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未來,我會越來越冒險

2022-07-15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陳思誠:未來,我會越來越冒險

今日,由陳思誠自編自導,黃渤、榮梓杉領銜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正式公映。

這是陳思誠首次拍攝奇幻喜劇電影,也是首次將鏡頭聚焦於父子親情。從《北京愛情故事》描繪的「愛情拼圖」,轉換到《唐人街探案》構建的「唐探宇宙」,再到如今《外太空的莫扎特》勾勒的「童話夢境」,陳思誠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始終沒有停歇。

「我願意走出舒適區,面對不同的挑戰」。陳思誠表示,《外太空的莫扎特》既是送給父親的禮物,也是為暑期檔定製的電影;既希望把久違影院的孩子們拉回來,更希望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引發大家對「中國式父子」關係的思考。

「拍『莫扎特』,我不會過多考慮商業結果。未來,我會越來越冒險。」陳思誠說。

「『莫扎特』參照了我兒子的形象」

片中的「莫扎特」神似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圓滾滾的身子,大大的腦袋,粗短的眉毛喜感可愛,不僅萌態十足,還有超能力在身。它操縱飛舞的書搭成了天空之橋,還將石頭組成懸空雲梯……

陳思誠表示,有別於國外的金碧輝煌、五彩斑斕,中國的文藝作品習慣用黑白兩色來提取無盡的想像,例如山水畫追求的「大象無形」,恰好中國的「國寶」熊貓也是黑白兩色。「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海外觀眾看到這部電影,熊貓可能是他們更容易接受的形象。」

據介紹,《外太空的莫扎特》採用了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現實動作捕捉技術,比如,片中榮梓杉和「莫扎特」的對手戲,是分別拍攝的,榮梓杉在棚里跟綠模進行無實物表演,「莫扎特」的動作捕捉演員在另外一個棚里一邊看著螢幕一邊配合榮梓杉表演。而陳思誠在監視器里看到的畫面就變成了榮梓杉與「莫扎特」的對手戲。

「所有的表演和互動都是即時的,也可以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陳思誠說。

眾所周知,電影特效最難的三點,就是煙、水、毛髮。《外太空的莫扎特》中,「莫扎特」軟萌的毛絨質感和栩栩如生的表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思誠直言,製作「莫扎特」這一個形象的花費,足夠拍一部商業大片。「雖然大家覺得電影風格很輕鬆,但讓毛絨動起來絕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為此,《外太空的莫扎特》後期製作長達一年多。

「莫扎特」形象曝光後,很多網友都認為表情與陳思誠有幾分形似。陳思誠坦言,「莫扎特」的設計師問自己最喜歡什麼「生物」時,他回答的是「我兒子」,還給設計師看了自己兒子的照片。「『莫扎特』的設計確有參照我兒子的形象。」

「我拍一部電影送給父親」

片中,任大望一心想把熱愛天文的兒子任小天培養成鋼琴家,為此二人矛盾不斷。

「中國式父子」關係最大的特點,就是望子成龍的父親擅於以打壓的方式監視兒子的成長,也總希望以自己的經驗指導孩子的人生。兒子則渴望擺脫父親的限制,竭力證明自己與父親的不同。

這樣的矛盾加上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傳統,往往使得「父子和解之路」難以走通。近年來,《乘風破浪》《了不起的老爸》《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等電影作品也就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與解讀。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大望、小天的父子關係是很多當下中國家庭的縮影,黃渤一句句令人耳熟的台詞,也讓人深感「家有同款老爸」。

陳思誠表示,中華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常大,「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理念深植於每個人的血液中。隨著每個個體思想的進步,大家發現在「父母」、「孩子」的身份之下,父母和孩子首先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必須過被對方安排的人生。他們就像兩顆緊緊依存的星球,相互影響的同時,終究有各自運行的軌道。

撰寫《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劇本時,陳思誠更願意將自己代入到小天的角色中,他也坦言,自己的感受來源於和父親的關係。

「朱自清會寫一篇《背影》送給父親,我拍一部電影送給父親。雖然也會面對一些無解的困惑,但我希望通過一種奇幻、幽默、輕鬆、浪漫的方式來展現這個沉重的話題。」陳思誠談到,當下社會的壓力非常大,滲透在社會一層層的網絡之中,父母也會轉移一些壓力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龍,甚至改變家族的命運,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討與深思的。

「希望每個人在看完电影後都能收穫一份堅定和執著。」他說。

「音樂是全宇宙共通的語言」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百億票房導演」陳思誠與「百億票房演員」黃渤繼《我和我的家鄉》之《天上掉下個UFO》之後的再度合作。是他與不到10歲便首次「觸電」,被稱讚「天生擁有演員的感知力和爆發力」的榮梓杉的首次搭檔。

陳思誠表示,榮梓杉此次稱得上「本色出演」,小天和他本人很像。

此前,榮梓杉出演的《秘密訪客》《隱秘的角落》等影視作品,角色都偏向陰鬱,但他在生活中非常陽光,喜歡打籃球,也會和媽媽暗暗「較勁」。

關於角色設計,陳思誠表示,「《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沒有塑造所謂不同的人物,去剖解人物內心。每部電影有每部電影的功能,這部作品就是在輕鬆、喜悅的狀態里,讓大家能思考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就足夠了。」

片中,小天和「莫扎特」在天橋上吃橘子的戲份非常出彩,通過音樂讓來自不同星球的二人實現了情感共鳴、靈魂共振。陳思誠表示,自己把內心的浪漫都放到了作品當中。音樂是藝術高度集中的一種展現形式,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在電影里可以說是全宇宙共通的語言。

「莫扎特、貝多芬、巴赫這樣的大音樂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帶給世界一種全新的體驗。」陳思誠在解讀為何將音樂作為貫穿故事、貫穿角色的核心時說,「這也是『莫扎特』通過音樂帶給地球人靈感的原因,音樂一定是最重要的交流載體。」

「我希望把久違影院的

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拉回來」

2014年, 陳思誠完成了首部執導的大銀幕作品《北京愛情故事》,五對戀人的情感經歷表達著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物對於愛情的態度與期許,4.06億的票房領跑當年的情人節檔。2015年、2018年、2021年,陳思誠執導的三部《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相繼上映,累計票房近90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唐探宇宙」,在製片流程和視覺效果上的工業化進步也帶動著中國電影製作水準的整體提升。

這期間,他也完成了從「用空間的方法講述時間和愛情」到「在自我表達和類型突破中找到有效平衡點」的升級。

如今,陳思誠全新打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正式進入軌道,蓄勢待發。極具想像力的畫面、童話氛圍的視效、一場光年之外的浪漫奇遇……對於陳思誠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專門為暑期檔打造的「暑期片」。陳思誠回憶起兒時和幾百名同學一起看《霹靂貝貝》,當霹靂貝貝把手套脫下來搓一搓手,紅燈就變成綠燈的時候,幾百人歡呼雀躍。

「這個場景迄今都縈繞在我內心,而且會伴隨我一生。」

陳思誠表示,人這一輩子就是由無數個片段式的記憶組成,可能是一段影像、一段台詞、一段旋律、一段氣息。希望能有一部電影能伴隨青少年一代成長。

不可否認的是,青少年視角的電影已經久違於主流商業類型片之中,陳思誠也很清楚這一點。他認為,創作者一定要勇於突圍,敢於嘗試,只有跳出舒適區,產業才有希望。「我希望能把那些久違影院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拉回來,讓他們在影院裡看一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影。」

拍「莫扎特」,沒過多考慮商業

近年來,陳思誠在編劇、導演之餘,還以監製的身份參與了《誤殺》系列創作,也簽約了一些青年導演。

陳思誠坦言,中國目前太缺少商業類型片,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薄的力量培育商業類型片最基本的土壤。

「我還有資本輸,我可以冒險,拍《外太空的莫扎特》也絕不是簡單出於商業的考量。」但陳思誠始終堅持, 一定要讓青年導演的作品在商業上「立得住」,這對導演個人以及產業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青年導演沒有輸的資本,必須用一部、兩部電影證明自己可以在商業層面取得成功」。為此,陳思誠組建了自己的編劇團隊、製片人團隊、宣發團隊、後期團隊,目的就是為了讓青年導演專注於創作,為他們保駕護航。

「好萊塢的系列電影,即便由不同的導演完成,區別不會很大,大方向都差不多,因為他們是靠一個一個細分的領域支撐起來的,這就是工業化的意義。」陳思誠說,自己會把青年導演作品的投入產出比算得很清楚,並嘗試在商業類型上進行突破。

而他自己未來的作品,會更偏向於「作者」,會越來越冒險。

|李霆鈞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fb4f9e4e540a8ad7a352a33f8deb9d3.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