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煙台又一經驗獲全國推廣

2023-07-21     大小新聞

原標題:自貿煙台又一經驗獲全國推廣

始終站在對外開放最前排的煙台,再獲國家級認可: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向全國推廣24項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山東自貿試驗區煙台片區「入海排污口規範化『分級分類管理』新模式」成功入選。

這是繼2021年煙台自貿片區創新推出的「多方聯動構築海洋生物資源『大養護』格局」案例全省唯一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後,又一創新實踐成功入列國務院改革試點經驗。煙台自貿片區也因此成為全省唯一既獲得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又獲得國務院改革試點經驗的自貿片區。

國務院改革試點經驗是國家層面評價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的最高形態,截至目前已印發七批共167項向全國複製推廣。仔細梳理煙台自貿片區這兩項獲國家級肯定的「經驗」,不難發現有著同樣的指向:加快打造綠色可持續海洋生態環境。

「『雙碳』戰略之下,全面促進海洋綠色低碳發展,是增強海洋經濟發展韌性,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自貿區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有責任也有義務在海洋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蹚出一條新路。」山東自貿試驗區煙台片區負責人受訪時如是說。

煙台自貿片區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突出煙台特色為重點,「試」出了眾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以創新為支點,「精耕海洋」的煙台自貿片區,正書寫著海洋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全國「獨一份」

率先出台管理辦法

7月的海風悶熱潮濕,位於煙台自貿片區朱家莊的灣長制網格員朱金宏穿上橙色背心、腳蹬一雙雨靴,一手拿著麻袋,一手拿著垃圾夾,走在海岸邊巡視,清理垃圾。

「這海灘就是我們的臉面,必須保證它的光鮮亮麗。」每天徒步十多公里,朱金宏對這片海域情況瞭然於胸,「別看這片海灣附近有3000多家工業企業,但整個海岸線只有3個主幹排污口,你瞧,這水質、這沙灘,多好啊!」

3000多家工業企業卻只有3個主幹排污口,這背後,正是煙台自貿片區創新實施的入海排污口規範化「分級分類管理」新模式。 2020年5月,生態環境部確定煙台市為全國入海排污口整治試點城市,要求煙台大膽探索,儘快形成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入海排污口整治模式,全面推進入海排污口的監測、溯源和整治工作。

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第一要務,煙台自貿片區先行先試。

2022年3月1日,全國首個入海排污口管理辦法——《煙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根據入海排污口特性和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明確不同類型入海排污口管理要求,分別實行重點、一般和簡化管理,徹底消除監管「盲區」。其中,對工業排污口、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規模化工廠化海水養殖排污口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污口實施重點管理;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規模以下工廠化海水養殖和池塘海水養殖排污口實施一般管理;對其他入海排污口實施簡化管理。

通過規範提升入海排污口,實施入海排污口「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模式,改變了入海排污口長期無序的管理狀態,明確了各種類型入海排污口管理要求,從根本上為入海排污口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撐和保障。

不只是讓「無序」的入海排污口有了「歸宿」,藉助自身先行先試的優勢,煙台自貿片區在入海排污口規範化「分級分類管理」審批環節的做法,也很亮眼。

針對需要審批的入海排污口實施審批手續分類管理,有審批或有備案手續的,自動備案;無審批或無備案手續,但有環評、排污許可證手續的,可提交備案文件後備案;無審批及其他手續的,需整治驗收後備案。特別是針對辦法出台前的入海排污口,取消審批論證環節,時限較以往縮短30個工作日,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監管全覆蓋

把牢污染物入海最後一道「閘口」

審批手續分類管理實現了源頭把控,分級管理入海排污口做到了有的放矢,那日常監管要怎麼做呢?

煙台自貿片區在全國率先建設排污許可大數據智慧平台,旨在解決排污許可證及執行報告數據信息龐雜、人工處理效率低和極易出錯等問題。

智慧平台由「一套資料庫、三個子系統」構成,即排污許可全過程資料庫,排污許可數據高級查詢、高級導出子系統,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自動審核子系統,排污許可數據應用子系統。「通過這一平台,我們可以動態更新入海排污口台帳,實現入海排污口整改、驗收、銷號信息化管理,形成『一戶一檔』,實現海洋監督管理『一體化』統籌。」煙台市生態環境局黃渤海新區分局環境管理科負責人王森告訴記者。

不止於此,將智慧監管滲透到入海排污口整治的方方面面,煙台自貿片區還引入網格化管理模式,出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建立四級海洋生態環境網格監管體系,明確各責任部門職責,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全覆蓋。開發使用「灣長制APP」,對開展巡灣過程中發現的入海排污口、沿岸垃圾等問題,現場拍照並通過灣長制APP移交責任部門,明確完成時限和標準,責任部門將整改照片上傳系統進行銷號,實現閉環管理。

「一平台、一網格、一客戶端」的全覆蓋監管模式,真正把牢了污染物進入海洋的最後一道「閘口」,海域污染治理效力顯著提升。

數據最具說服力:新模式實施以來,煙台自貿片區整治入海排污口302個、整治率達100%,設置入海排污口標識牌150個、設置率達100%,在13個點位抽樣監測的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全部達到100%。目前,該模式已在煙台全域複製推廣,全市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5275個、設置完成入海排污口標識牌834個,標誌設置率、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整治率均達100%。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煙台經驗」在全國沿海地區複製推廣後,將改變我國入海排污口長期無序的管理狀態,從根本上為入海排污口治理提供可靠保障,更好助力煙台創建國家美麗海灣。

瞄準差異化探索

做深做大海洋開發文章

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自貿試驗區對接服務國家戰略的具體實現路徑,也是煙台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差異化探索的重要目標方向。

立足特色,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當好「探路者」。煙台自貿片區設立以來,在這塊29.99平方公里的創新高地上,始終聚焦戰略定位、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湧現出眾多在全省乃至全國首開先河、富有成效的改革試點經驗並獲得全國複製推廣。

比如「多方聯動構築海洋生物資源『大養護』格局」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全國「最佳實踐案例」;「聚焦『藍色種業』協同培育優質海洋水產種質資源」「聚焦制度創新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型海洋牧場新業態」2項創新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部際聯席會議簡報推廣。獲批中韓聯合增殖放流活動永久舉辦地,掛牌全國首家海洋智慧財產權中心、全國首個海洋保險創新研發中心,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加速建設亞洲單體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的現代化海洋牧場……

承載著「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使命的煙台自貿片區,正在這片蔚藍色海洋里不斷探索、持續深耕。

海洋無極限,創新無止境。展望未來,煙台自貿片區將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和先行先試示範引領作用,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全國首創舉措、可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力促各項經驗落地推廣,爭當新時期自貿試驗區高質量提升發展的「排頭兵」,為煙台衝刺萬億之城貢獻更多「自貿力量」。

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童佳怡 通訊員 郭傳義 朱先俊 姜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1b00548d5844944c783235fa2c73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