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驚險的空翻背後,是哪些因素影響了體操運動員的旋轉?

2024-07-30     科普中國

體操比賽中,運動員在空中做出的空翻和轉體動作,驚險又好看。這些旋轉動作背後,是哪些因素在共同發揮作用?

2024 年 7 月 21 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訓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家體操隊科研團隊負責人何衛在科普中國星空講壇「科學之眼看奧運」主題場帶來演講《旋轉的奧秘——體操背後的科學》。

以下是何衛的演講節選:

我是何衛,來自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是國家體操隊的科研團隊負責人。

體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奧運項目。我想原因之一是項目好看,驚險、刺激。另一方面,體操也是一個大項,有 14 枚金牌之多;而且體操是我國的傳統優勢項目,我們在奧運會上取得過輝煌的成績,比如在上一屆東京奧運會,中國體操隊取得了 3 金 3 銀 2 銅的好成績。

1953 年,我國才正式開展體操項目,即現代體操運動,至今已經走過了 70 多個年頭。截至 2023 年 10 月,中國體操隊一共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三個大賽上,奪得了 157 枚金牌。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運動員,如大家熟悉的體操王子李寧、高低槓公主何可欣和五冠王鄒凱等。此外我們也誕生了 52 個以中國體操運動員命名的動作,像:楊威跳,李小鵬跳、李小鵬掛等。

體操比賽都有哪些項目?

實際上,體操是一系列項目的統稱。除了我們在奧運會上看到的競技體操、蹦床、藝術體操,其實還有很多項目,如單跳、技巧、健美操、跑酷,包括現在推廣比較好的少兒拉拉操等,都屬於體操這個大類,不過這些屬於非奧項目。

競技體操,通常習慣簡稱「體操」,包括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單槓 6 個項目,簡稱「自鞍吊跳雙單」,女子項目有跳馬、高低槓、平衡木、自由操 4 個單項,簡稱「跳高平自」。這個項目的簡稱順序,也是比賽的順序。在團體比賽或者個人比賽時,大多數時候,男子運動員就是按照「自鞍吊跳雙單」的順序進行比賽。

體操屬於技巧類項目,每一個單項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技術要求。像跳馬,運動員需要在不超過 25 米的助跑距離上,完成助跑、上板、起跳、第一騰空、撐馬、第二騰空、落地等等這一連串動作。

體操項目各有特點,不過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旋轉動作。運動員完成的旋轉主要有兩個類型,一個是空翻,一個是轉體。

空翻是指圍繞著人體的橫軸去旋轉,它包括一周的空翻、兩周的空翻,現在最多有三周的空翻。轉體主要是圍著人體的縱軸來旋轉,有 180 度轉半圈、360 度一圈,最多有四周的轉體即 1440 度。

轉體動作

那麼,影響旋轉的因素有哪些?

旋轉的影響因素之一:身體素質

首先是身體素質。體操,也被稱為「運動之父」。因為體操項目歷史悠久,它是最早進入奧運會的項目之一。另外,練習體操能夠提升我們的身體力量、速度、柔韌、協調、平衡、靈敏等,能夠全面鍛鍊我們的身體素質。

反過來說,只有具備非常綜合全面的身體素質,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體操運動員。因為作為體操運動員,無論在什麼器械上去完成這些高難度的空翻動作,都需要強大的腿部力量、背腹肌力量、腳踝的力量以及上肢的力量,同時,還需要有極高的身體協調性和心理素質。

體操的動作編排,一般會把大難度的動作放在前面,因為這個時候運動員的體能是最充沛的,隨著比賽的進行,體能會逐漸下降,所以要在開始時就儘量把自己最高難度的動作展現出來。

旋轉的影響因素之二:力學因素

第二個因素就是力學因素。體操運動的空翻和轉體,與運動員的助跑、起跳、騰空時間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特別是起跳,在平常訓練中,教練看運動員做的起跳動作,就能判斷出他這個動作能不能完成以及完成的質量。

要深入研究這些運動形式的本質,那就必須考慮力學因素,用運動受力去研究。體操動作裡面有平動有轉動,平動比如助跑,而空翻和轉體這些屬於轉動,涉及到力矩、角速度、轉動慣量、角動量守恆等概念。

力矩是作用力促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也就是作用力使物體產生「轉」「扭」或「彎」效應的量度;角速度是在描述物體轉動時,表示單位時間內轉過多少角度;角動量守恆是人體在空中運動時,或者人體離開地面,離開器械以後,身體不受任何外力矩的影響,只受重力時,保證身體的角動量能夠保持不變。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轉動慣量,因為轉動慣量跟旋轉有直接關係。人或物體運動時都有慣性,慣性大小與物體或人體的質量有關係。在轉動裡面,同樣有一個運動員容不容易轉起來的物理概念,這就可以用轉動慣量去解釋。轉動慣量與物體的質量分布以及旋轉軸的位置有關。

那麼轉動慣量在體操項目里是如何體現的?

簡單來說,就是當人體起跳或者離開器械進入到空中時,這時是處於角動量守恆狀態,如果此時運動員身體舒張,角動量的轉動慣量就會變大,人體的轉動速度就會變小;反過來,如果此時運動員做的是緊緊抱住自己的一個緊身動作時,角動量的轉動慣量勢必變小,角速度變大,轉得越快。

看體操比賽時,我們可以看到,運動員在做轉體動作時,基本上都處於一個全身收緊的狀態,還有在做團身動作時,身體是蜷縮起來的,這個時候也是轉動慣量變小,轉動速度增加。當運動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更多周數旋轉時,轉動慣量就會變大,從而讓轉動速度變慢。

旋轉的影響因素之三:體操器械

第三個影響因素是體操器械。競技體操中,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是需要在器械上完成,除了訓練和比賽使用的標準器械外,我們還有其他的落地墊、保護墊、護掌以及訓練輔助器材等。運動員只有熟練地運用器械、利用器械,才能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隨著體操訓練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運動員展現更複雜、更優美的難度動作,同時降低損傷的風險,減小運動員的心理恐懼,體操器械的樣式、高度、材質等也在一直不斷地改進。而器械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先進彈性材料的使用,也為體操規則的發展,體操動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特別典型的是自由操彈簧地板的出現、跳馬踏板高度以及支撐馬面的面積增加,為一大批高難度空翻動作提供了可能性。高低槓兩槓之間的間距增加,為女子運動員在槓上的大部分動作提供了長足的發展,女子運動員可以做出毫不遜色於男子運動員的動作。還有單槓也改進了材質和固定方式,推動了眾多飛行動作的發展,並且運動員可以在比賽中完成直體後空翻兩周轉體72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度動作。

旋轉的影響因素之四:體操服裝

最後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體操服裝。女子體操運動員的服裝是統一的,基本上一整場比賽都是穿同一件服裝,而男子運動員在自由操和跳馬的項目中,可以穿短褲,並且可以光腳。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自由操和跳馬,主要是依靠運動員下肢爆發力來完成,穿短褲更有利於運動員完成發力和做動作,並且在團身時可以更牢固地抱腿,更容易完成動作。至於其他項目,主要依靠上肢完成,穿長褲能更好體現運動員的健美形體,以及動作的飄逸和美感。

在體操比賽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精彩的畫面,大多數也都是運動員成功完成動作的畫面。

但其實,在體操運動中,空翻和轉體也有很大的風險,這些絢麗的動作背後,都是運動員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完成的。根據我們團隊的研究,對於跳馬和自由操大難度的空翻落地,當人體落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衝擊大概是人體體重的 15 倍,這對運動員的下肢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如果起跳不佳、轉體不正、離槓時機不對,都可能帶來非常非常嚴重的後果。

所以說,在競技體操的賽場上,每一份成功的背後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並且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你或許曾看到過「李小雙死亡一跳」這樣一則新聞,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時候,其他國家參賽隊比完,但我們中國隊在體操項目中還沒有金牌入帳,這個壓力就落到了我們參加單項決賽的運動員身上。

在李小雙上場之前,當時日本選手已經完成了一個非常高質量動作,獲得了 9.787 分的高分。這就意味著,李小雙要得到 9.8 分的成績,才能奪得冠軍。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用上自己平常在訓練裡面,一個成功過也失敗過的動作,叫團身後空翻三周

要強調的是,這個動作放在現在也很少有運動員去做,因為它的難度太大了。當時李小雙在訓練中其實出現過失敗,甚至嚴重到要把他送到醫院去搶救。在這樣一個時刻,中國體操隊員展現了自己的拼搏精神,去完成這樣一個高難度動作。最後李小雙完成的質量非常高,以 9.925 分的成績奪得了中國隊在巴塞隆納奧運會唯一一塊體操項目金牌。

策劃製作

作者丨何衛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訓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家體操隊科研團隊負責人

責編丨楊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fd8a273437b708d49665b3a9bb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