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將大幅擴招,3類考生或無緣成「公」,成績第一也白費

2023-03-30   月情訴說

原標題:公務員將大幅擴招,3類考生或無緣成「公」,成績第一也白費

公務員將大幅擴招,如沒有達到標準,成績再好也會被「刷下去」

學歷不達標

雖說公務員考生沒有太高的學歷要求,但至少要達到大專以上,高中畢業生或中專生都無法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不要以為年齡滿18歲就可以報名。

而且,在讀大學生在大四時才能報考,非應屆畢業生不能報考。最重要的是,學歷不同能報考的公務員崗位也不同,一般大專生多數只能報考偏遠地區崗位。

政審未通過

即便成績第一,你的政審沒有通過的話,最終也是白費。政審是衡量一名公職人員品質的標準之一,不但自己不能有任何違法記錄,直系親屬也不能有記錄。但是個人崗位,對旁系親屬也有這條要求。

也許很多人對這項規定會覺得不公平,親屬違法不應該牽連考生的人品,雖說「話粗理不粗」,但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需要對群眾負責任。

在職公務員

這種考生已經獲得鐵飯碗工作,在公務員體制內很難快速晉升,一般公務員超過35歲,想要晉升是非常困難的。但有些人就想「曲線救國」,想要在職報考公務員,即便沒考上對自己也沒有影響。

但這對於其他考生來說,並不公平,屬於浪費國家資源。因此,在職公務員是不允許繼續報考公務員的,想要晉升,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要更切實際些。

公務員競爭大,為何報考人數不減反增

工作穩定福利好

很多女同學都想要報考公務員,覺得不但工作穩定,還比較輕鬆,基本沒有加班的情況,而且節假日也會正常休息。

不但工作有保障,薪資待遇福利也非常不錯,所以對女同學來說,這樣的工作非常清閒,以後有了家庭也不會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手忙腳亂。

家庭期望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確實有部分家庭是接連幾代都從事公務員工作,並且能了解體制內工作的優勢,所以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就業中吃苦受累。

因此,家長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個非常體面,而且相對穩定,薪資待遇又比較優厚的工作。而子女大多也會遵循父母的意願,選擇報考公務員。

迫於就業壓力,盲目跟風

當然了,也免不了有盲目跟風的公務員考試人員。很多處於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在畢業之後,就業機會非常少,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加之,由於親戚家人傳統觀念的驅使,都紛紛投入到公考大軍當中。但這類考生多半沒有明確的目標、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只知道盲目跟風,最終得到的結果,無非是在浪費時間。

公務員成功上岸難,做足準備是關鍵

制定考試計劃

公務員考試共有兩門科目,分別是申論和行測。行測部分有很多模塊,所以考生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根據自己每個模塊的掌握情況來制定,最好將比較熟悉的模塊時間定少些。

先固定提升比較容易的模塊,拿到最高分,最後再去攻克比較難的模塊,至於常識學習,可以通過長期的積累,每天花些時間去了解便可。

真題是研究考試題型最直接的方式

考生在做公務員真題時,一定要有目的地去做,反覆練習,最後總結出題規律,每當看到某個真題時,都能快速反應出考查的知識點及解決方法時,基本就能自己預測考點。

無論筆試發揮是否正常,都要準備面試

公務員筆試結束後,放鬆一兩天就可以開始準備複試了,畢竟只有一個月準備面試的時間。通常面試都是結構化面試,可以向已經上岸的朋友,或視頻中學習,掌握面試技巧,回答問題時也不要慌張。

公務員考試難度大,想要順利成「公」的考生,一定要提前了解當地報考政策及條件,以免到時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小學迎來「大整改」,部分地區學前班將全部取消,家長卻苦惱不已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因此對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非常重視,給學生報名參加各種補課班、興趣班,但我想問,你們有考慮過孩子自身的感受嗎?

社會就業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年輕父母不想讓孩子接受殘酷的現實,都想讓他們多掌握一些技能。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超前教育」似乎也達不到家長預想的結果。如今,教育部發布新通知,學前班將全部取消。

小學迎來「大整改」,學前班或將取消,家長卻苦惱不已

為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多省發布通知,將全部取消學前班,這也代表學生上完幼兒園就能直接上小學,但家長卻苦惱不已。

這項通知確實是好消息,但很多孩子沒有到上小學的年齡,就已經畢業了該何去何從?針對此現象也給出了回覆:幼兒園可以開設「幼小銜接班」,能幫助學生趕上小學的進度。

同時一個壞消息讓家長措手不及

雖說這項通知,能還給學生快樂的童年,但學生們的學業壓力並未減少,反而會增設書法和編程兩門必修課。部分一線城市已經逐步實行,但家長卻比較關心兩門必修課有何作用?

第一,編程課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處處都與網絡連接,想要將學生培養成新時代優秀人才,學習編程是非常必要的,對日後就業和生活都有幫助。

而且讓學生學習編程,也能讓自身掌握一項技能,日後在大學期間,即便學習的不是計算機編程相關專業,也能從事相關工作。但相對來講,補課班費用有些高,家長還需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選擇。

第二,書法課能鍛鍊學生心性,培養意志力

書法是幾千年前,先輩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寶貴的遺產,學生學習書法,不但能夠鍛鍊心性,培養意志力,還能提高古文鑑賞能力,讓學生學會集中注意力。

同時,還能傳承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我國曾開辦一檔綜藝節目,外國友人的書法與中國選手相比,簡直天差地別,著實令人汗顏。

開設「幼小銜接班」的好處

培養與人的溝通能力

相比於幼兒園,小學生的生活更加多變、自主、獨立,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品行,對日後成功、順利邁進新校園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父母的陪同下與陌生人接觸,消除對陌生人的膽怯心理,多與不同年齡學生交往,能增強孩子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下意識地誘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傾聽他人的心聲。

鼓勵孩子上小學

一般孩子在6歲左右,他們在心理和身體上就已經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而且他們對小學也非常的嚮往,看到帶著紅領巾背書包上學的哥哥姐姐也會非常羨慕。

從孩子渴望新書包、新衣服、新文具方面,就能看出他們對小學的嚮往之情。所以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心態,經常用鼓勵的言語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同時,也可以多帶孩子去小學校園裡逛一逛,讓孩子提前熟悉一下學校的氛圍,見到學校學生,也可以藉此教育孩子,鼓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哥哥姐姐那樣,在學校裡面學習知識」。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眾所周知,孩子在幼兒園時,是過著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每天都會有老師幫忙打理日常生活,及時給予幫助。但是當進入小學之後,學生就要獨立生活,要有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學校針對學生也有很多規章制度,需要學生自己學會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

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一定不要溺愛孩子,所有事情都包辦,儘量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遇到困難也不要忙著去解決,先引導再解決,這是培養學生獨立能力的重要環節。

不過,教育還在不斷發展和進步,逐步走向完善,所以各位家長也不要操之過急,教育學生是大事,不要給學生增加太多的壓力,不然很容易適得其反。

本期話題:你對此項通知有何看法?大學老師變身「行走的衣櫃」,時尚但不誇張,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卻少之又少,尤其是從事在教育行業的「老師」,他們不能像其他從業者那樣著裝比較放肆,不然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但大學裡的老師卻並沒有太多的特殊要求,尤其在著裝上,還是比較自由的。比如本篇文章所講的大學老師,變身「行走的衣櫃」,看起來時尚但不誇張,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大學老師堪稱「行走的衣櫃」,打扮得很是精緻,學生想睡覺都難

前段時間,某大學一位女老師在網絡上火了,其原因是她每天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都會打扮得非常精緻,每天上課的著裝都沒有重樣的,同時還會給自己搭配一些合適的配飾,看起來非常時尚。

比如這件咖啡色的外套,本身就有明顯的氣質,再搭配粉色的絲巾,整個人的氣色都變得很好,學生在看到這樣的老師,想睡覺都難,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哪還會有逃課或上課睡覺不聽講的情況呢?

這件墨綠色帶有白點的裙子,看起來非常符合大學老師所具備的氣質,講課的時候也能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便不說話,也能感受到老師的威嚴所在。

學生們在上這位老師課時,也會顯得格外精神。老師每天上課的打扮不僅精緻,而且課件準備得也比較詳細。因此學生聽課時,也會比較容易聽進去。

很多學生也表示,他們成功被老師的精緻所吸引,給人一種比較舒服的感覺,看起來時尚但並不誇張。而且還具備了大學老師的嚴肅,老師也希望自己日後也能如此優雅。

看來這位老師,不僅給學生帶來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對自己生活的態度。而這位老師也被她的學生們稱為是「行走的衣櫃」,相信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也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態度有所轉變。

老師每天著裝不重樣,反而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能讓學生越來越自律

老師喜愛打扮是非常自律的行為,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做到這樣。人的天性是比較懶惰的,很多都會疲於做某些事物,但對自身情況卻是非常看重的。

所以老師的自律行為也能成為學生的榜樣,能促使學生朝著更加自律的方向前進,對日後的學習、就業也會有很大幫助。

學生出勤率會更高

對大學生來說,他們會非常注重老師的著裝,尤其是女教師(別問我為什麼,畢竟都是從大學過來的,其中所能經歷的事情,還是比較了解的)。

如果顏值說得過去的話,那麼大學生就會比較期待老師下節課上課時會穿什麼樣的衣服,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地認真聽課,自然出勤率就會高。

吸引學生主動聽課

老師的著裝和形象,能影響學生上課的效率。如若老師每天都是一成不變的話,那麼很容易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畢竟大學學習很寬鬆,沒有老師會監管你去學習。

所以,如果老師每天都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眼前,那麼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老師吸引,可以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主動去認真聽講,不被其他事物分心。

老師統一著裝是否有必要

其實筆者覺得,統一著裝是非常必要的,能讓自己越來越像一名老師,有助於「教書育人」。我之前見過很多新上任的教師,他們的著裝幾乎與學生差不多,一旦扎進學生堆里,就難以分辨出來誰是老師。

尤其是大學老師,學生的身高已經非常高大,剛上任的年輕教師,在批評學生時,畫面很容易讓其他人認為是兩學生在吵架而已。

當然了,老師統一著裝並非像警察或醫生那樣,畢竟教師行業與他們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老師所面對的群體非常固定,每天面對的學生也就那些。

所以,老師統一著裝並非穿一樣的衣服,只要有一個規定,看起來立整、整潔、不誇張便可,可以讓老師感覺在教師行業的歸屬感。

本期話題:你如何看待老師每天上課著裝不重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