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專欄】
偶感
原創作者|劉靜(江蘇省徐州市鄭集高級中學)
我的錢去哪裡了?我的錢都花在哪裡了?我問自己。
答曰:房貸,子女教育,家庭基本開支,自己基本生存和小愛好。基本生活有保障,能維持下去,但是也不富裕。
我是靠工資生活的人,幾乎每天都在上班。不是個自由人,有時候,我躺在床上刷抖音(這是我最主要的休閒娛樂),我看到視頻里,很多人都在旅遊,從布達拉宮到雲南大理,每個景區都是人滿為患。便自問道:「他們都不要上班嗎?」「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工作日旅遊?」「這也得花不少錢吧?我全年工資的幾分之幾呢。」想想作罷,不如好好工作,一日三餐,安慰自己不要去「湊熱鬧!」
於是,我就在家,向「內求」,去私慾,做個安靜的美女子。也沒有很大的購物慾望,但是難免內心會空落落的。缺乏金錢,不自由,自己有壓力,所以金錢不能帶來愉悅感。人,周圍的人,也都是熟悉的,習慣了。工作,也如此。自己呢,了解自己,此時此刻,自己也很迷茫。向外求,向內求,歸根結底,還是缺愛。於是,就很矛盾。
我睜開眼一看,周圍的人,大都如此。堅硬又脆弱,好像都很缺愛。每個人都在金錢上緊緊巴巴,也沒辦法用金錢去表達愛。愛自己,愛別人的那種,日常的浪漫和驚喜。似乎自己也不會愛自己。別人也生活得很累,別人也給不了你,你需要的愛。這種愛是生活的趣味,是煙火氣,是生命的力量!當然,愛要用語言來表達,要用行動來表達,也要用金錢來表達。
比如,給家人朋友語言上表達,我很愛你。行動上,為他們做飯,按摩。金錢上,給他們買東西。這三者,無論做到哪一點,都讓人開心雀躍,幸福滿滿。
事實上,我們語言上,行動上,金錢上,都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於是,人人缺愛,人人也不會愛自己。生活少了很多內心滿足的感覺。各自忙碌著,不悲不喜。偶爾難過,偶爾高興。
這是自愛,和希望被愛,又能力有限的困境。但是,人的困境,歷來如此。得意人也許不屬於這一類。但是大多數人,一代一代,滾滾向前。死去活來,循環往復。
面對這個困境,我們能不能先從自己開始改變。比如,語言上去表達愛,行動上去實踐愛,金錢上也捨得給愛人和自己花。這三方面包括對自己,對家人,對愛人。
然後,降低希望別人,語言,行動,用錢來表達對我的愛的希望。
只要自己做了,就問心無愧了,相信我們愛的人,愛我們的人,會同樣對待我們的。然後自己學會愛自己,愛自己才會,讓自己發光發亮。這樣你周圍的人,也會因為你而生活得好。否則,自己難過,家人也難過。
我見過一棵樹,半死不活。樹冠是死的,樹葉全無,乾枯的一片死寂。樹冠下面蔥蔥蘢蘢,一片生機。這棵樹很像我的狀態。過了一兩年,現在這棵樹完全康復了,它的樹冠也變綠了,生機勃勃,就好像從來沒有半死不活過。
要愛自己。在物質和精神上,養育自己。明天也會比今天更好。因為,你是個可愛的人兒。
延伸閱讀:
劉靜:《海外寄霓君》讀後感
劉靜:回家以後
劉靜:詩人朱湘
劉靜:每日一談之失去的疼痛感
劉靜: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劉靜:去河邊坐坐
劉靜:操心
劉靜:討厭他
劉靜:爭執
劉靜:脫髮
劉靜:閒來要玩
劉靜:感謝有你
劉靜:美且有趣
劉靜:辭舊迎新
劉靜:一個新的開始
劉靜:《登泰山記》教學思路探微
劉靜:每日一談之你將來會不會後悔?
劉靜:每日一談之最近很暴躁
劉靜:每日一談之養生之道
劉靜:每日一談之「社會邊角料」
劉靜:軟弱的憤激者
劉靜:讀《師母》思考女性成長
劉靜:慢下來吧
劉靜:假日閒談
劉靜:為什麼要讀經典?——從讀《道德經》說起
給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中考加分,你怎麼看?
抗疫時期,遵守「規則」無小事
2020,從春天裡,長出了「新的春天」
疫情防控時期,看似「合理」的背後
你一定要說真話
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堅志勇為,厚積薄發 ——從張偉麗奪冠談起
抗疫時期,一線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居家學習?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