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備考:詞句理解,問題解讀

2022-05-13     寧夏華圖

原標題:申論備考:詞句理解,問題解讀

大家好啊,詞句理解的難度是會讓很多考生望而卻步的。首先,詞句理解的題目指向性要素不明確,在概括題以及要素分析題型之中要素都是非常明確的,但在詞句理解當中,題干提供的信息只有對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進行理解或全面解釋。很多考生會在讀題的時候就產生疑問 , 解釋哪個方面?需要在答題內容中包含哪些要素?這些都是不明確的。其次,材料的整合不僅僅是考查閱讀理2解能力,還需要把這個詞或這個句子都帶入到材料之中去理解,這就給考生增加了難度。最後,答案的整合是需要邏輯性的,很多考生在不清楚材料內容或詞句意思時就很難將內容的全面性與邏輯性結合起來,答案呈現顯得雜亂無章。故在此通過經典題目給大家講解一類最具有代表性的詞句理解題型。

真題再現

(一)2018年0421聯考

【例】根據材料3,談談你對其中劃線部分「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必須要『錯位』又『對位』」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字數不超過200字。

答案:

1.「錯位」是指人才引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城市的模式,要根據各城市間的地理、經濟、人才需求結構不同,實施不同的人才政策、避免同質化的競爭;

2.「對位」是指人才引進工作要立足地方特色,尊重城市的發展規律,明確角色定位,採用合理的人才路線,加強人才生態建設,合理使用現有人才,注重發掘本土人才;

3.總的來說,就是在人才引進工作中,應該各就其位,按需引才。

(二) 2018年0324江蘇C

【例】請就「給定資料6」中「我們回家鄉,不僅要『塑新貌』,更要『塑新人』」這句話,談談你的理解。(20分)

要求:理解準確,分析透徹,條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答案:

「塑新貌」指改善鄉村的外在風貌,如老房改造成具有文化氣息的民宿,包裝農產品,開展文化活動等,這些方式盤活了鄉村資源,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改善了農民生活。

「塑新人」指轉變村民思想觀念,激活村民創業熱情,要讓村民意識到老村鎮、老房子等所承載的鄉村文化的重要價值。

這句話是說,年輕人回鄉創業,不僅要注重鄉村民居環境的改造出新,更要引導村民轉變觀念,積極挖掘和利用好地方資源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讓家鄉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2019年0420聯考

【例】根據「給定材料1」,談談你對於飛所說的「家鄉,不只是鄉愁,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00字。

答案:

1.「鄉愁」,指的是離鄉者對家鄉的田園風光,鄉村生活和鄉鄰的記憶;是離鄉者在厭倦城市的喧囂和忙碌後,嚮往鄉村的寧靜,懷念其美好記憶的心態。

2.「詩和遠方」,指的是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計劃」、地方政府大力推進全域旅遊景區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和交通條件的機遇下,帶來了回鄉創業機會。村莊環境更加優美,村民更加富裕,創業者的事業和夢想得以實現。將落後的村落打造為富裕、文明、有序、親近自然的村落。

3.這句話指的是鄉村發展,不能只有對鄉村的懷念,還應在保留原來優勢的基礎上,謀求更好的發展,讓村民共享美好時代。

(四)2020年0822聯考

【例】請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你對劃線句子「鄉鎮工作雖然忙、累、壓力大,但也是我們無悔的選擇」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分析透徹,不超過350字。

答案:

忙、累、壓力大: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多、工作強度大,且某件事成為輿情熱點會極大增加基層工作量,讓基層幹部倍感壓力。

無悔的選擇:1.鄉鎮工作經歷有助於幹部成長曆練,有助於幹部深刻了解農村,鍛鍊幹部能力。2.幹部任用政策也向基層幹部傾斜,國家實行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落實基層工作津貼政策,利於基層幹部長遠發展。3.鄉鎮工作讓基層幹部承擔改變家鄉面貌、造福百姓使命,使其實現個人夢想和價值,成就感強。

總之,這句話反映了鄉鎮工作者以人為本、以工作為重的工作原則,以及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高尚品質。

題目分析

這四個題目是詞句理解當中近幾年常考的一種類型,對劃線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而且每個句子中都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例 1與例2,是兩個重點詞彙通過引號的形式呈現出來,例3與例4是兩句話分別代表了兩個含義。從四個題目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分別解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最後是對整個句子的總體闡述。

其中就例1給大家進行具體分析,對於這句話而言,是有一定的要素傾向的,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是一個事實描述,重點在後半句,必須要怎麼樣,「錯位」又「對位」,這兩個詞彙就是需要我們重點去解釋的,而且整個句子的後部分是傾向對策的。所以,如果想把這個詞彙解釋的很透徹,需要在材料當中找到人才引進工作所需要做的對策,同時,也要注意到這兩個詞彙在表層意思中就存在相反的含義,故要寫成兩個方面。那在內容的呈現上,通常思維大框架就是表層含義+深層含義,但如果在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中如此呈現,就會破壞原本句子所代表的含義與結構,所以考生在表述的過程中可以把深層含義雜糅在表層含義中,這樣的表述呈現為兩方面會更加貼合這句話,也會讓內容更加的完整。當然,內容上還需要結合材料進行添加,進行取捨,才能體現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達到理解透徹的效果。

規律總結

對於此類型的詞句理解題目,都可以採用同樣的思維方法以及呈現形式。首先,找到句子的出處,弄明白句子的表達傾向,是否是兩個方面的含義。其次,回到材料之中,通過概括分析材料找到相對應的要素,勾畫出是屬於兩個方面中的哪一個,方便後期整理。最後,在答案呈現的過程中,寫成兩個部分,把深層含義添加到表層含義後面,進一步解釋,兩個部分完成後,一定記得將整句話進行總結拔高。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且透徹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8c8a05380b856ca7f18b03b87f18ca.html