望成長,渴求發展。但由於每個人付出的不同,得到的回報價值也不同,職業發展基本上是天差地別。

尤其是有一個閱歷的職場人都會有這樣一些感觸:明明很忙碌,但有的人混得風生水起,有的人卻始終原地踏步,幹著普通的職位,拿著普通的薪資;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卻始終看不到晉升的曙光;有的人工作很用心,熬夜加班,卻還是沒能得到老闆的賞識。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職場人,也是職場的一種普遍現象。

為什麼努力沒能兌換同等的價值?為什麼忙碌沒有意義?究竟是職場迷惑、命運不公,還是另有原因?

老王認為,任何事物永遠都不會跳出其因果邏輯。所謂付出與回報相去甚遠的疑惑,只是人們沒有探尋到其中深層次的原因。

有的人在忙碌中,獲得成長,經過奮鬥實現了人生質的飛躍。但有的人也是忙碌,多年後,卻始終在原地打轉。升職困境,中年危機,他們的命運看起來似乎總是充滿波折,處處坎坷。

老王認為,先找到原因,其實並不複雜,高質量的努力讓人大獲成長,節節攀升,而低質量的努力就如同溫水煮青蛙,讓人在一種努力奮鬥的自我陶醉中不斷感受人生的殘酷。

那麼,低質量的努力都具有什麼特徵呢?老王認為:

1、機械做事,不做思考。

職場上有一些人看似很勤快,行動上很賣力,但思維很懶惰,從不願意多想。職場人最需要的成長是思維、經驗和智慧。可一個思想惰怠的人,又談何成長呢?

2、隨遇而安,沒有職業目標。

近些年來,佛系的價值觀逐漸在社會上開始流行,一些人把它用到了職場上。他們相信,自己只要負責努力,命運自有安排。這樣的人在工作中,老闆安排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很少會主動為自己爭取什麼。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就先幹著,什麼職業無所謂,能做得來就可以。久而久之,他們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沒能打造出自己的一技之長,成長緩慢,甚至出現退步。

3、從不復盤,增長緩慢。

工作的本身不僅僅是為了換取工作成果和報酬,同時也是在為未來儲蓄智慧資本。及時的復盤和思考,才能在忙碌中獲取更高的價值。任何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可以通過復盤從中獲取智慧。而從不復盤的人,會讓工作的價值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也會與人產生了巨大差異。

老王認為,任何一個時代,奮鬥永遠都是有價值的。但我們不該聚焦於努力本身,是應該以高效成長為目標,去撬動更大的職場價值。老王建議從以下幾點努力:

1、鎖定目標,長期投入。

當你習慣於用80%的精力解決核心問題上,你能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產生的價值也就更大,得到的回饋也會豐厚,久而久之,這些積累會產生複利效應,你的成長效率也就越來越高。

而反觀當下社會,很多人之所以無法實現高效成長,正是因為過於焦慮,急於求成,怕被別人落下,所以很想在短時間內實現逆襲。

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一步登天的故事被無限誇張放大,讓很多人覺得那是自己也能觸手可及的人生,但事實上只能給人們帶來短暫的幻想,和失望後無盡的失落,以及難以排解的負面情緒。而這樣一個盲目試錯的過程,卻是消耗了最昂貴的時間和精力的成本。

身在職場踏實奮鬥是根本,不能總是妄圖走捷徑,抱有這樣的心態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獵物,讓你輸得更慘。你最需要做的是鎖定目標,長期投入,才能在達到積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希望在未來兩年內月收入過萬。那麼就要鎖定這個目標,並將其分解。你要弄清楚,如果希望在某份工作中獲得過萬的月收入,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然後再回過頭來盤點自己,目前的能力有多少可以匹配,有哪些不足,並在有限的時間內製定計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匹配這個標準,縮小差距。

2、提高單位時間價值。

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單位時間內產出的價值越高,效率越久越高。

那麼要提高職場中的成長效率,則需要充分地使用時間和精力。

在職場中,有計劃地做事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更有節奏,實現單位時間內的最大產值。

職場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了熟於心,隨手抓起工作,便投入其中,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別人一天可以做完的事情,你要一天半甚至兩天才能完成。你加班到深夜,忙到沒時間吃飯,反而證明了你的無能。這很可悲,也很現實。凡事都有輕重緩急,有計劃、有節奏地做事,可以讓你的工作效率更高,促使你獲得更快的成長。

3、運用思考的力量。

很多時候,完成工作的方法都不只一種。可多數人往往會條件反射地選擇自己熟悉的、簡單的方法,而後不假思索地投入到工作中。

正確的做法是,任何事情在開始之前,都需要認真整理思路。一個用心的思考,也許會讓你事半功倍,而每一件事都以最優的方案解決。你所收穫的,不僅僅是高質量的工作成果,還有活躍的思維,以及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高質量的成長,並且會在未來推動你獲得更大的價值。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講究價值和效率的時代。在職場,高效率代表著你能夠以最少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而那些整日「瞎忙」的人,更重視自己的付出,很容易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用所謂的付出來自我麻痹,平衡人生的失意,最後得到的一定是焦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9f16e8e9cfd479e1538fada92195f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