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氣越熱,越多人被確診為浣碧?

2023-07-11   壹讀

原標題:為什麼天氣越熱,越多人被確診為浣碧?

已經確診為浣碧的壹讀君|敏敏 謝馮輝

「我被正式確診為浣碧,因為我總是看不慣別人。」

浣碧,《甄嬛傳》里一個看誰都不順眼的丫鬟,在這個夏天成為很多人的「嘴替」,不管對誰,主打的就是一個看不上。說的十句話里,三句在抱怨,七句在「看不慣」——

說葉瀾依,「奴婢就是看不慣她桀驁不馴的樣子,把自己當什麼人啊。」

說祺貴人,「我就是瞧不上祺嬪那輕狂的樣子。」

說孟靜嫻,「奴婢就是看不慣她這副樣子。」

連浣碧的扮演者藍盈瑩都親自玩梗,「怕什麼,我早確診了」。

圖源:微博@藍盈瑩Lyric

為什麼一時之間這麼多人被確診為浣碧?做個「看不慣」的人,有什麼好嗎?

高溫之下出浣碧

#確診為浣碧#的話題一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不就是在說自己嗎?

而且,有網友表示,自己甚至是浣碧的進階版,不僅看人不順眼,而是看啥都不順眼:外出工作,怎麼同事上班路上還要催進度;騎電動車,這車座是要燙死人;出門旅遊,眼裡不是美麗的風景,而是滾滾熱浪和無處安放的怒火……

但神奇的是,只要回到空調房或者涼快下來,焦躁感就會立刻減弱,只剩下舒爽。

趴在大冰塊上的熊貓乖巧可愛

由此,有人不禁懷疑,「我的脾氣已經切換自如到這種程度了?」

當然不是,這得賴今年夏天的高溫。

6月以來,全國多地連續發布高溫預警,我國華北、黃淮地區已遭遇5輪高溫天氣過程(日最高氣溫達到35℃及以上),多個城市最高溫度可達40℃以上,地表溫度更是一度達到60~70℃。

而高溫,確實會讓人更暴躁。

美國一項基於190萬人的追蹤調查顯示,溫度升高會顯著降低幸福感。與10~16℃的日平均氣溫相比,溫度高於21℃會減少喜悅、幸福等積極情緒,增加壓力、憤怒等負面情緒,還會讓人感覺到疲勞和精力不足。簡單來說就是,氣溫越高,人們越容易煩躁。

另外,還有研究進一步表明,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日照超過12小時,連續高溫悶熱的天氣會導致人「情緒中暑」——人們不僅會心情煩躁,還會出現易動肝火、思維紊亂、行為異常、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狀,甚至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特吵。

在醫學上,這種「情緒中暑」的情況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徵。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情緒調節中樞是同一個「脆弱」的器官——下丘腦。當環境過熱,引起身體熱應激反應,下丘腦便會努力工作以調節體溫和情緒。而一旦超過了調節能力的極限,下丘腦就會「罷工」,人的情緒就可能失控,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心理中暑的症狀。

在極端情況下,情緒中暑還會導致衝動性自殺,所以說,「熱死了」有時候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圖源:微博@中國天氣網

如果你已經被確診為浣碧,那先別急著自我苛責,要怪就怪這讓人崩潰的高溫吧。

做浣碧也不錯

看過整部《甄嬛傳》的觀眾都知道,浣碧這個人總體來說其實很不錯,雖然嘴上厲害,時不時的罵罵咧咧,但該做的她都做了,還做得很好。

這也可以理解,在跟甄嬛勇闖後宮的過程中,困難之多、之艱巨遠超常人想像,不嘴上出出氣,實在很難維持內心的平衡。

心理學家Patrick(1901)曾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罵人」是被激惹或感到失望後的原始言語行為,類似於動物的「咆哮」。動物的咆哮通常傳遞出它所正在經歷的情緒狀態,以嚇退冒犯自己的其他動物,並降低自己的壓力水平。

類似的,在受到傷害或不公正對待時,罵人或懟回去是更好的選擇。

試想一下,遊戲里匹配上奇葩玩家,開麥吐槽;看到地鐵上的咸豬手,憤怒罵人;別人占我便宜、得寸進尺的時候,必當仁不讓,直接回懟……遇上這些情況,是不是罵出來挺爽?網絡上不也流行說,「與其內耗折磨自己,不如『發瘋』外耗別人。」

圖源:電視劇《黑暗榮耀》截取

作為及時化的表達,罵人還能防止更嚴重的暴力、攻擊性行為的發生,比如惡意毆打、報復等。

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受到委屈、感受到對方的敵意時,及時罵回去,人們的攻擊慾望會顯著降低。這是因為,咒罵能夠起到壓力釋放和情緒宣洩的作用,緩解人們憤怒和沮喪的感覺,從而降低身體攻擊的可能性。

像是《甄嬛傳》里的皇后,很少見她當面發火,但背地裡不知道搞小動作害死了多少人。

但這一條可能不適用於華妃,她不僅要當面懟人,也要當面打人呢……

圖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取

天生浣碧難自棄?

除了情緒自主浣碧化,還有一部分人是「被迫」成為浣碧的:嘴角長得像浣碧一樣,呈下垂狀。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笑,很容易讓人覺得「這人是不是不高興」「他是不是在擺臉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苦相,浣碧的扮演者藍盈瑩就屬於這種。

笑和不笑,嘴角差別很大|圖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這極易導致兇相、苦相的嘴角下垂,有沒有辦法改變?

那還真得分情況。嘴角下垂可能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嘴角肌肉變鬆弛而導致。另外,如果面部不夠飽滿或者大部分肌肉線條往下走,也會從視覺上加深嘴角下垂的程度。

針對不同情況,改善的方式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對於後天不良習慣導致的輕度嘴角下垂,可以通過局部肌肉鍛鍊、嘴角向上按摩來改善。注重平時的表情管理也有一定效果,比如平時可以多笑笑,笑可以上提肌肉線條,讓整個人看起來有活力,而且笑多了,肌肉就會有記憶,也會帶來一些改變。

《甄嬛傳》走紅後,有不少人吐槽藍盈瑩總是拉著嘴角,苦著一張臉,為此,她專門做了肌肉鍛鍊,再配合化妝技巧,整體效果還是很顯著的,以至於網友一度懷疑她去整容了。

圖源:微博@藍盈瑩Lyric、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對此,藍盈瑩本人在微博發視頻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肌肉訓練大法,簡稱為「兩步輕鬆養成微笑唇」。

從理論上來說,嘴邊存在一圈肌肉,即口輪匝肌,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上下唇以及面部的正常形態,閉唇或使唇突出,做努嘴、吹口哨,以及協助吸吮吞咽、咀嚼,它在發音、語言等方面也有著協同的作用。而肌肉訓練的對象就是口輪匝肌——

第一步肌肉放鬆,通常是早上起來時,通過漱口操(即舌頭刷牙的動作)和手部按摩(即手部輕揉口輪匝肌)來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

第二步肌肉記憶,也就是通過肌肉記憶形成持久微笑的效果,具體分為微笑法、假笑法以及咬筷子。其中,微笑法為上牙包住下牙,用力扯嘴角,形成最大的微笑弧度,然後瞪大眼睛;而假笑法為用嘴先做一個"Wu"狀,然後做「Yi」狀,嘴唇就會自然形成微笑唇狀;最後,咬筷子,即上下牙咬住筷子,並注意嘴角是否齊平。

除了訓練,藍盈瑩也提到,在化妝時,可以通過遮掉嘴角兩邊下部暗沉以及加深嘴角兩邊口紅的方式,來達到嘴角上提的效果。

圖源:微博@藍盈瑩視頻截取

不過,甭管是情緒上變成了浣碧,還是長得像浣碧,都得內心接納自己。

別人看不慣咱就看不慣吧,反正我們浣碧也誰都看不慣。

參考資料:

[1]黃磊著:《人生總會有辦法:世界頂級思維方式(實踐版)》

[2]俞國良,陳婷婷,趙鳳青.氣溫與氣溫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 2020, Vol. 28, No. 8, 1282–1292.

[3]Noelke, C., McGovern, M., Corsi, D. J., Jimenez, M. P., Stern, A., Wing, I. S., Berkman, L. (2016). Increasing ambient temperature reduces emotional well-being.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51, 124–129.

[4]Rassin, E., & Muris, P. (2005). Why do women swear? An exploration of reasons for and perceived efficacy of swearing in Dutch femal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8, 1669-1674.

[5]人民網:《警惕情緒中暑誘發抑鬱》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瑞幸們的冰塊化得這麼慢?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沒有男人能拒絕一根完美的木棍?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