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公眾人物的娛樂明星們在此時也紛紛表現出了她們的大愛,捐錢捐物。而在這其中,據網友爆料,作為一個愛心媽媽,演員張柏芝也慷慨解囊,為武漢捐款20萬。
最近這些年來,張柏芝歷經無數風波,很少出現在螢屏上。雖然淡出鎂光燈,但她的愛心事業從未停止。與她當演員時風光矚目不同,她的每次公益慈善都十分低調。
當年《星願》的攝影師陳國雄因拍攝成龍新片遭遇意外溺斃,張柏芝就私下打了50萬到陳國雄妻子帳戶,幫他渡過難關。甚至還有一次為了慈善飛車表演,而導致自己脊椎重傷骨裂。
類似這樣的慈善活動,還有很多,但是都鮮為人知。
正如張柏芝所說:「很多事情,上天很厚待我,所以我想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公益是一輩子的事!」對她來說,做慈善是做給自己的,而不是給別人看的。
這次的疫情中,張柏芝又捐了20萬,相對於一些當紅的明星來說,她的捐款不是最多,但是她已淡出娛樂圈多年,還有三個孩子要養,現在這對她來講或許已經是不小的一筆數目。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美女如雲,不同品味的人眼裡,都有自己的心頭好。
有人喜歡梅艷芳的霸氣,有人眷戀張曼玉的靈動,有人痴迷邱淑貞的妖嬈。
每一種「美」都可以有一種標籤,不過拋開那些標籤,僅僅只用「美」來形容的人,可能只有兩個:
一個是李嘉欣,另一個,是張柏芝。
張柏芝善於表現,是表達能力和慾望都很強的人,而且總在尋求他人的認可,所以往往有兜不住的表達欲。
曝光率極高的同時,又自帶「我很敢講」這一屬性。
比如在節目中說天生喜歡吃素,從來沒有吃過肉。
可網友很快就發現,早在2013年,就有新聞圖片,張柏芝和一位外國友人對著啃排骨。
還在節目當中吃過鍋包肉
和粉絲分享日常生活時,提到自己每天早晚都會喝雞湯。
比起「她到底是怎麼樣的」,她更在意「別人認為她是怎麼樣的」。
而在我看來,身為金像影后的她,只不過是:把人生過成了戲。
她模糊了現實和劇作的界限,把劇中的「塑造角色」,變成了現實里的「插滿 flag」。
戲可以有金牌編劇將故事圓回來,而現實卻常常只能自己接受被打臉的痛感,畢竟她更多時候是個「想到什麼說什麼」的人。
「人生如戲」的另一面往往是「戲如人生」。
年輕一代很少再聊起那些曾經讓她走上事業巔峰的佳作,反而更多的是談論那些迷失在她連篇謊話里的綜藝節目。
那個曾經「喜劇之王」里的柳飄飄,「星願」里的虞秋男,「河東獅吼」里的柳月娥,只是錯把本該留在戲裡的人生,活到了戲外。
不得不說,在2005年的「無極」之前,她都是一個「演員」。
18歲出道即出演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並擔任女主角。
1999年發行首張EP,歌曲《星語星願》在歌壇成名。
2002年憑藉韓國電影《白蘭》獲得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成為首位入圍韓國三大電影節的華人影星。
24歲更憑《忘不了》成為香港金像影后。
頂級美貌+演戲天分,張柏芝被視為會超過林青霞的演員。
而2005年之後,她就只是一個「花瓶」。
翻看張柏芝從1999年到2004年期間的作品,拋開幾部商業性質濃重的喜劇片外,對於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新晉演員而言,她可以說是高光無數了。
無論在表演水準還是選片眼光上,都絕對甩開同期競爭對手幾個身位,更別提如今的她自己了。
那個時候的她,是個會演、敢演的人。
這其中最能體現她性格的作品是:「忘不了」和「旺角黑夜」。
「旺角黑夜」讓她連續第二年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雖然最後輸給了「2046」中的章子怡,但有時候輸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輸給了誰,你的對手是誰,也定義了你的段位。
無論現在如何,她曾經都是一個高光無限的好演員,這一點大家從來沒有懷疑。
「忘不了」里她飾演為了撫養去世男友的女兒,而去開小巴的」單親媽媽「。「旺角黑夜」她是和吳彥祖一起亡命的妓女丹丹。
她對兩個角色詮釋的共同點在於:
1.人物身份特殊,交織著各種複雜的內心情緒和身份定位。
2.在毫無類似經歷的情況下,憑藉個人的天賦和揣摩,精準的表現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前者是「敢演」,後者是「會演」。
要兼備兩者,不是誰都行的,這就是天賦,是某些女明星一輩子都不會的,而張柏芝出生就自帶技能加持。
這就是為什麼她曾經一度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
因為她可以拋開自己,把戲裡的角色,過成了自己的人生,在戲裡。
火了之後的張柏芝,常常被拍到在夜店抽煙喝酒,和外國帥哥貼身熱舞,一代玉女形象在大眾眼裡毀於一旦。
面對狗仔的爆料,她選擇的是正面「剛」,直接承認自己就是愛喝酒愛抽煙的人。
她不僅叛逆,更是個天生的消費主義者,本性揮金如土。
「滿足自己」在她心中的占比,遠大過「遵循規則、傳統和默認的法度」。
至於賺錢不過是為了滿足慾望罷了,方法則是能快則快。
因為賺錢只是手段,而享受才是目的。
張柏芝在很紅的時候,非常高產,一年拍七部戲,經常一天拍上十幾個小時。
和曾經的楊冪簡直如出一轍,不論好壞,有錢有曝光就接,
魯豫曾採訪過張柏芝,談到張柏芝紅了不停被媒體騷擾,魯豫問,那你會恨演藝圈嗎?
張柏芝不假思索地笑了:不會,因為它給我很多錢。
魯豫問:如果現在遇到一個很對的人,感覺你的性格還是會立刻退圈。
張柏芝開玩笑說,有錢的話我考慮一下。
當年張柏芝生完二胎時,有很多的導演都發出了邀請(包括讓她拿影后的爾冬升導演),有30幾部劇本任她挑選。
最後她選擇了黃百鳴導演的《最強囍事》,因為這是一部千萬片酬的劇。
張柏芝是個好演員,
她今天活成什麼樣,都是她自己的選擇,他人無權干涉。
只是在大家的臆想里,戲劇般高開的她,本可以更好。
只是結果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天賦頗高的她,早早地在30歲之前就體會了有些演員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功成名就」。
本該細水長流的路子,最終多少有些成了「揠苗助長」。
而如今專注於慈善,也是她的另一種寄託吧。
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這個單親媽媽從沒讓我們失望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