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台灣97歲老人被告,在法庭上喊道:我曾消滅過10萬日軍啊

2024-07-03     文史風雲

「我曾消滅過10萬日軍啊!」1993年,台灣一97歲老人因拖欠房租,被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老人情緒激動,聲嘶力竭的向在場的眾人大聲喊出了這句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位老人,就是綽號「老虎仔」的抗日名將薛岳。

提起薛岳,大眾的第一印象就是三次長沙會戰,殲敵數十萬的強悍戰績,以及天爐戰法,老蔣手下第一猛將,治理湖南有方,保住了湖南一方平安。

那他又怎麼會被區區房租所累呢?這就要從他的生平談起了。

薛岳生於1896年12月27日,是廣東韶關樂昌客家人。

年輕的薛岳十分有理想,可以說是個熱血青年,他還常常自比岳飛,將精忠報國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在1907年,他考入了黃埔陸軍小學學習,九年後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畢業後他便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加入革命軍的行列。

在加入革命軍後,為討伐岑春煊所率的桂軍,薛岳很快升任營長。

1922年發生了永豐艦事件,孫中山的警衛部隊被衝散,而薛岳組織起了部分人手拚命護衛,由此獲得了孫中山的青睞。

兩年後,在東征陳炯明的戰役中,薛岳更是常常以少勝多,戰績斐然,由此受到了蔣介石的通電錶揚。

可以說此時的薛岳,真算的上是順風順水了。

但很快變故也到來了。

1926年,轟轟烈烈的北伐運動開始了。

但僅僅只過了一年,便發生震驚全國的412反革命政變。

而薛岳也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堅守心中的信仰,還是做蔣家王朝的功臣呢?

在一陣心理博弈後,他選擇了後者。

在1928年他北上投蔣,但此時他在蔣介石的眼中,也只是其上位的威脅之一。

蔣介石不僅裁撤了他的軍隊,還進一步架空他的權力。

而薛岳只能先隱居避禍。

後來汪精衛和陳公博等人,發起了反蔣運動。

薛岳感覺自己的機會又來了,便積極響應,這也是後來蔣介石疏遠他的原因之一。

在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成功上位,薛岳看到此時複雜的局勢,再次隱居。

時間來到1933年,為了完成對紅軍的圍剿,蔣介石再次啟用薛岳擔任第五軍軍長。

薛岳見復出有望,便唯蔣介石馬首是瞻,真正成為了蔣家的家臣。

在對紅軍的圍剿上就數他最賣力,以至於後來被人調侃,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而他薛岳追了兩萬里。

在之後的抗日戰爭中,他雖然取得了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但這三次會戰的殲敵數卻存在很大的疑問。

國軍統計的數據與日軍統計的數據對比,相差竟有10倍之多。

對於這種雙方數據公布差距過大的情況,按常理來說應該是雙方折中一下,取一個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數據。

但即便是這樣的數據,蔣介石也是不信的。

根據自1938年起,便在薛岳身邊任職少將高參的趙子立所寫的《第一次長沙戰役》、《第二次長沙戰役》、《第三次長沙戰役》三篇材料揭露:薛岳每每上報了多少殲敵數,可俘虜的人數和繳獲的武器數卻根本對照不上。

就拿一戰長沙來說,薛岳上報的殲敵數是三萬人,就算折半殲敵一萬五千人,可繳獲的槍枝卻不到4000。

由此可見,薛岳好大喜功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而同僚和老蔣對他也是頗有微詞。

在這期間他還主政湖南,有人說他有清廉之風,保境安民。

但他的清廉只針對別人,除了他自己可以斂財,別人誰貪污,他辦誰。

比如當時後勤這一塊,國軍內部有個潛規則,即擔任戰區補給的兵站總監,一般由集團軍總司令保舉,集團軍也有兵站的分監部。

這樣不論是戰區司令長官,還是集團軍的司令都能撈到油水。

但薛岳上任後,將兵站總監換成了自己的心腹,還裁撤了集團軍層面的兵站分監部。

這一行為,直接是斷了同僚的財路。

如果說好大喜功只是讓同僚不滿,那他的這一行為無疑是與同僚結仇。

不但如此,他主政期間還軍政財政一把抓,目的就是把湖南變成自己的湖南,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這無疑是軍閥割據的做法,也是觸碰了蔣介石的紅線。

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國軍兵敗如山倒,薛岳孤軍困守海南。

此時蔣介石將薛岳看作唯一倚仗,寄希望他能創造一場殲敵的奇蹟。

可現實中奇蹟並沒有發生。

1950年4月16日,在第四野戰軍鄧華兵團與瓊崖縱隊的配合下,成功圍殲薛岳部眾5萬餘人。

鄧華

自此,薛岳失去了手裡最後的一點本錢,只能灰溜溜的逃往台灣。

但因為他先前的行為,導致他人緣極差,蔣介石對他也是陽奉陰違。

在蔣家父子亡故後,李登輝當政,他取消了薛岳的房舍編列經費,薛岳需要獨自支付高額的房租。

薛岳不接受,這才有了這次庭審。

在薛岳發出這聲怒吼之後,也受到了民眾的同情。

迫於輿論,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1998年5月3日,102歲的薛岳在台灣離世。

參考資料:

薛維忠 《文史博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6a4f94ea74f081a8d119d65cc0e8c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