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大名城之一汀州古城,八閩客家首府,山中有城,城中有水

2019-09-14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客家人,客家菜,客家圍屋,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族群,歷史上因為朝代更迭、戰亂、自然災害等因素,生活在中原河洛地區的百姓不得不一路漂泊,向東再向南,從唐末開始進行了一場持續千百年的人口大遷徙,形成了影響世界的客家人和客家文化。而在這場客家人的大移民過程中,有三個地方最為重要:江西贛州、廣東梅州、福建汀州。

這三個州是歷史上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他們又從這裡走向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汀州則在三個地方中最為重要。古代汀州就是現在的福建長汀,雖然現在贛州和梅州都是地級市,長汀只是一個縣,但是在客家人心中,長汀的地位更高,歷史上數量眾多的客家人正是從長汀走向世界,因此古汀州被稱為「世界客家首府」。

長汀之所以在客家人的遷徙路上有如此重要影響,主要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長汀位於武夷山南麓,為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衝,是連接贛州和梅州的商貿重鎮,是福建西大門,自古稱「圜圚繁阜,不減江浙中州」。從唐代開始,汀州就是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歷朝歷代都是八閩重要的州、郡、路、府治所。

一千多年的發展為汀州留下了一座寶貴的古城,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建設,汀州古城形成了依山傍水,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獨特格局。古城牆環抱全城,從臥龍山頂金沙寺兩翼沿山勢逶迤而下,將半座臥龍山圈進城內,俯瞰全城,就像觀音菩薩脖子上的佛珠,因此,汀州古城有了一個「觀音掛珠」的美譽。

汀州古城早在1994年就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三千米,有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共四座城門。古城始建於唐大曆四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歷代重修擴建,到明清時城牆總廠五千多米,曾有十二座城門,城內有山有水,即為「枕山臨溪為城」,不僅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建築技藝,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千年古汀州商貿繁華,人口眾多,到清代中晚期發展成為閩西最大的城市,經濟實力雄厚。同時,也是文化興盛的歷史名城,無數文化名人在汀州留下足跡。唐代名相張九齡,世界法醫鼻祖宋慈曾在這裡任職,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汀州寫下詩篇《汀州》,南宋詩人陸遊離閩時寫了《長汀道中》,黃慎、紀曉嵐、康泳等等都為長汀的山川和歷史所折服,寫下了不朽詩篇,流傳千百年。

近代革命戰爭時期,長汀成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賡、徐特立等都曾在長汀留下足跡。現在汀州古城的福音醫院曾是中央紅色醫院,南昌起義軍和紅四軍都在這裡醫治過傷病員。辛耕別墅就是紅四軍司令部和政治部舊址。張家祠為劉少奇舊居,也是福建省總工會舊址。瞿秋白於1935年在長汀羅漢嶺英勇就義,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陸定一為紀念碑題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6sMLm0BJleJMoPMs8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