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丨永樂青花壓手杯、成化鬥彩雞缸杯,明清代表青花經典復刻!

2023-07-14     壹讀

原標題:眾籌丨永樂青花壓手杯、成化鬥彩雞缸杯,明清代表青花經典復刻!

中國,向來被稱為瓷器之國。

真正讓瓷器風靡世界,成為中國陶瓷名片的,又以青花瓷為先。

青花瓷,又稱「青花」,白瓷為地,青藍作料,被稱為「國瓷」、「中華瓷魂」。

著名藏家馬未都曾言:「青花的出現,一統江山,君臨天下,確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來無法撼動。」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源網絡

2011年,在中國澳門中信秋季拍賣會上,一件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以8億港幣成交,「創下中國文物藝術品單件成交的新紀錄」。

註:引自景德鎮日報網2022年2月18日相關報道。

青花瓷始於唐,明清達到鼎盛。

明代的永樂、宣德、成化,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兩代六朝手工業興盛,青花名品輩出,是中國瓷藝術桂冠上的璀璨明珠。

如今,傳世的明清青花,每每被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偶爾幾件在拍賣會現身,其價格也是高不可攀。

明清兩朝跨越數百年,青花名品多如繁星,想要一次看準,將其中的代表性佳作收入囊中十分不易。

今天,一條生活館聯合東方美學品牌「淘茶集」,邀請到非遺傳承人秦秋艷老師,費盡千辛萬苦,為大家帶來明清兩代六朝青花瓷代表佳作的仿古復刻。

復刻明永樂 青花壓手杯

復刻明宣德 神獸高足杯

復刻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復刻清康熙 伯樂相馬杯

復刻清雍正 皮球花紋杯

復刻清乾隆 福祿萬壽杯

一朝一杯,半部青花發展史,跨越數百年,如今可一次盡收囊中。

置於茶席之上,盡顯明清古典雅韻,賞藏皆宜。

題材、胎土、款識、畫意……皆有各個時期的鮮明特徵。還原各朝青花之神韻絕非易事,十分考驗匠人的功底。

秦秋艷老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青花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79年便跟隨母親曹義貞學習青花瓷藝的創作,師從於「青花大王」聶杏生老先生,深得其青花技法的傳承。

尤為擅長畫青花與粉彩,工整細膩,人物畫像栩栩如生,山水鳥獸的境界更佳,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

2000年起,與日本客戶共同研發傳統器物,再現了一百多件古代抹茶茶道器物,其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珍藏。

各朝古瓷殘片

明成化古瓷殘片與復刻品對比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秦老師進行復刻,以各大博物館藏品、現有殘片、歷代青花所用青料為依據。

取其中諸多代表性紋飾,在胎土、用料、畫意等方面,均符合每個時期特色,且手工製成,成品難得。

六款茶盞皆為限量眾籌的形式,價格也都是超低價,趁此機會入手,性價比非常高!

禮盒內附有收藏證書,可見作品、名家的簡介,同時有秦老師的簽章,無論是自用、珍藏、禮贈都非常合適。

眾籌期間,入手一套六隻茶盞,還附贈楠竹博古架1件。(博古架為上圖所示)

方便藏友收納、賞玩。

明清青花瓷茶盞

眾籌價 ¥680 起(日常售價 ¥950 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3年7月15日

復刻明永樂 青花壓手杯

口徑9.5cm,高5cm

容量110ml

明代永樂時期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開啟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中國香港永寶齋齋主、著名瓷器鑑賞家翟建民曾說:「永樂瓷器代表了明代瓷器的高峰期。」

永樂青花能夠邁上如此高度,得益於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的「蘇麻離青」礦料。

以蘇麻離青燒制的青花瓷器,色澤濃重青翠,花紋艷麗濃烈,頗有中國水墨畫般意境之美。

可惜隨著明清兩代閉關鎖國,蘇麻離青原料稀缺難尋,導致永樂青花存世量十分少,歷朝爭相仿製也難得其韻。

永樂青花堪稱明清御窯之典範,備受追摹。凡藏家與研究者,皆以一睹永樂瓷器為榮。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

壓手杯,是明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製的器型,大小正合虎口,分量敦實壓手,由此得名。

「永樂青花壓手杯」,是中國官窯第一次出現紀年款,開創了在瓷器上書寫皇帝年號的先河,被奉為瓷器燒造經典。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青花壓手杯,全世界完整的也只有三件,均屬清宮舊藏,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市面難得一見。

真跡的杯心又分為獅球、鴛鴦、花心三種版本,其中以獅球為上品。

為了讓更多人領略永樂青花的美,使帝王御用走入百姓家,本次我們以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獅球」為藍本摹古燒制,古雅大氣。

整器胎體潤厚,重心在下,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時正好契合虎口處,給人以穩重壓手之感。

敞口設計便於品飲茶湯, 有利於觀茶色、聞茶香。

外壁口沿下手工繪製朵梅紋,紋飾纖秀。

腹部繪纏枝蓮紋,寓意清廉純潔,出淤泥而不染。

圈足上滿飾一周卷草紋,線條流暢,生動自然。

杯心單圈內飾雙獅滾球紋,圈線內署「永樂年制」四字青花篆款,巧妙地將款識與花紋融合在一起。

採用仿古泥料柴窯燒制,釉面瑩潤油亮,青花色澤深翠沉穩,再現明代永樂青花之韻。

復刻明宣德 神獸高足杯

口徑9.8cm,高8.6cm

容量150ml

宣德時期青花瓷,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著稱於世,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說。

由於宣德帝對宣德御瓷有著高標準嚴要求,這一時期的燒造技術達到了中國青花瓷又一高峰,品格超群。

明宣德 青花穿蓮龍鳳紋碗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的宣德瓷器多屬博物館藏,有「開一代未有之奇」之譽。

紋飾上多見龍鳳、海水、海怪、游魚等。器體較厚重,釉質肥潤,底釉略泛青。

鳳鳥,是古代傳說的百鳥之王,也是象徵著吉祥的瑞鳥,多見於宣德時期的青花瓷上。

明宣德青花鳳紋葵邊盤,圖源網絡

宣德時期的鳳紋,橢圓首、細長頸、鱗片身,尾巴長如飄帶,常伴隨雲紋和花卉紋,配合瓷器形制繪於內外器表上。

傳世精品的 宣德御瓷,刻畫精良的鳳紋青花瓷更是罕見,具有很高的珍藏價值。

在北京盈時2014年的春季拍賣會上,明宣德青花鳳紋葵邊盤以3335萬元的高價成交。

本次帶來的這款復刻明宣德青花神獸高足杯,以穿蓮鳳紋為主題紋飾,寓意祥瑞、富貴。

經典的高足杯器型,優雅、古拙有韻味。

上為碗形,口沿微微外撇,碗口內外均飾青花雙弦線。

下有高柄,柄上窄下寬,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纖巧挺拔。

外壁繪以吉祥鳳鳥紋,橢圓首,頸部細長,雙翅開展做飛翔狀,尾巴分成五條飄帶,飄帶一側似鋸齒狀細密的毛羽,猶如水草一般,頭部和頸部的羽毛亦隨風飄展,緩緩飛升。

間以纏枝蓮花紋,畫面布局密而不亂,細膩的筆觸下展現蓮花舒展的妍美。

圈足處亦環繞一周纏枝蓮紋,粗、細線配合細緻,底部以青花雙線勾勒。

要做到仿古如古,在泥料、青料上都頗有講究。秦老師對宣德風格的鈷料配比、燒造,拿捏精準有度,手法嚴謹寫實。

薄胎工藝,燒制後白中透青,溫潤如凝脂,呈現出如玉般的質感。

杯心底部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復刻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口徑8.2cm,高3.8cm

容量100ml

成化時期的青花瓷器,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

這一時期,青花瓷器的藝術風格展現出了一種淡雅柔和、飄渺脫俗的特點。

其胎質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於脫胎,釉面更顯安靜溫潤。

「鬥彩」是在宣德青花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成熟於明成化時期。

在眾多鬥彩瓷器中,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名氣之高,歷來被世人所追捧。

明代萬曆《神宗實錄》中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自明代以來,雞缸杯便千金難買,可見其價值。

圖源網絡

2014年,中國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由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成交,摺合人民幣約2.5億元。

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具有非常高的文物價值。

本次帶來的這款鬥彩雞缸杯,便是以中國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款為樣本,還原其泥料、畫工、染法,並二次創作。

鬥彩的燒制工藝極為繁複,其拉坯技術、釉水配比、彩料調配、繪彩手法等,每一個細小步驟都至關重要,非常考驗匠人技藝。

雞缸杯型似微型水缸,撇口臥足,器型小巧輕盈。

外壁淡勾青花,以黃、深淺草綠、礬紅二種等敷色填廓,通繪子母雞圖。

公雞紅冠綠尾,昂首高鳴,母率三雛緊隨其後,覓食於野地。發色淡雅恬靜,淺青柔綠甚相宜。

底署「大明成化年制」雙行方框款。

明清青花瓷茶盞

眾籌價 ¥680 起(日常售價 ¥950 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3年7月15日

復刻清康熙 伯樂相馬杯

口徑7cm,高5.4cm

容量100ml

康熙、雍正、乾隆, 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青花瓷也在此時迎來最後一座高峰。

《陶雅》中記載:「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穠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康熙青花瓷器,紋飾以古樸典雅為特點,胎質純凈,造型靈活多變,色調艷麗青翠。

僅用一種青花色料,便可以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富有立體感。故而又有「青花五彩」之譽,被推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

尤其是故事畫面更多,對人物紋飾的表達更是繪聲繪色。

圖源網絡

在中國香港蘇富比2018年秋季拍賣會上,清康熙青花庭園仕女圖碗以1872萬港幣成交,摺合人民幣約1696萬元。

在康熙朝官窯的人物青花瓷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人畫為模板的,體現畫面的意境之美。

皇宮匠師們在刻畫人物之時,以純粹單調的筆墨、單純的線條和暈染細緻描繪,細節刻畫認真、簡約流暢。

本次眾籌的這款仿清康熙「伯樂相馬杯」,以人物畫、故事為題材。

以鈴鐺杯為器型,杯身亭亭玉立,曲線優雅。口沿微微外擴,深腹利於聚香。

胎體厚重適中,釉面肥潤呈現青白色,釉質細膩。

外壁繪以「伯樂相馬圖」,源於春秋時期《伯樂相馬》的典故,特別適合禮贈表達知遇之恩。

人物繪製細膩精緻,利用不同濃度的料水進行渲染。

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和遠近疏密,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水墨畫的效果。

底部青花雙圈,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復刻清雍正 皮球花紋杯

口徑8.4cm,高4.5cm

容量110ml

藝術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

雍正青花,瓷質潔白、胎體精細,釉面光亮瑩潤,造型俊秀輕巧,給人以秀麗典雅之感。

這一時期的鬥彩技藝是繼明成化後的又一高峰。

鬥彩瓷在原有的紅、黃、綠、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紅、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綠等多種顏色,更顯得富麗堂皇,美麗嬌艷。

在雍正時期鬥彩瓷器的眾多紋飾中,又以色彩繽紛的「皮球花」紋飾最為特別。

圖源網絡

在中國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一對清雍正鬥彩皮球花紋碗以1130萬港幣落槌,摺合人民幣約1024萬元。

明天啟時期 青花五彩團花紋水指

景德鎮燒造

現藏於日本出光美術館

皮球花紋,由日本幕府時代的家徽演化而來,為雍正朝創製的新紋飾,成為清宮御用的尊貴裝飾。

鬥彩皮球花紋的形成,也表現了中國的青花瓷對海外文化影響、吸收。

此次眾籌的「清雍正·皮球花紋杯」,以中國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季拍賣款為藍本仿古而制。

器型規整似碗,微侈口,弧腹,圈足。

形制雋巧可愛,胎質細膩潔白,釉面溫潤如玉。

內璧素麵,外璧繪鬥彩皮球花紋,皮球花形狀各異,無一雷同,團花組合布局自由、活潑。

整個畫面既飽滿,又疏朗,即瑰麗多彩,又秀麗清逸。

底部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復刻清乾隆 福祿萬壽杯

口徑7.3cm,高6.4cm

容量150ml

清乾隆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乾隆時期的青花瓷不似前朝的秀麗淡雅,而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取勝。

形制上也是豐富多樣,出現了不少精品佳器,廣受藏家喜歡。

圖源網絡

在北京翰海2018年春季拍賣會上,清乾隆青花花卉福祿壽六方瓶以207萬元的價格落槌。

這款「清乾隆·福祿萬壽杯」,以聞香杯為型,釉面潔白細膩,青花發色沉穩,氣質脫俗。

杯型秀氣高挑,微微敞口,瘦長的杯身有很好的凝聚茶香的效果,持握溫潤趁手。

杯內素釉,碗口青花雙線下飾如意雲頭紋。

外壁繪以葫蘆藤紋、纏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以「卍」字紋作為點綴,葫蘆,音同「福祿」,「卍」字也有著萬福萬壽之意。

圈足上方圍繞一圈寶相紋,線條分明,對稱中不失靈動嬌美神韻。

杯底署「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本文為廣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e611fedae17b19937ef01db782cfb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