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萬請網紅填志願,就能保孩子的「好前途」?教育部出手了……

2024-06-18   貴陽晚報

2024年全國高考已經結束,志願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即將要攻克的下一個難題。在很多人看來,不同的院校、專業,可能就會帶來不同的人生。

據《法治周末》報道,近日,為考生提供志願填報服務的某機構推出「2024屆志願填報」服務,其價格分別為11999元、17999元兩檔,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

有人認為,這是在利用家長的焦慮「割韭菜」,如此高昂的價格並不值得;另一部分人認為,這筆錢購買的是信息差,家長前期投入一點,給孩子一個有前途的未來是值得的。

此外,市場上打著大數據人工智慧填報高考志願旗號的軟體、網站非常多。有媒體發現,這些APP的免費版本也只是根據分數和院校分數線進行比對推薦,一旦需要設置院校、專業、地區等偏好就需要進行付費,費用從288元至588元不等。

志願填報中介機構成為今年高考後人們關注的焦點。

服務機構問題多發、訴訟頻現

據法治網報道,以高考志願作為關鍵詞在某投訴平台進行搜索後,出現幾百條相關投訴信息。諸如未被填報的志願錄取、服務缺乏專業性甚至購買完服務後聯繫不上機構等問題很多。

此外,因為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產生糾紛而進行訴訟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2022年高考前夕,江蘇的張某父女與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在支付20000元諮詢服務費後,該公司指導張某父女進行了志願填報。但最後未被任何高校錄取,於是雙方對簿公堂。

湖南某學生家長為填報高考志願,向一家諮詢公司進行諮詢,該公司告知其有八成希望可以被某學校錄取,於是家長支付報考指導培訓費50000元。結果該學生最終並未被所報學校錄取。雙方訴訟到法院。

有媒體注意到,市場上還有大量高考志願規劃師的培訓課程,有的機構宣稱21天就可以成為高考規劃師,並聲稱考試「包過」,以此來吸引報名人員。

「高考志願填報的信息差,不能靠網紅來補」

日前,人民日報評論「高考志願填報信息差如何補」,引髮網友熱議——

人民日報評論發文稱,對廣大考生而言,填報志願,本質上是一次信息搜集整合的過程,也是一次自主決策的實踐。

文章提到,必須考慮的兩個問題,第一是志向,簡單說就是你想幹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是興趣,選我所愛會讓你充滿自驅力,讓學習變得興味盎然。兩者結合,確定意向,進而深入了解學習內容、深造情況、職業前景等。

中青評論發文稱,志願填報服務火熱,這樣做的隱患在於——不少機構往往熱衷於推薦「有錢途」的熱門專業,卻並未考慮到學生真正的興趣和熱愛所在。「若學生對所選專業根本不感興趣,只會耽誤前途。」

教育部免費開放志願填報信息服務系統

6月17日,教育部「微言教育」連發兩文提醒,教育部將為考生提供免費優質的志願填報公共服務,助力千萬考生圓夢大學。具體包括:免費開放志願填報信息服務系統;免費開展志願填報諮詢活動;免費提供志願填報專家指導。

另外,教育部表示,將協調相關網際網路平台聯合開展「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專項行動,對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和屬地高校註冊的官方網站及有關新媒體帳號等進行統一權威標識,以便於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獲取權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務信息。

來源:中國青年報、《法治周末》、法治網、人民日報評論、中青評論、微言教育等丨編輯胡亞妮丨審核:田原丨簽發: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