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發揮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用一支筆勾勒了一個光怪陸離的西遊世界。西遊世界湧現了諸多仙佛妖魔,他們互相輝映,將這個世界點綴得更加五彩斑斕。
在《西遊記》的末尾,孫悟空成功地完成了護送唐僧取經的任務,他也甩掉了妖仙的包袱,被如來封為了斗戰勝佛。
不過並不是每個妖怪都像孫悟空這麼幸運,吳承恩筆下有這麼一位悽慘至極妖怪,他學會了孫悟空傳授的72變,死後卻被兄弟們分而食之。
一、下場悽慘的妖怪
提及下場悽慘的妖怪,讀者們第一時間會想到誰?
有的人會想到白虎嶺的白骨精,她沒有高深莫測的法術,也沒有所向披靡的法寶,只會簡單的一門法術喚作「解屍法」。白骨精憑藉「解屍法」成功地離間了唐僧和孫悟空,自己落得一個魂飛魄散的下場。
原來白骨精沒有後台背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三無人員」,最終被孫悟空三棍子打死,著實悲慘。
也有人認為荊棘嶺的杏仙也是一個可悲的妖怪,她嫵媚動人,擅長詩詞歌賦、吟歌伴舞,可杏仙只不過對唐僧極其仰慕,就落得一個被豬八戒用釘耙打死的下場。的確,杏仙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為何下場如此悽慘?
筆者認為,《西遊記》里還有一個妖怪比白骨精和杏仙還慘,他明明練成了72變,卻被人一杖打死。
二、學會72變
提及72變,我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孫悟空。在《西遊記》的開篇,孫悟空穿越了兩重大海來到了方寸山,拜了菩提祖師為師,如願以償地學會了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後來孫悟空施展七十二變變成了松樹,繼而被菩提祖師掃地出門。孫悟空出了方寸山,一個筋斗就飛回了花果山。隨後孫悟空搶奪了金箍棒,又偷來了許多刀槍棍棒,將花果山群猴武裝了起來。
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惹來了天兵天將的圍剿。孫悟空也非同小可,他率領花果山群猴和天兵天將爆發了一場激烈廝殺。
初讀《西遊記》的時候,是不是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即孫悟空為何不將72變傳授給花果山群猴?這樣一來,有了72變的加持,花果山群猴戰力大漲,就算再來十萬天兵天將,孫悟空也不放在眼裡。
其實,我們都錯怪孫悟空了,孫悟空早就將72變傳授給花果山群猴。
那時孫悟空跟著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西天之路剛走到一半,孫悟空就因為二心攪擾繼而衍生出了另一個孫悟空六耳獼猴。
六耳獼猴棒打唐僧,搶走了通關文牒,惹得沙僧飛到花果山找六耳獼猴理論。
沙僧起初還想和六耳獼猴講道理,可當六耳獼猴喊來了另一個取經隊伍時,沙僧再也按捺不住了。書中是這麼寫的,行者道:「小的們,快請老師父出來。」果跑進去,牽出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八戒,挑著行李;一個沙僧,拿著錫杖。這沙僧見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裡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好沙僧,雙手舉降妖杖,把一個假沙僧劈頭一下打死,原來這是一個猴精。那行者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另選一個會變化的妖猴,還變一個沙和尚,從新教道,要上西方不題。
從以上原文可以發現一條關鍵線索,被打死的這個猴精的確會變化之法,可孫悟空早年在水簾洞做美猴王的時候,群猴都是不會法術的,由此可見,群猴的變化之術必是從孫悟空那學來的。
尤其是這個猴精被打死之後,六耳獼猴又挑選了另一個會變化的妖猴,還是變成了沙僧的模樣。
如此看來,花果山有不少猴精學會了孫悟空的72變,而那隻被沙僧打死的猴精不僅死得悽慘,死後還被群猴分而食之。
三、死後被分而食之
書中是這麼寫的,沙僧東沖西撞逃走之後,行者也不追趕,他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在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將椰子酒、葡萄酒,同眾猴都吃了……
「打死的妖屍」是誰?自然就是被沙僧打死的那隻猴精。這隻猴精的屍體竟被群猴拖到了一邊,還被剝皮挫骨、猛火煎炒,最後被群猴配著美酒分而食之。
這隻猴精當年勢必耗費了不少心血苦練72變,待六耳獼猴來到花果山重建取經隊伍時,這隻擅長變化的猴精第一時間被六耳獼猴挑中,於是他成功替代了沙僧,成為山寨版取經隊伍中的一員。
然而這隻猴精還沒來得及在取經路上大展拳腳,也沒等到在靈山成佛的那一天,就被沙僧一杖打死。更可悲的是,這隻猴精死後還被自己的兄弟同胞大卸八塊,吃了個乾乾淨淨。
綜上,西遊世界裡最慘的妖怪當屬這只會72變的猴精,吳承恩借著猴吃猴的這個故事映射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社會的批判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