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習俗中的引魂幡,是什麼意思?應該由誰來扛?上面要怎麼寫?

2023-12-26     千秋文化

原標題:葬禮習俗中的引魂幡,是什麼意思?應該由誰來扛?上面要怎麼寫?

「引魂幡」就是是一種喪葬用品,多數地方都是用一根長長的柳枝,把用紙帛製作的紙幡掛起來,通常是掛在人們祭奠死者的靈棚口,一直到出殯隨棺木一起下葬。在出殯的時候,一般由長孫或長子舉起引魂幡,走在出殯隊伍的最前列。持引魂幡的時候,其杆靠在胸前,而幡卻掠過頭頂。在死者被埋入墳墓後,引魂幡將被插在墓上,直到隨風而去。

引魂幡的由來

北宋司馬光在《書儀》中說:

「古者鑿木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嘗識也。故用束帛依神,謂之魂帛,亦古禮之遺意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今的的人,不知道古時候的「鑿木為重」是啥意思,所以束帛依神,叫「魂帛」。

那麼「魂帛」又是什麼意思呢?「魂帛」其實說的就是「束帛」,那麼「束帛」又是什麼呢?束帛就是將帛卷兩端相向而束之,即將一塊絹帛從兩端向內卷到一起,然後紮起來。後來又改束帛為結帛。結帛形制,至明時巳無可考。

丘浚輯家禮,惟見折帛為長條,交互穿結,上出其首,旁出兩耳,下垂其餘為兩足,肖人形,清時尚用其式。輾轉至今,其式遂歧為魂幡。古人 認為,一個人死後,不會馬上走入黃泉路,而是會在它熟悉的地方留戀,於是人們就想出並設計製作出引魂幡,使得與肉體一起被埋到墳墓中去,早登極樂。

引魂幡的種類

引魂幡主要有「片幡」和「鶴幡」兩種製作規格。片幡各地製作方法並不一樣。蘇、魯、豫、魯一帶多用紅、綠、黑三色彩紙,剪成碗口大小的 「畫」字和「壽」字圖案,連接成七尺七寸長的燕尾形彩帶,一式兩面,分別挑在竹竿上。鶴幡則是用彩色紙糊成鶴、籃、桶、球等四物,也挑在竹竿上。有些地方不僅有牌子幡、六塵幡、筒子幡、門幡、花籃、魚兒幡、鬧嶓等。

引魂幡怎麼寫

靈幡兩邊飄帶所寫的字:要求最後一個字必須占上「生」。比如下面這個靈幡的飄帶:

金童前引路乘龍東去

玉女送蓬萊駕鶴逍遙

「金童前引」分別對應著「生」、「旺」、「死」、「絕」,再從「生旺死絕」往下念,念到最後那個「去」字便占上「生」。

靈幡中間的飄帶所寫的字:要求最後一個字男占「生」,女占「旺」。比如故父名叫劉根明,終年77歲,那麼則可寫成:耄故顯考劉公諱永生之引魂幡。從「耄」字起生,念到最後那個「幡」字,便占上「生」。女占「旺」則是,例如逝去的人叫王美娟,終年86歲,可寫成:期頤故顯妣周門王氏美娟引魂幡。假設姓名是兩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間加個「寶」字,既「引魂寶幡」。

如果是不到60歲故去的,在「故」字前寫「世」字,如果是60--70歲故去的,在「故」字前寫「耆」字,如果70到80歲故去的,在「故」字前寫「耄」字。如果是80--90歲故去的,在「故」字前寫「期頤」二字。比如某人是49歲故去的,其靈幡應寫「世故」。

引魂幡應該由誰來扛

「引魂幡」一般分為三種,:白幡、花幡、紅幡「,白幡」代表著逝去的人有兒女,「花幡」代表逝者已經有了孫子與孫女。「紅幡」則代表著逝者已經已經有了重孫。扛幡也很有講究的。它須由對應的人來扛,比如、「白幡」應由長子扛,「花幡」應長孫來扛,而紅幡則由重孫來扛。父死以左手扛「引魂幡」,母死以右手扛「引魂幡」。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地方都有著特定的因此,因此按照當地的習俗來決定由誰抗就行。

寫到最後

如今的人們,雖然把傳統的習俗繼承了下來,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物品的背後的含義了。後人把「打幡兒」看成是一種孝道的體現,是對逝者的尊重和緬懷的儀式。而引魂幡一起,其實就意味著喪事進入尾聲,也真正意味著我們的親人,要真正的要離我們而去。所以,盡孝要趁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864582e55db5658032de25bcd99d2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