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半年,劍南春的變與不變

2022-10-11     鋅刻度

原標題:換帥半年,劍南春的變與不變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眼下,白酒邁入消費旺季。

十月,既是結婚的高峰期,也正逢國慶假期,因而無論婚宴酒席,或是親友聚餐,往往少不了白酒,背後暗藏的是人情世故,引得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明爭暗鬥。

這其中,標榜「銷量前三」的劍南春格外引人注目。

昔日顯貴的劍南春,為何長期掉隊了?換帥之後,劍南春怎麼依然積重難返?白酒行業的「老三」之爭,到底有多難打?

上位前後,劍南春聲量見漲

劍南春,正從低調走向高調。

2022年,一則「劍南春,中國名酒銷售前三」廣告,在線上線下鋪天蓋地地推廣,喚起了「70後」「80後」的集體記憶。

想當年,劍南春與貴州茅台、五糧液齊名。

「茅五劍」之名響徹大江南北,如今這個稱謂多年未見提及,反而是「茅五瀘」或「茅五洋」成為世人爭論的焦點。

之所以如此,與劍南春的「宮斗大戲」有莫大的關係。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劍南春改制為民營企業,原董事長喬天明成為實際控制人,擁有74%以上的表決權,在其帶領下劍南春不斷上躍,最終成為白酒三巨頭之一。

卻不想,命運弄人,劍南春的分水嶺來得這麼快。

2012年,劍南春迎來高光時刻,出資6.08億元擊敗貴州茅台,拿下央視的廣告「標王」,大有「坐三望一」的意味。

也是那一年,劍南春改制的歷史遺留問題爆發。

喬天明官司纏身,有意喬愚子承父業,卻遭各方反彈遲遲未能如願,如此一來劍南春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老喬虛位,小喬隱忍。

劍南春的實際控制人喬天明

這一幕,與黃光裕入獄之後,國美的動盪何其相似:時任董事局主席的陳曉與黃光裕家族展開了長達六年的控制權之爭。

幾經周折之下,喬愚還是上位了。

2022年4月12日,劍南春官方發布信息稱,喬愚擔任劍南春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如今,換帥差不多半年。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作為民營企業,血脈傳承理所當然,就是這麼多年早已物是人。正所謂百舸爭流,進慢了,也是在退,『茅五劍』已成為歷史的記憶。」

據《四川企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當年劍南春在四川企業100強中排名第62 位,營業收入為111.81億元,同比增長9.3%。

這意味著,劍南春已失去爭奪行業「老三」的資格,那是200億元「俱樂部」的目標。

不過,喬愚並不甘心掉隊。

其上位前後,劍南春的聲量見漲,更是擁抱了網際網路平台,以新浪微博為例,「中國名酒 銷售前三」的話題閱讀量近8000萬次。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廣告備受質疑,近期更是引來寧波市奉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罰款,理由為含有虛假內容。

高端不順,基本盤受挑戰

以上可見,劍南春又有了「主心骨」,但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充滿荊棘。

一方面,高端化不利。

白酒雖然是高景氣行業,卻不是一個高成長的行業,天花板肉眼可見,關於此從白酒的整體產量,就可見一斑。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合計產量為715.63萬千升,比2020年減少了25.07萬千升,已連續五年萎縮,相比2016年整體萎縮了47.32%。

白酒行業整體在萎縮

與之對應的是,行業凈利潤卻連續五年攀升。

2021年中國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凈利潤總額為1701.94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113.55%。

一增一減之間,折射的是白酒高端化。

此背景下,高端白酒成為酒企的主戰場,瀘州老窖推出國窖1573、古井貢酒推出年份原漿、山西汾酒推出青花50、酒鬼酒推出內參酒……

劍南春也未例外,推出東方紅與珍藏級劍南春,不過市場反應平平,並未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對此,白酒專家肖竹青認為:「一方面,錯失白酒行業黃金10年,劍南春停下了高端化腳步,其主力產品尚停留在400元左右的市場價,徹底和高端酒拉開距離;另一方面,白酒是社交符號和面子載體,沒有強硬價格支撐的劍南春,現在只能在區域名酒或婚宴場景爭奪市場。」

另外一方面,基本盤遭遇挑戰。

上躍乏力之外,越來越多的玩家闖入劍南春的主陣地,這其中既有中小玩家渴望從低端走向中端,迎合白酒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有郎酒、習酒、捨得、西鳳酒、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不可忽視的同階對手,在400元價格帶排兵布陣,與劍南春的定位高度重合。

譬如,山西汾酒的青花20與劍南春的大單品水晶劍可謂同台競技,前者是青花系列的主打產品,2022年上半年該系列的營業收入為61億元同比增長56%。

更為關鍵的是,頭部玩家展開了降維打擊。

據「公司研究室」的觀察:「目前,白酒市場出現一種新的競爭態勢:茅五瀘在高端市場站穩後,轉身向下尋找市場空白,對於這種新競爭態勢,白酒圈裡不少人稱之為『全價位競爭』。」

事實上,貴州茅台推出100ml規格53度的飛天茅台,售價399元/瓶,不但拉低了消費門檻,也直接威脅到中端白酒的生存空間。

鐵打的茅台,流水的「老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劍南春渴望恢復昔日的榮光,難度不言而喻。

實際上,白酒行業的競爭格局頗為微妙,貴州茅台、五糧液穩坐釣魚台,唯有行業「老三」仍有懸念。

劍南春之後,「茅五瀘」與「茅五洋」針鋒相對。

從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來看,洋河股份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穩壓瀘州老窖,而瀘州老窖在高端化更為成功,市值超越了前者。

如今,又多了一個山西汾酒。

山西汾酒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94.44億元、118.9億元、139.9億元、199.7億元、153.3億元,一路追趕營收超越了瀘州老窖。

山西汾酒的業績

更為重要的是,山西汾酒的市值反超洋河股份與瀘州老窖,「茅五汾」的說法浮出水面。

白酒的排位賽,背後大有玄機。

對消費者而言,白酒本質上喝的是面子,對品牌烙印格外看重,酒企也期盼品牌拔高,而與貴州茅台、五糧液對標,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拔高手段,可以迅速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從而為成長注入更大的動力。

畢竟,消費者平時也不關心營業收入、凈利潤、市值等指標。

這也是劍南春劍走偏鋒的緣由:長期掉隊之後,品牌被迫矮化,為了打破固化的消費認知,試圖喚起「茅五劍」記憶。

對此,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未來酒企的突圍方向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要進行品牌文化梳理,做好品牌的傳承與技術的傳承。另一方面,是要圍繞產區做強自己的品質概念,不斷拉伸產品價值。」

總而言之,劍南春系出名門,文化傳承深遠,但錯過了白酒的黃金年代,又在追求高端化的進程中掉隊,未來能否奪回曾經的江湖地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儘管如此,劍南春的實力仍不可小覷,未來「老三」之爭會更加激烈。

那麼,「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754d20e39343e8151da837a8bd517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