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如果說能力是打開財富的大門,那麼機遇就是通往大門的階梯。1979年,一張小男孩在長城上喝可口可樂的照片風靡全國,此後可口可樂成為了改革開放以來最潮流的飲料。而作為照片中的主人公,41年前,他在長城喝可樂,被稱「首位喝可樂的中國人」,如今怎樣了?
可樂的發明
首先可樂是從外國傳進來的,對於經濟科技都落後於西方的新中國是新鮮的、稀罕的。說起可樂的發明也很有趣,本來是為了鎮痛提神發明一種功能性飲料,但是由於一個小失誤意外地發明出了口感清爽的可樂。可樂傳入中國,採用的是音譯的方法,名字晦澀難懂,後來經過全國徵求意見,最終「可口可樂」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流傳了下來。
可口可樂的出現豐富了中國的飲食文化,西方以漢堡可樂為代表的快餐文化已經成為了近現代中國的一部分。可口可樂進入中國以來積極融合傳統的中國文化,從包裝上口感上都進行了很大的創新,越來越受歡迎,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外來企業它是成功的。
與可樂的緣分
有幸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小男孩名叫黑建濤,普通的農村孩子,在與父母去長城遊玩之時,遇到了一位美國記者詹姆斯,他作為使者進入中國拍攝素材,機緣巧合之下留下了那張歷史性的照片。而黑建濤也在那時第一次喝到了可口可樂,從此他對可口可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小時候收集了很多可樂罐,長大後更是成為了可口可樂的售賣者,積極參與各種可口可樂舉辦的活動,成為可口可樂的代言人。
緣分一直連接著他,激勵著他發展成功。這個巧妙的緣分延續到今天,給一個小男孩希望,讓普通的人變成了擁有遠大志向的人,對黑建濤來說是很幸福的。
而照片拍攝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它的流行和轟動,當時中美發表了聯合公報,正逐步推進兩國友好建交,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下,中國正在穩步前進,無論是經濟上的市場經濟確立,文化上的百花齊放,還是政治上的推進外交。
兩國建交可以通過文化交流打下基礎,中美兩國首先舉辦了桌球比賽,以運動員之間的友誼帶動兩國關係,形成了中國外交的特色。而記者更是宣傳對方國家的最有力者,就像可口可樂的照片就促進了文化交流,推動了兩國的經濟合作。
結語
可口可樂與黑建濤之間緣分,不僅影響了黑建濤的一生,也見證了中美關係的緩和,讓世界進入了嶄新的時代,其價值之大遠超人們想像。當然這其中最有利的得益者莫過於可口可樂,它趁機入侵中國市場,在中國飲料市場遊蕩了幾十年。
參考文獻:
《代侯公說項羽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152b9191aecbf8e95bf0ec9fcf385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