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作上汽僅是「第一步」,奧迪新能源攻勢還要從中國打響

2023-07-31   汽扯扒談

7月26日晚,大眾與小鵬用一場新舊造車勢力的「聯姻」,引發了汽車圈的新「地震」。與此同時,奧迪與上汽集團進行深化合作的消息也隨之公布,從另一個角度也為此前奧迪欲購買中國電動車平台授權的傳聞,給予了最終的回答。

時隔一日,上汽集團也官宣與奧迪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由此可見,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方面已不占優勢的奧迪,已經通過實際行動加快了追趕的步伐。

但奧迪為何在電動化布局上要選擇上汽?奧迪與一汽的合作又是否會受到影響?未來中國電動化產品能否為奧迪打開新局面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思。

上汽靠平台優勢搶得先機

其實在電動化布局上,奧迪的「起步」並不算晚。早在2018年其首款純電SUV車型e-tron推出以來,奧迪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電動化發展戰略。而在此次與上汽的深化合作當中,就明確指出了雙方將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

自2014年開始在新四化布局以來,上汽已經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在去年,還推出了純電專屬系列化平台「上汽星雲」,目前基於該平台打造的MG MULAN、智己LS7等車型,已在市場中贏得不少用戶的青睞。

並且根據上汽的規劃,從今年起至2025年,包括800V碳化矽電軸、固態電池、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VMC)、銀河3.0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等一系列領先技術,都將在以智己LS6為代表的新車型上逐步落地。

由此可見,奧迪選擇與上汽更深層次的合作,無疑就是看中了對方在平台化方面的優勢,但又絕不僅僅是依靠「拿來主義」進行產品布局。此次與上汽簽署的備忘錄中,就提及了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內容。

從目前奧迪在化布局的電動化產品來看,側重點都集中在中型和中大型純電SUV車型。而在Q3所處的緊湊型SUV,和A4L所在的中型轎車市場,奧迪仍存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競爭更加激烈的細分市場中,奧迪未來也將用更豐富的產品矩陣,來參與到競爭當中。

奧迪一汽未來仍是主導

雖然與上汽達成了新的合作計劃,但奧迪在華新能源戰略的重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還將聚焦於以奧迪一汽為主的PPE平台。畢竟與上汽方面的合作目前還都集中在中國市場,而且也不會影響到已經推出的MEB平台產品。而根據奧迪此前規劃,其未來的高端產品還要仰仗與保時捷共同研發的PPE平台。

作為奧迪在中國第一家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公司,奧迪一汽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就希望通過本土化的優勢,在向著電動化轉型的競賽中搶占先機。而僅用20分鐘完成公司註冊,到僅用兩天時間完成施工許可證的辦理,各方對於奧迪一汽的支持,也讓其用驚人的速度,完成了許多公司甚至一年都不能完成的發展進度。

此外,在不久前一汽集團迎來成立70周年之際,奧迪還與中國一汽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協力進一步強化產品陣容,推動電動化車型發展,並強化中國本土技術的引入。同時,雙方還將進一步加強並優化銷售架構,以實現產品上市流程的優化。

現階段,奧迪正在加速通過PPE平台的推出,來進一步在全球範圍擴大電動車車型陣容。從2023年起,奧迪也將發起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產品攻勢。根據規劃,首款基於PPE平台打造的量產車型奧迪Q6 e-tron車型將於2023年下半年亮相。

在2024年即將竣工投產的奧迪一汽新能源工廠中,包括奧迪Q6 e-tron和奧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車型將最先投放市場。到2025年,奧迪將在中國提供5款本土生產的純電動車型,全球將提供約30款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