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From: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 ID:lixiaoyilhyxqdnz
1.
這個女孩的經歷,太富於戲劇化了。
她叫Aki,從日本栃木縣老家到東京讀大學已經兩年。之前,她租住在小平市(東京城郊)一間十來平米的老破小,出租屋裡只有幾件舊家具。她對這座大都市的認知,僅限於居住地和學校附近。
Aki小時候很胖,六年級就飆到70公斤。身材讓她很不自信,同伴們打羽毛球的時候,她只是坐在一邊羨慕地看著,不敢參與。
這幾年她已經瘦下來了,但還是自卑。膚色黯淡,一眼看去就是未經雕琢的姑娘,也不擅長社交。她報名參加了電視台一檔真人秀,想有個徹底的蛻變。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後,她被帶到了市中心六本木路。背著沉重的雙肩包,Aki臉上寫滿了局促不安。
節目組安排她住進六本木大廈。這是一棟高270米的57層地標建築,俯瞰東京城,是網紅打卡地。
這裡的業主非富即貴,一些大公司的社長、娛樂明星、社會名流聚居在此,周邊是高檔商業區。
這套大公寓跟之前Aki住的小民房相比,絕對算豪宅了。
光是客餐廳,就有之前小屋的兩倍大。乳白色裝修輕奢大氣,智能化家電一應俱全,透過巨大落地窗能看見東京塔。
住進來第一天,Aki明顯有些緊張,怕行李箱滾輪刮壞地板,都提著走。
節目組早已明確約定,承擔拍攝期間的房費和所有生活費。
但Aki還是不敢花錢,去樓下便利店買了袋便宜麵包,湊合了第一頓晚餐。
之後一個星期,Aki還是原來的生活節奏,上課、打工、回家三點一線。偶爾去熟悉下周邊環境,但還是拘束。
節目組工作人員勸她出去買買東西,放鬆一下。她鼓起勇氣,去了樓下一家精品店,買了本時尚雜誌和一盒500日元的巧克力(約合人民幣26元),很開心。
第14天,節目組又來看她,這時候她已經有了些微變化,頭髮紮起來之後,臉龐輪廓顯得清秀了也放鬆了,眼神里有了微笑。
第20天,Aki罕見地走近一家美髮沙龍,修剪了頭髮。
第23天,她作出一個重大改變——走進六本木新城購物中心,買了一雙2.5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0多元)的玫紫色高跟鞋。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到了第30天,Aki已經踩著高跟鞋,搖曳生姿地去新宿的商場逛街買衣服了,心情也變得明媚。
她不再像以前隨便買點速食解決一頓飯,開始去超市選食材,精心做菜、擺盤。
學會買衣服、選化妝品,一定是女孩子外貌進階的里程碑。所以第34天,節目組工作人員再來看她,一眼差點沒認出來。
她摘下眼鏡,化眼妝,塗唇釉,精心搭配衣服。
妝罷,Aki和工作人員進了一家酒吧。以前就注意到這家店,但沒敢走進去。外國遊客來搭訕,她全程英文交流近半小時,自信了太多。
終於,實驗進行到第50天。
Aki雖然算不上改頭換面,但氣質完全不一樣了,變得自信而靈動。從背影來看,身姿變得挺拔,劇組工作人員差點認錯了人。
2.
這是一檔日本真人秀《用50天能改變女性的容顏嗎?》
節目有且僅有唯一的主題——邀請幾位普通女孩,做社會實驗,為她們乏味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鮮元素,費用節目組全包,測試她們能否在50天裡迅速提升顏值,但絕不包括整容。
另一位27歲單身女生Mai,跟父母、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剛出場時,她穿一件灰色連帽開衫,素顏無妝,房間裡堆滿大大小小的公仔,生活舒服隨便,氣場稍弱,希望變得更自信。
節目組給她一隻張揚的紅色愛馬仕包,讓Mai在這50天裡只要出門就背著。
以前她背的都是千元左右的普通包,灰、米這類素色。這個新包,顯然不是她的風格。
她也不大講究牌子,還是媽媽一眼認出:這是Birkin!顏色也很不錯呀!
第二天上班前,Mai花了平時3倍的時間精心挑選衣服,就為了配得上這個包。
純粹是出於愛惜,她還在網上搜了不少包包保養方法,在辦公室用毛巾墊著,再放進抽屜里收納。每天回家之後,不像別的包那樣隨手一掛,會認真擦拭一遍。
公司里有超過一百個女同事。剛開始大家沒注意到,後來發現了Mai的包,立刻圍上來七嘴八舌。Mai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這個包包價格1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萬多,是金·卡戴珊等很多明星網紅最喜歡的出街款。
好像突然按下了那個叫「精緻」的鍵。她看時尚雜誌,做美甲,燙頭髮,買了一些不算太貴的新衣服,去表參道吃一頓大餐……不斷去享受以前沒體驗過的快樂。
第50天的時候,她的容貌已經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改變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外表更時髦了,Mai的眼神也比從前堅定,氣場也足了。
另一位沉迷遊戲、上班躺平的28歲女孩Yuu,節目組送她一條約16萬人民幣的鑽石項鍊、一枚近6萬元的戒指。之後,Yuu破天荒開始化妝。隨著受到的誇獎越來越多,原來那個不愛社交不愛逛街的宅女,第50天已經達到了有生以來的顏值巔峰。
並不是所有實驗都充滿錢的味道。
大四女生kyoka,眼鏡和大口罩遮掉了大半張臉,走路含胸低頭,好像要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似的,和男生交流尤其局促不安。
節目組給她報了義大利語培訓班,外教是個英俊小哥哥。
見第一面,小哥哥就開啟了彩虹屁模式。誇她的皮膚,誇她的瞳孔,誇她的眼鏡,誇她的T恤。
第一次聽到誇獎,Kyoka受寵若驚,臉差點扎進桌子。
漸漸的,唯唯諾諾的女孩變得開朗自信起來。
滿一個月的時候,她在聚會上第一次在別人勸說下摘掉口罩,被大家夸酒窩可愛。又過一天,她不用別人鼓勵,主動摘下口罩,笑得熱情自然。
她學著畫眉、化眼妝,第一次走進美髮沙龍,學穿搭和化妝,穿上白色仙女裙。
到了第50天,Kyoka面對鏡頭已經笑容自信,脫胎換骨一般。
22歲女孩宏美,小時候有過溺水的遭遇。節目組安排她去夏威夷,跟海豚一起在海里訓練游泳。
玩到第46天,宏美緊繃的狀態明顯鬆弛,人也變漂亮了。50天還沒滿,她就決定好好存錢,為下一次夏威夷旅行做準備。
3.
50天真能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嗎?
不用懷疑,是的。
但節目結束後,女孩們會不會被打回原形?這成了網友的槽點。
持悲觀態度的網友認為,這種變化依賴的是強有力的金錢支撐。
豪華公寓租金、昂貴的愛馬仕包、妝發花銷、培訓費用,這一切費用都由節目組買單,花錢誰不會呢?
但切換到現實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慾望,是很多悲劇的源頭。
像極了那個關於睡袍的故事。
朋友送給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一件華貴的酒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
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裡踱來踱去,卻看啥都不順眼。那些用慣了的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搭,地毯的針腳也粗得讓人嫌棄。
為了配得上這件睡袍,他一樣又一樣換東西,終於讓書房跟上了睡袍的檔次。
最後,當狄德羅穿著睡袍坐在帝王般的新書房裡,卻彆扭得很,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後來狄德羅寫了一篇文章《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兩百年後,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新概念「狄德羅效應」,也叫「配套效應」,是說人在擁有了一件新東西後,會不斷配置與之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的平衡。
也有網友質疑,這檔節目就是成人版的《變形計》,對參與者太殘酷了。50天轉瞬即逝,就像一場幻夢。醒來後,這些原本就不自信的女生會面對巨大心理落差,強對比之下,可能產生比自卑更負面的情緒。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太挑戰人性。
但如果換成樂觀的角度,顯然美好許多:
「每天接觸美好的東西,自然而然就想讓自己也越來越好啊。」
「通過外界刺激提高內在變好的動力,有什麼不好的?」
「就算沒有節目組,也可以做這些嘗試,不是錢的問題,是心態的問題。」
國內一檔很火的素人改造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曬過一組數據:近3000名受訪女性中,89%認為自己不夠好看,90%認為外貌和穿著會影響自信心。
其中不乏有名的「傷痕實驗」。
心理學家在10名志願者臉上畫一道逼真的傷疤,給他們照一眼鏡子。
然後告訴每一名志願者,為了讓這疤更持久,再塗抹一層粉末。趁這機會,已經偷偷擦掉了,但志願者都以為醜陋的傷疤一直在。
他們被帶到公眾場所,感受陌生人的態度。實驗結束後,志願者的反應出奇一致,都覺得路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很不自在。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被無形的「傷疤」困住,潛意識認定自己不夠美、不夠好,甚至有缺陷,慢慢脫離人群,越來越沒了自信。
日本女子椿朋海,從18歲到40歲,全身動了300次整形手術,這種近乎病態的依賴是因為母親從小各種嫌她丑。
而「50天」的意義就在於,藉助外力來「化妝」,掩蓋我們的「傷疤」。
一間豪華公寓,一個愛馬仕包,一條鑽石項鍊,一句真誠讚美,就是撬動自信心的槓桿。通過被關注,激發了向好的熱情和慾望。
「狄德羅效應」還可以逆向理解——我們的生活因為先有了睡袍,再換沙發、地毯,最後換房子,建立起一個逐步上升的目標等級。
這早就不再是物質本身,是舊經驗的打破,是為女孩推開了一扇門。
當遊戲戛然而止,究竟更積極地經營生活,還是被物慾裹挾,都看各人的心智了。它的意義就在於向普通女孩傳遞了一種信心:
只需要一個細小的支點,就能撬動我們身體里巨大的能量。
這才是我們不擺爛、不躺平的理由。
▍作者:紫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ID:lixiaoyilhyxqdnz)簽約作者。資深編輯、媒體評論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新榜原創top20作者,深度研究中國女性情感和社會心理。
凌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簽約作者,外表嚴肅內心火辣辣的雙子座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