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軍的跑步小妙招?與你分享

2024-10-03     搜狐愛運動

田徑被廣泛認為是體育運動之母,因為它集中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

而在眾多項目中,100米短跑歷來被認為是田徑中最閃耀的明珠,在每次大型賽事中所受到的關注度也是最高的。

雖然跑步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人天生就擁有的技能,所受的條件限制也很少,基本上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跑起來。

但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原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跑步的。例如X型腿和O型腿,還有Q角過大的人群,跑步會容易加重膝蓋的磨損,出現膝關節酸痛的現象。

註:Q角指的是股四頭肌和髕韌帶之間的夾角。

那麼,到底怎麼判斷你是否適合跑步呢?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跑一段試試。如果你跑步的時候基本沒有出現過膝關節的不舒服,那麼基本上你是適合跑步的。

但是,如果你一跑步就覺得膝蓋酸痛、有響聲,就算跑後休息也不能緩解,這就是身體發出的明顯預警信號。那麼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可能真的不適合跑步這項運動。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些對膝關節比較友好的運動,例如游泳、騎自行車、划船機等。

而且,就算你適合跑步,熱愛跑步,在跑步鍛鍊的過程中你也需要特別注意下面幾點,避免自己遭遇運動損傷。

事實上,包括田徑項目以內的很多運動冠軍都有自己的跑步小妙招,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1

跑前熱身

正確的跑前熱身能夠激活肌肉、喚醒機體,是非常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跑步愛好者一直以來熱身的方法都是錯誤的,例如我們經常能見到的繞膝、脖頸環繞、腰部環繞、下腰轉體等動作,都有可能導致肌肉拉傷或者關節損傷。

現代運動科學認為跑前熱身由慢跑、肌肉動態牽拉和跑前專項熱身組成。具體舉例子來說就是原地跑,大腿動態牽拉、小腿牽拉和開合蹲跳等依次進行。

2

正確的跑步姿勢

雖說跑步大家都會,但是正確的跑步姿勢還是需要我們練習保持。

抬頭挺胸,微微前傾,上半身一定要挺直。膝蓋放鬆,腳底中前部先接觸地面,使足部柔和地落地,著地點在身體重心下方,自然地前後擺臂。

科學家們經過大量研究發現,在導致跑步傷痛的眾多危險因素中,居於首位的原因是步幅過大,因為這會大大增加跑步時作用於人體的衝擊力。

3

制定好跑步計劃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18—64歲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要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剛接觸跑步的愛好者切勿過分追求跑量,2015年跑者調查顯示,跑者傷痛發生率高達85%,絕大部分跑步傷痛都屬於勞損性損傷,與跑量過大有著直接的關係。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指出6-8千米/小時的慢跑,都已經屬於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只要你每周跑3次,每次50分鐘,就能完成一周的運動量。

4

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

買跑鞋時最好買一雙能夠穿脫自由的跑鞋。在此基礎上,最好再大半碼或一碼。因為跑步時總會有向前沖的慣性,所以腳尖部分最好留有一定空餘,避免腳趾受到壓迫。

對於體重較大的跑步者,由於雙腿離地的瞬間,身體承受的壓力會是自身體重2-3倍。體重越大,壓力也會越大,對身體造成的衝擊也會越大,因此,選擇跑鞋要更加注重支撐和緩震方面,從而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

5

跑後拉伸

跑步結束後肌肉高度興奮呈現僵硬緊張狀態,這個時候拉伸運動能夠起到快速緩解肌肉疲勞、保持肌肉良好彈性和伸展性的重要作用。

如果沒有養成跑後拉伸的習慣,長期下來肌肉彈性下降還有可能會導致運動勞損性傷痛,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女孩子都介意的「小粗腿」哦。

拉伸動作有幾個核心要領,該拉伸的部位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部位每次拉伸的持續時間最佳為20-30秒,拉伸時有牽拉感就行,沒必要追求疼痛感。

最常見的跑後拉伸動作可參考下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13a0b7bc1e3de2860dfec3d6e00c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