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大批青年即將走出校園,開啟職業生活。與此同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全國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創201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高。這意味著大學生們直面嚴峻的就業挑戰。
在我國大學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以學理為中心、知識探索型的;一種是以就業為中心的職能培訓。前者以985、211等高校為代表,後者以職業院校為代表。
中國今天有3000多所大學,其中1283所是本科以上,1500多所是專科學校。
從大學承載的功能來說,科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就業更為相關的,則是人才的培養。然而中國的大學教育在短短20年之間,完成了從精英教育階段到普及階段的過渡。教育的普及化也伴隨著在就業市場學歷「過剩」的局面。在本科大學中,985、211之類的研究型大學數量較少,更多的普通本科大學往往既不能培養出頂尖的研究型人才也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面有所欠缺。人才的能力培養在大學長期遭到忽視,這和今天面臨的就業問題密切相關。我們經常聽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欠缺的抱怨,而不僅僅是關心學歷。
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將反向推動教育的改革。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產教融合,讓人才的培養與企業的需求對接更為密切,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就業的保障。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
今年,我國在產教融合的建設上多方部署。四川在積極響應的過程中首批7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名單,涵蓋製造、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等產業。這些產教聯合體由各個職業院校牽頭,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在產業發展及技能人才培養的作用。
同時,為了解決技能人才學歷層次的問題,我國職業本科教育也在快速的發展中。
近年來職業本科的招生人數持續走高,2022年我國職業本科招生7.63萬人,比上年增加3萬多人。結合近幾年全國職業本科招生人數來看,職業本科的擴招速度仍在增加。
職業本科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也是我國職業體系趨向完善的發展過程。它讓技能人才不再停留在專科的學歷。
能否適應一份工作最核心的是能否具備該項工作所需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家大力提倡產教融合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密切對接,畢業生能夠更快地上崗工作,倍受好評。大學的專業人才培養,也應該先研究清楚這個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模型,彌補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用人單位的脫節。
註:本文部分資料參考《知識分子》,轉載請註明來源。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敬請告知我們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