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嘗暗戀,重返青春|優酷《偷偷藏不住》初評

2023-06-21     娛樂硬糖

原標題:細嘗暗戀,重返青春|優酷《偷偷藏不住》初評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優酷《偷偷藏不住》的一夜爆火讓硬糖君再次確認:青春期就擁有「甜甜的戀愛」的果然是少數人,青澀的暗戀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是的,朋友,我們並不孤獨!

無論是播放量還是社交網站的討論度,《偷偷藏不住》都是今年乃至近幾年的現偶斷崖式熱度頂流。

開播之前,《偷偷藏不住》的預約數超490萬,是優酷現偶題材預約量有史以來的TOP1,「Z世代名著」誠不我欺;6月20日在優酷獨家上線後,登頂貓眼實時熱度、燈塔輿情熱度等全網多榜單,一時間,邊看《偷偷藏不住》邊討論暗戀話題成為新的社交貨幣,優酷用王牌內容率先引爆了這個暑期檔。

相較於暗戀這件事的高發程度,以前主講暗戀的國產劇實在是太少了,快節奏、勤撒糖才是主流。然而暗戀卻又是最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偷偷藏不住》敏銳地洞察了年輕人的心理,重新解讀「暗戀」,並給出了「成長是一種浪漫」這樣頗具創意的新解。事實上,早在《偷偷藏不住》原著成為現象級IP之前,總製片人張君波就看中了故事的共鳴性拿下版權。這種先人一步的預判,的確讓人嘆服。

用極致、細膩的暗戀故事在最有青春味道的暑期檔帶人重返青春,《偷偷藏不住》的開門紅並不令人意外。這其中蘊藏的社會心理以及青年的情感價值觀,則是另一門暗藏玄機的學問。

「暗戀」如何影視化?

過去的劇拍暗戀大多浮皮潦草,有時甚至用「回憶殺」等鏡頭一筆帶過,反正作為一個背景信息告訴你「女主暗戀過男主」就完事了。可是,但凡有經驗的觀眾都知道,暗戀的細節太多信息量太大,根本不是幾分鐘能講清楚的。

比如說動心和喜歡,它就要分瞬間的心動和長期的著迷。瞬間肯定是始於顏值,是某個投籃的動作很帥,還是講題的側臉「殺人」,甚至是夕陽下的剪影,這些都是不同的。長期多半忠於人品,是樂於助人的大暖男還是高冷傲氣的小狼狗,或者是中二的理想主義光環,也不能一概而論。

正如前文的分析,《偷偷藏不住》是用影視化手法表達暗戀的一次極致呈現。它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個體到群體,將暗戀的共鳴點不斷輻散放大,與觀眾建立了深度的情緒和情感連接。

導演李青蓉為了拍出故事的純粹和心動感,做了大量全新嘗試。比如在內容比例上著重暗戀的部分,適當刪減在一起後的,以保證細膩寫實。硬糖君覺得這個取捨是大膽且成功的,暗戀一定要「暗」的時候才最有味。等真的倆人膩在一起,那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小康生活」,在童話里就該結尾了。

而在營造浪漫青澀氛圍感的同時,《偷偷藏不住》也兼顧了正向的價值引領。暗戀是設定一個目標,讓自己努力變得更優秀。因此,暗戀也可以說是成長的一種浪漫化表達,兩個人各自進步,然後在巔峰相遇。

對於桑稚來說,段嘉許就是青春時代的一個方向,一種前進動力。她在作文里寫:「他是我心中最溫暖的人,總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我關懷給我力量。我想快點長大,成為更好的人,成為像他一樣可以帶給別人溫暖的人。」

而桑稚也看到了段嘉許身上脆弱的地方,想將對方從灰色旋渦里拉出來,也讓段嘉許感受到了關愛。在細節上,李導也理順了愛情的邏輯,「這裡面的感情是,希望我變得好,我也希望你變得好,我們兩個都變得很好的那種感情。」

從視覺體驗看,《偷偷藏不住》的鏡頭語言和服化道也起到了不小助力。段嘉許出場時帶著光,桑稚的視角是仰視,這是人物心理落差的一種外化。極致的暗戀一定會有自帶濾鏡的神聖感和疏離感。天台告白的名場面,下雪戲的隱喻,重要道具狐狸娃娃、白色小熊等的選擇都體現了主創團隊的用心。

「我有一個朋友」

有心事卻打死也不講,問就是「我有一個朋友」。沒事就眼神放空加臉紅,偶爾見了某個人就格外拘謹。當你的朋友有了以上現象時,我們需要對她說:「糟糕,你在暗戀!」

那些青春劇里轟轟烈烈的愛情,太多人表示自己「無福經歷」。可絕大多數人都有過暗戀的經歷,那種盛大的孤獨與徒勞的熱情,本身就是青春的一部分。

《偷偷藏不住》就在用一種很新的方式呈現暗戀,硬糖君願意稱之為全景式甚至是「沉浸式」的。此前群眾一直有所懷疑的馬伯騫版桑延,也意外得到青睞。最搞笑的評論是「這是妹妹桑稚的視角,在她眼裡哥哥本來就丑,像個傻狗,所以馬伯騫還是貼臉的。」馬伯騫對不起,可是這個說法真的很油麥!

暗戀的人到底有什麼症狀,看桑稚就get了。會在心裡自動給對方加buling-buling的濾鏡,會在夜裡回味白天和他的每個細節,會把心事寫在紙條上折成「誰也不知道藏了什麼秘密」的五角星。而紙條上對方的名字,必須小心翼翼地用拼音代替,生怕被人發現後拷問。

看了《偷偷藏不住》,不少網友也開始神總結少年時代的「暗戀綜合徵」,每一條都讓人臉紅心跳又拍腿狂笑。在作業本上偷摸寫對方名字又擔心被發現的社死程度,簡直比做賊還可怕。可是,學生時代還真沒啥更質樸的表達方式了。要不,寫在橡皮上?「東窗事發」還可以趕緊用手指給搓掉,硬糖君有個朋友就這麼做過。

暗戀是一場馬不停蹄的「精神內耗」,反覆在「他喜歡我」「他不喜歡我」之間橫跳,但這種微妙的感覺恰恰是青春最動人的回憶。在桑稚身上,多少人看到了曾經暗戀中的自己。

正如桑稚視若珍寶的那封段嘉許幫她寫的作文:她逐字閱讀不肯放過一個標點,讀到那句「再次見到小桑稚,我也很開心」時,是一種拆盲盒式的喜悅。《偷偷藏不住》總能在平淡中找到正中紅心的情緒,讓觀眾不自覺地跟著桑稚內心起伏跌宕。

暑期檔就應該看些酸酸甜甜的劇,《偷偷藏不住》的爆火也再次讓此前的「暗戀文學」出圈。一個桑稚,引出的是千千萬萬個桑稚。人們在她的小鹿亂撞里,也重拾了塵封的青春滋味。

細嘗暗戀,重返青春

知乎上曾有問題「暗戀一般能堅持多久。」有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如果得不到,就是一輩子的事。」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也青春時代難以言說的莫名情愫。

從《偷偷藏不住》的高討論度看,「暗戀」仍然是一道無解的命題,它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逝。也許過了很多年以後,我們才明白那不是單純的「見色起意」,而是成長的一種自我修習。

「桑稚的少女心事,段嘉許的溫柔治癒,讓我已經凝固多年的青春悸動,竟然在追劇的時候活絡起來」「還挺上頭,冤種兄妹我好愛」「懷念那些酸澀的夏天,我也期待著開學能夠見到他」。

甭管是往事暗沉還是正青春,《偷偷藏不住》都給觀眾帶來了一場沉浸式多維度的青春體驗。在這個宇宙里,有三分鐘不吵架不舒服的兄妹,有關心自己「虐待」哥哥的美貌母親(據李導採訪,找曾黎演趙露思媽媽是為了彌補上一部戲母女關係的缺憾),有優秀到發光的暗戀對象,有刻板但是親切的班主任,還有無話不說的好閨蜜。

從懵懂青春開始,到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目標明確的社會人結束,這實際上是主角的「成長閉環」。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不管是雙向奔赴還是單相思,其實都是某個階段我們對理想自我的一種投射。它既讓我們看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也敦促我們快馬加鞭成為更好的自己。

《偷偷藏不住》當然有很多戳人的小情緒,但它功莫大焉的地方,在於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暗戀並切換到更宏觀的視角。這是過去同類題材都沒有涉足過的表達主題。始於暗戀,最終解構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成長。

不難看出,優酷暑期檔打出的不僅是「年輕牌」,更是「成長牌」。除了《偷偷藏不住》,同樣改編自竹已小說的《當我飛奔向你》也在優酷熱播。它們與即將上線的《鳴龍少年》等新劇一同書寫青春風貌,全方位地詮釋著成長的意義,成為這個夏天最搶眼的存在。

也許多年之後,我們還會想起當初的少年,想起無疾而終的暗戀。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們的一段青春之路。無可奈何的錯過與突如其來的成長,正是青春題材與青春本身持久的魅力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5575a7838374ddecd7d823c67436a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